我們接著學習論語里仁篇第17節。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應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本節孔子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道德修養的***。就是在生活當中,我們看到優秀的人要學會向別人學習,看到不好的表現我們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那些不好的毛病,要注意防微杜漸,警惕壞習慣對自己的腐蝕。
子曰,見賢思齊焉。孔子本身就是實踐這一句話的最好的代表。孔子知道老子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就謙卑的向老子請教,這已經傳為佳話。
社會生活中那些有大作為的人無一不是謙虛地向他人學習,向他人看齊的人。因為他們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要提高自己,就要多向別人學習優點和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們說有一個好的榜樣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尋找一個榜樣,作為自己努力靠近的目標,這樣才會給我們以改變自己的動力和勇氣。
但是我們在生活中看到有的人看到別人的優秀,他好像沒有看見,甚至還生出羨慕嫉妒恨等不良的情緒。這種人的心態是不正常的,如果長久下去,那么這個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落后,走向優秀的反面。
另一方面,見不賢而內自行也。是說我們看到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些不好的習慣,如果有就應該注意改正。但是我們現在的很多青年學生對別人的缺點和毛病往往會視而不見,甚至去和他們沆瀣一氣,不把缺點當作缺點,甚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比如看到別人說臟話,自己也學著說臟話,看到別人不做作業,自己也不做作業。他們被自己的懶惰和是非不分控制,這樣的人活在社會上沒有一個明確的正確的方向,是悲哀的。他們活得沒有自己,隨波逐流,最后的結果就是走向社會的反面,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沒有自我的價值,沒有自己的尊嚴。
所以本節孔子告訴了我們如何進行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的***。看到別人好的方面,我們就要積極的向他人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看到別人不好的方面,我們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那些不好的習慣,如果有就要盡力的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我們的才能在社會當中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我們將來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