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間,每逢賭咒發誓,乃至于當街罵人,常說一句口頭語:“男盜女娼”。似乎這天底下,舉凡男人做賊,女人為娼,便是最為卑賤之人,幾乎不齒于人類了。
既然為他人所不齒,便要找個寄托來安撫一下受傷的心靈。于是乎,迷信色彩便豐富起來,那些做賊為娼者,意圖借助神靈的法力來保佑他們,幫他們減輕罪孽,替他們贖罪,好讓他們活得多少像個人,吹燈拔蠟之后不至于墜入阿鼻地獄讓小鬼兒拔了舌頭。
聽老一輩講,老年間的梁上君子,供奉梁山好漢鼓上騷時遷為祖師爺。而娼妓則尊奉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管仲為開業祖師。至于為嘛非要拜管仲當祖師爺,還不是當年管仲為了增加齊國的稅收,率先引流潮流,開創了娼妓業。只不過那會子還沒出現***這個詞匯,那時管***叫“女閭”。您瞧,還是古人有學問不是。
今兒個,“大獅”不說“男盜”,只說“女娼”,一文不可蓋全,只大致說一說秦樓楚館里面,有關求神拜佛瞎鬧騰的那些趣聞趣事。您各位看了之后,管保學問大漲,備不住還要一拍大腿,扯脖子叫一嗓子——真會玩兒!
妓家的迷信,是多種多樣,也是多姿多彩的,首先表現在日常生活方面,有著許多莫名其妙的禁忌。您比方說,在妓家干營生的男女,甭管是領家媽,掌班兒,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姐兒,又或是龜公、大茶壺、抱臺腳,早晨起來不許說夢,甭管好夢懷夢,一概不準說起。有些初來乍到“吃生米”的不懂規矩,把自兒個晚上做的夢說給別人聽,搞不好立時就要被掌嘴,還要被罰用香灰兌水漱口洗嘴,而聽者也要用力揪自己的耳朵,表示沒聽見。
至于為嘛不能說夢,據說跟“周公”有關系,至于怎樣一個關系,誰也說不好,反正就是數百年來傳下來的老規矩,遵從著也就是了,起碼圖一個心理上的安慰不是。
自打清朝同治年間,一些靠海的城市,比如上海、天津、青島,就已經有了從海外舶來得“洋火”,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火柴。就這么一個方便引火之物,也成了忌諱,譬如說,用完的空洋火盒一定要隨手丟掉,還要貶上一腳,把洋火盒貶成扁片兒,說是這樣做能驅除晦氣。誰要是偶然拿一個洋火盒來點火,卻發現里面是空的,就認為晦氣登門,這一天的生意保準吃癟。
再說打牌,甭管是擲骰子、推牌九、斗葉子、打橋牌、玩撲克、搓麻將,必須要輸,哪怕當天“點兒興”,手氣特好,每場必贏,也要誠心輸上一場,這樣心里面才踏實,明兒的買賣才會興隆。
又比如說做活的針,不準別在窗簾;掃帚要豎著靠墻,不許倒著放;鍋碗一定要口朝上,不許扣著擱。據說扣碗扣鍋,意味著將來沒飯吃,還要早早地入土進墳。可不是么,飯碗扣在桌子上,不正跟小墳包差不多么。
進入暗門子混飯,這些禁忌和規矩,一定要牢記在心,不然就要挨罵挨打,甚至還要受排擠。有些人哪怕后來從了良,這些禁忌和規矩還是改不掉。說白了,早已烙在腦子里,抹不去了。
說完這些小事兒,再說點兒大的吧。趕上每年必過的幾個大節,比如春節、上元節、中秋節,規矩可就大了。就拿八月中秋來說,妓家照例祭拜祖師爺管仲,而后在院子里,或是大廳里,一溜兒拼上三張八仙桌,每個姐兒都要光著雙腳,踩著鋪著花毯子的圓凳,大大方方地走上桌面,然后在上面翻個跟斗,據說這一翻,能把晦氣和疾病化解。然后燒黃紙烤一烤屋里面的每個角落,桌椅板凳、胡床木榻的下面,這樣就能趕跑那些“不干凈”的東西。
再者,還要在每個房間的門口插一面三角小旗,上面或寫或畫著各路神仙的畫像和名諱,還要在每個房間里面點燃一對大紅蠟燭,燃一炷特制的高香,經宵不滅,香氣繚繞,不懂行的在外面一瞅,還以為窯子改佛寺了呢。
到了年根,儀式自然就更加隆重了。從大年三十晚上起,整個花樓的里里外外全都掛滿彩燈,沒條件的拿花球或是紙花替代,一眼望去,花團錦簇,好看得緊哩。
這天照例給祖師爺上供,感謝祖師爺賞飯吃,為表虔誠,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禮,高搭供桌,五供俱全,雞鴨魚肉,應有盡有。要提前準備好一掛豬大腸,找個特大號的盤子,堆盤成一座“大腸寶塔”,點綴一些亮閃閃的小物件兒,名曰“天蓬塔”。據說能得到天蓬元帥的庇佑,邪祟不敢進來。眾所周知,天蓬元帥不就是豬八戒么,弄一掛豬大腸擺供桌上,你讓豬八戒他老人家情何以堪?
另外,還要提前準備一只白毛公雞。母雞不行,必須要公雞。不能用刀抹公雞的脖子,只能用手擰脖子,為的是要給公雞一個全尸。也不許開膛破肚,要囫圇個兒把雞毛拔掉,但必須在雞腿上留下一點絨毛,用根小棍兒撐起雞脖子,生著擺上供桌,美其名曰“活元寶”。說是這樣做,會得到“雞神”的福佑,來年的生意會大好,客人會越來越多。至于所謂的“雞神”是哪一路大仙,是不是二十八星宿里面的“昴日星官”?就不得而知了。再說了,弄一只拔了毛的公雞來聚攏客源,母雞又會怎么想?
除此之外,紅白年糕,必不可少,這是“金元寶”、“銀元寶”,祭拜完了祖師爺,這些年糕要分給姐兒們吃掉,等同于吃了元寶。吃元寶,生元寶,元寶啊越來越多啰。
大年初一,要“接天神”,還要到財神廟拜五方財神,買回紅鯉魚,紅豆包,紅紙花等等紅顏色的物件兒,意為“紅上加紅”,讓自兒個早一天成為“紅姑娘”。回頭還要再來燒一回香,這叫“燒回頭香”,圖個“心誠則靈”的寄托。財神爺爺見她們實誠,自然要保著她們大發財源。
大年初二,要“接地神”,城隍爺、土地公,在這一天就可以敞開肚皮吃香火供奉了。大年初三,照例“接喜神”;大年初四,要“接財神”,這一天跟三十那天一樣熱鬧,在這一天還有細節,無奈太讓人臉紅,不說也罷。
說了這么多,也僅僅是個小開頭,指著這么說下去,再整個十萬八萬字也利索不了。得嘞,要飯別嫌餿,有口吃的就將就著吧。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湯”,趕明兒“大獅”再下廚熬一鍋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