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人說保險這也不賠不賠;買保險容易理賠難,面對保險,很多人心里就冒出4個字。
但有多少人能說明白保險被拒賠的原因是什么?老胡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十余年,通過自身經歷來跟大家談談。
保險被拒賠的原因保險理賠被拒的情況最常見的分為五種情形。
1)險種沒有買對
保險有很多種,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壽險、理財險等等。
每個險種有不同的保障功能,當你投保的險種和我們實際發生的風險不一致的時候,保險公司是不賠的。
打個比方說,買了個理財險,得了重疾是不賠的;買了個重疾險,結果得了個支氣管炎是不賠的,這就好比我們家里的電視不能當成空調用是一個道理。
【風險提示】
每個險種都有自己的功能,所保障的范圍不同,達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為了避免這類拒賠情況的出現,各位在購買保險的時候要認真了解自己的風險缺口,做好組合規劃,把可能發生的風險都涵蓋進來,也就是我們要先明白自己需要產品,才去找對口的產品來解決。
2)不在保險期內
不管什么保險都會有保障期,只有在保障期內出現才能理賠。
【風險提示】
無論購買何種保險,一定要清楚保險生效的具體日期和時間,正常情況下,除了車險有特別約定外,其他保險,當天投保,最快生效日次日零點。所以如果有短期出行計劃的,最好提前購買意外險,比如說你五一準備出游,那最晚要在4月30日投保成功,避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觀察期內出險
觀察期又叫做等待期,是保險公司為了防止惡意騙保而設定的一個投保后一段時間的安全期,在這個期限內,即使發生了合同所列的疾病也不賠。【風險提示】
所有關于疾病的保險都會有一個觀察期,醫療險一般是30天,重疾險一般是90-180天,期限內出險,保險公司可以不賠,所以買保險要趁,最好還是人在健康的時候就計劃好。
4)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
投保的時候保險公司會對被保險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詢問,對于詢問到的部分,一定要如實告知,不能隱瞞,這會直接影響后期的理賠結論,我們現在很多人的拒賠都集中在這一點。
【風險提示】
保險公司在進行理賠的時候,會對保險人的情況進行調查,這包括體檢報告的記錄,醫院的就診記錄等等,所以在購買保險時,一定要進行如實的告知義務。
5)業務員夸大保險責任,誤導銷售
很多銷售人員宣傳夸大,朋友圈廣告很吸引眼球,很多小伙伴都中過招。比如看上去保費很低,理賠卻很高,又幫助墊付醫療款等等,總之,讓人看到就很難拒絕。
【風險提示】
投保時,不能光聽業務員講,自己對照以下條款看業務員描述的責任是否在條款中有體現,否則就是誤導銷售,不可信,如果實在搞不懂,那就錄音,以防后期理賠出現糾紛。
如何避免理賠糾紛?1)細讀保險責任條款與免賠條款
保險是建立在法律之上,一切以保險合同為準的金融服務,保險的保障責任和除外責任合同會寫得清清楚楚。一旦發生理賠糾紛,只看合同條款不看其他。即使親戚朋友作為代理人向你推薦產品,也一定要搞清楚合同細則和免責條款。
2)嚴格執行誠信告知
一定不能因為少數無良代理人不切實際的承諾,便隱瞞病情存在僥幸心理,錯誤地認為保險公司不會去查或者查不到記錄。實質上保險調查是有專人去操作的,所以一定不要存在僥幸心理,要如實進行告知。
出現理賠糾紛怎么辦?1)向保險公司投訴
如果理賠專員不友好、不配合導致理賠時間過長,溝通無效后可以打全國客服***投訴,投訴后當地的理賠部門一般都會優先處理,對于服務態度和時效這一塊,保險公司還是挺重視客戶要求的。
2)向銀保監會投訴
這里有四個渠道可以供您選擇:
郵寄投訴材料給保監會或當地保監局直接到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指定的***接待場所當面投訴。撥打保監會專門開通的“12378”保險消費***投訴熱線提出投訴。在保監會、或者你當地保監局官網的***投訴欄目提出投訴。最后,要告訴各位,保險是一種風險補償工具,本身是不會騙人的,監管機構每個季度都在公布理賠數據,像今年一季度就理賠了3951億。
來源:央視朝聞天下
保險配置是最基本的家庭資產保障邏輯,每個人都應該重視。
不知道自己的保險方案是否有坑?看不懂搭配?沒時間學習?產品挑花了眼?遇到這些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21天圖文打卡挑戰##謠零零計劃##財經科普創作人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