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報道,在《***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十四五”時期,海南將落實零關稅、低稅率政策,并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五年中,海南自貿港將在制度建設上邁出大步伐,特別是全島正式實現封關后,將成為海南自貿港正式成型的標志性事件。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形勢下貫徹更加***、更高質量***政策以及落實“雙循環”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對于海南來說,建設自貿港是繼1988年脫離廣東建省、成為經濟特區,2009年獲批國際旅游島、2018年建設全島自貿區之后,又一次巨大跨越。在今年6月1日***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要求海南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的戰略部署。而第一階段的重點任務,就是盡早啟動全島封關運作。
封關運作是世界各自貿港的通行運作模式,也即在一定的區域內,按照“境內關外”的模式進行監管,從而形成一個特殊的海關監管區域。按照海南的規劃,海南將實施的是全島封關運作的零關稅制度,具體操作路徑為“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所謂一線放開,指的是面向國際的放開,貨物在零關稅下進出自由;二線管住,則是面向內地而言,海南與其他地區之間設立新的管理環節,這相當于海南成了一個特殊的關稅區。
由于實行了零關稅制度,許多海外商品進入海南后就不會有相應的稅收成本,價格上就有比較大的優勢,從而使得海南迅速成為國內居民的一個旅游購物天堂。事實上,海南不只是一個旅游購物中心,對于當地的生產企業來說,進口的原材料或輔料成本也有了很大的下降,企業的負擔得到了有效的減輕。不僅如此,按照相關規定,對于鼓勵類的產業企業,如果把免稅進口的原料加工成了商品,只要增值30%以上,那么就可以視為海南本地商品,進入大陸是可以免關稅的。
很顯然,如果海南自貿港能夠在十四五期間盡快實現“全島封關”,就能夠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有利因素,成為連接國內國際兩大循環的“橋頭堡”,向國內外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對于我國盡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毫無疑問是大有裨益的。
當然,海南自貿港要實現全島封關,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里面既包括加快自貿港基礎設施等硬環境的建設,也包括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體系、形成和完善各種正面或負面清單、對接高水平國際貿易規則以及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等軟環境的建設。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南省委的建議中,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的目標。可以相信,如果該發展目標能夠得到真正落實的話,那么海南自貿港盡快“全島封關”并基本成型和全面運作的目標也就能夠順利實現。
李長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外***研究院教授)
編輯陳莉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