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一、我會寫組詞
擱:gē(耽擱、擱置、擱淺)
綜:zōng(綜合、綜述、錯綜復雜)
澄:chéng(澄靜、澄澈、澄凈
萍:píng(萍蹤、浮萍、萍水相逢)
藻:zǎo(水藻、綠藻、海藻)
漾:yàng(蕩漾、漾奶)
焰:yàn(烈焰、火焰、氣焰)
削:xuē(削減、削除、剝削)
瞬:shùn(瞬間、轉瞬、瞬息萬變)
凝:níng(凝聚、凝視、屏氣凝神)
驟:zhòu(驟然、急驟、暴風驟雨)
擲:zhì(拋擲、投擲、擲地有聲)
陡:dǒu(陡峭、陡壁、陡變)
二、多音字
差:cī(參差不齊)chà(差生)
曾:céng(曾經)zēng(曾祖父)
澄:chéng(澄澈)dèng(澄清)
削:xuē(瘦削)xiāo(削鉛筆)
暈:yūn(頭暈)yùn(暈車)
三、近義詞
預告——預報幽雅——幽靜昏暗——暗淡
參差——雜亂朦朧——模糊仿佛——好像
澄碧——清澈瘦削——枯瘦趕忙——趕緊
退縮——畏縮凝視——注視
四、反義詞
縮小——擴大昏暗——明亮朦朧——清晰
幽雅——喧雜退縮——前進有趣——乏味
參差——齊整結束——開始瘦削——豐滿
五、理解詞語
預告:事先通告。
昏沉:暗淡。
幽雅:幽靜而雅致。
錯綜:縱橫交叉。
澄碧:清而明凈。
蕩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動。。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
瘦削:形容身體或臉很瘦。
潑剌:形容魚在水里跳躍的聲音。
驟然:突然;忽然。
陡然:突然。
六、句子解析
1.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通過想象,把“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錦”“萬顆奔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這夢境的幻化無窮,充滿生機,以及這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
2.(紅錦)帶織人狗中,狗織人白云中,白云織人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
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突出地表現了夢境中“美的人和美的事”虛虛實實、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
3.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運用通感,將“我”在夢境中的感受形象地轉化為視覺體驗,生動地寫出了夢的美好,表達了作者的憧憬之情。“碎影”這正是含蓄地控訴了反動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對人民理想的扼殺,抒發了作者深沉的憂憤。
4.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
“倒影”表現了水面平靜,倒影著河岸的各種景物;“夾帶”寫出了陽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點點光芒;“蕩漾”表面上是水面精致的變化,更寫出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縈繞心頭。
七、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本文是魯迅第一篇描寫夢境的文章。寫在現實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單惶恐,做了一個夢,通過用一大堆意象來描繪這個夢境,展示了一個美麗、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現實,夢境破碎,但作者總記得在“昏沉的夜”的這個“好的故事”。
2.作者要寫“好的故事”,為什么開篇要用兩個自然段寫自己的現實處境?
這樣寫先交代了做夢的環境,于昏沉的背景之中,在夢境中打開了一種帶著明亮暖色和淡淡溫馨的回憶畫卷,為表達魯迅思想深處的那種執著的美好追求埋下伏筆,做好鋪墊。同時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結于昏沉的夜。而在這起結之中,以漸漸地縮小了的燈火,燃起了一種美好的希望,展開了一幅美好的回憶圖景。
3.課文題目是“好的故事”作者為什么最后寫“夢境破碎”呢?
這里包含著魯迅的懷疑思想。他向往夢中的桃源一般的世界,但是他又懷疑根本不可能有這樣一個世界的存在,所以他不愿意把故事說出來,而是告訴人們,有這樣一個地方,在他的夢中,是那么的美好,那里是如此安寧……
4.談談你對開頭和結尾兩次寫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兩次寫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舊中國的黑暗,但同時也表達了另一種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總會過去,天總是要亮的,太陽終究會照亮大地。
八、課文分段
第一段(1-2):介紹環境,引出下文。
第二段(3):寫夢見一個好的故事。
第三段(4-10):敘述這個好的故事。
第四段(11-12):寫“我”要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九、課文主題
本文是魯迅寫的一篇描寫夢境的文章。寫在現實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單惶惑,做了一個夢,通過很多意象來描繪這個夢境,展示了一個“美麗,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現實,夢境破碎,但作者總記得在“昏沉的夜”里的這個“好的故事”,表達了作者渴望一份安寧,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之情。
十、教材課后習題
1.本文寫于現代文學的初創時期,語言表達與現在不完全一樣,有些詞語比較難懂。初讀課文時,遇到難懂的詞語可以先跳過去。再讀課文時,試著聯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朗讀指導:在讀一些比較生澀難懂的文章時我們不要苛求一遍就讀懂,可以通過反復閱讀,逐漸理解文章內容。本文的語言表達與我們現在相比有較大的差異,一方面是一些詞語的含義與現在有差異,另一方面是句子的語序的差異。比如朗讀第1自然段時我們會對“石油又不是老牌”這樣的語句以及作者描寫環境的作用等產生疑問。對于這些疑問我們可以先略過去,在通讀完全文后,再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語句的含義,分析其作用。
2.”好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夢境。這個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里?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
這個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景物具有江南特色,畫面充滿生活氣息;景物的色彩鮮艷明麗,畫面中的景物兼具靜態美和動態美,搖曳多姿,充滿生機與活力。另外,作者將各種景物置于蕩漾的水中,景物本身與倒影交相輝映、虛實相間,趣味十足。
這個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包含了水鄉景象之美和“我”游歷的感受。這里的幽雅,大約指這--世外桃源與塵世隔絕,在水鄉的深遠處別有洞天。這樣的幽雅之景,一是記憶中山***的河上景觀,二是“現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的景觀。這里的有趣,表達“我”游歷時的主觀感受,“我"在看到“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時,很想凝視,在美景失去“驟然--驚”時,“我”還想"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可見夢幻中所見水鄉美景的魅力之大,讓“我”極度神往。總之,這一水鄉之景,是一個夢幻的景象,作者沒有寫水鄉的真實情景,而是寫水鄉的水中幻影,本身即有幻想之意,這種美麗,幽雅,有趣的景象和感受來得快,去得也快。
3.結合“閱讀鏈接”中的材料,說說對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達他對故鄉的熱愛,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夢里那陽光普照的故鄉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舊中國的黑暗,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痛恨。而“好的故事”中則隱含著作者的另一種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總會過去,天總是要亮的,太陽終究會照亮大地的,展現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