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沁香一瓣||責編:一默
入春,沐浴著金色的陽光。在文友的陪同下,我先后走進了常州和金壇縣城,尋找我國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譽滿全國的著名電影演員周璇的出生地。
早年從老一輩文化人的口中,知道了周璇生前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故事片斷。知道周璇是正宗的常州金壇人,但卻沒有詳細的生活故事情節,于是我的思緒伴隨執著的步履,在蹣跚中緩緩翻卷起來:我想,如果在常州或金壇還有一處周璇的故居或紀念點,該是多么好的事情,因為她是30年代至50年代的中國電影明星和歌星,在民間被譽為“兩棲皇后”。凡了解和熟知她的同時代年齡層次的人們,包括喜歡追逐和研究那個年代的影星和歌星的人,那些周璇留傳下來的歌聲和她演出的黑白老電影,常常會被人們在追憶中拾起……
一、小時候被拐賣
關于周璇的身世,眾說紛紜。有說她是常州人、常熟人、金壇人等……
當我踏在周璇的故土上行走,又一次聽到了關于她的坎坷生活和從藝經歷,她是人們崇拜的一位金嗓子和演技高超的演員。
周旋,本姓蘇名璞。1920年金秋,在常州城里一角,一戶蘇姓人家誕生了一個“哇哇”啼哭的女嬰,她的啼哭驚動了整個院落。父親蘇調夫,畢業于金陵大學,為人寬厚,知識淵博,在當時的常州城中頗有點小名氣。母親顧美珍,畢業于金陵女子大學,在常州武進醫院當護士長,顧美珍原是蘇調夫的學生,他們倆是師生戀。面對出生的孩子,夫婦倆經過商量,給降生的女孩取了個名蘇璞,這是顧美珍所生的第二個孩子,乳名義官。
據宗譜記載,蘇家來頭不小,據說是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后代。蘇東坡逝世后,其長子蘇邁、三子蘇過的后裔就開始搬到常州定居,蘇過的七世孫耀宗又把整個家族遷移至常州的武進地區,至于蘇璞是蘇東坡的第幾世后代,在常州的說法也不一,多數說是第76代。
顧美珍生下蘇璞不久,蘇調夫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原因,遷往了浙江嘉興的一個教堂居住,在那里志愿當了一名牧師,這樣全家都跟著他搬到嘉興常住。在蘇璞五六歲那年,顧美珍又有了第五個身孕,在她準備生孩子時,她回到了常州探親,由于家中人手不夠,就將小蘇璞暫寄在自己家的父母〔外公外婆〕處撫養。那時,幼小的蘇璞長得十分漂亮、靈巧,喜歡唱歌和跳舞,在家中很受大人們的喜歡。
不久抗戰爆發,國內彌漫著戰爭的陰云。蘇璞的母親覺得自己應該在國難當頭的時刻去救國,所以報名到了當時的愛國醫療隊積極參加抗戰。
母親顧美珍走后不久的一天,蘇璞正在家門口玩耍,迎面走來了她的大舅,露出一臉皮笑肉不笑的樣子。蘇璞認出了自己的大舅舅,就朝大舅舅走去。舅舅名顧仕佳,在金壇縣時任偽警察局長,在當地也算是赫赫一霸。
然而,由于這個大舅舅是一個好色的煙鬼,既喜抽大煙又隨心所欲地進妓院嫖賭,所以常落魄得身無分文。當他見到活潑可愛的外甥女蘇璞時,就頓時起了壞良心,趁著看護蘇璞的一位老太太正在干活時,就偷偷把蘇璞騙到了附近一輛車上,然后立即請車夫拉著外甥女,把她拐賣給了金壇縣登冠鄉王甲村的一戶姓王的人家,從此就被姓王人家收養,幼小的蘇璞對此事根本一無所知,也根本不知道這個大舅舅干的是什么把戲?蘇璞從此就被改名為王小紅。
不久,蘇璞失蹤的消息傳到了父親蘇調夫和母親顧美珍耳畔,他們聞訊后急忙趕回常州和金壇四處尋找,但不見女兒蹤影,顧美珍氣憤得哭干了眼淚。而所謂的大舅舅,推說工作繁忙等原因,躲在其他地方鬼混,始終不見人影。
不久,金壇王家夫婦不和離異,養母歐陽玉珍改嫁給了上海一名姓張的工普通人,這樣,養母歐陽玉珍就帶著王小紅來到上海。由于生活所迫,歐陽玉珍又將小紅賣給了上海北京東路的一戶姓周名文鼎的家中當“養女”。這個周文鼎外號叫“廣東阿三”,精讀外文,在上海工部局當翻譯。就這樣,王小紅又隨這家人家換了一個姓,改名為周小紅。養母鄺氏見小紅聰明伶俐,所以待她比較好,這年,小紅到了上學的年齡,養母鄺氏就每天送小紅去上學。但好境不長,養父周文鼎竟然和大娘舅一樣,染上了吸食***,成為了大煙鬼,家中的錢財很快被他揮霍一空。錢沒有了,喪心病狂的養父竟然想要把小紅賣到妓院去當***。就在養父想欺騙小紅的時候,幸虧被養母知道了及時搭救,才免去了一場災難。那時,家里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苦,小紅常常餓著肚子呆呆地坐著,口水直往肚里咽……
后來周璇母親顧美珍經過反復打聽,知道女兒被拐賣到上海后,她曾多次悄悄來到上海尋找。但因“廣東阿三”每次得到消息后,就把周小紅藏到其他地方,尋找多次沒果。后來顧美珍因工作遭受特務的盯梢和追捕,她被迫離開了上海,尋女之事也只能就此擱淺。
二、“金嗓子”早出道
周小紅從小愛在弄堂里聽人家唱歌,一聽到好聽的歌曲就常常喜歡跟隨著一起哼,即使是一首歌詞很長的歌曲,每到她聽完三四遍后就能唱了,一張嘴,那天籟之音就醉人心田,被鄰居和學校的老師稱之為“小百靈”。就這樣,她在見不到自己親生父母的時候,就常常用唱歌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內心的憂傷。
1932年,12歲的周小紅已經長得亭亭玉立,十分秀氣,被人稱之為小仙女。不久她經人介紹,進入了當年上海灘有名的流行音樂家黎錦暉創辦的上海明月歌舞團習藝。一次,她在舞臺上演出救國進步歌劇《野玫瑰》,在終場時,舞臺上高唱《民族之光》主題曲,其中有一句歌詞“與敵人周旋于沙場之上”受到聽眾熱烈鼓掌。事后,黎錦暉笑著贊揚周小紅:“你唱的‘與敵人周旋于沙場之上’這一句唱得最好。”黎錦暉又說:“你姓周,以后就改名叫周璇吧,是斜王旁的璇,意乃美玉之稱。”周小紅點點頭。從此,她的名字就開始叫周璇。圈內的人知道她改名了,就喚她為“璇子”。于是,周璇和“金嗓子”掛上了號,她的歌越唱越好,不久就唱紅了上海灘。
1934年,年僅14歲的周璇“跳槽”來到了新華歌舞團。時年,上海各家電臺聯合舉辦歌星比賽,經過角逐,歌手白虹、周璇、汪曼杰名列三甲,周璇排名第二,獲得了大上海公眾認可的“金嗓子”美譽。于是,上海各大報刊立即發表新聞和評論,稱周璇是上海灘“新出現的小歌星,前程似錦。”上海電臺稱她的嗓子"猶如金笛,沁入人心"。從此,"金嗓子"便成了周璇在上海灘的品牌雅號。
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上海藝華公司拍攝了一部“軟性歌舞片”,名《三星伴月》,導演看中了周璇,請她主演。周璇在影片中扮演電臺歌星王秀文和情人分手的時候,她演唱了該片的主題歌《何日君再來》:“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后,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此曲隨著影片的上映以及唱片的播放不脛而走,一時從上海灘走向全國,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還很快傳入東南亞。1941年,日本歌星李香蘭(山口淑子)還將此曲灌制成唱片發行,周璇名聲又一次大振。
就在同一個時期,周璇還在影片《馬路天使》中演唱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這兩首歌,成為了她登上電影高地的不朽經典名曲。影片中的《天涯歌女》這首歌曲的歌詞,表達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對純美愛情的朦朧感覺和向往,意寓直到海角天涯。曲調采用了江南民歌的音樂素材,歌聲流露出少女對情郎的愛意和對愛情的追求……
在這部電影中,周璇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特別的歌喉,“金嗓子”不僅音色甜美、音質細膩,而且吐字清晰,特別是經過麥克風〔話筒喇叭〕傳出來后更是委婉動人,周璇的早出道,給聽眾留下了難忘印象,模仿她唱歌的人越來越多。
周璇憑借《天涯歌女》的出色表演,一舉奠定了她在上海電影界及中國電影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天涯歌女》還榮獲了"中國電影世紀獎"。
三、周璇,譽為“兩棲皇后”
1941年,《上海日報》發起選舉“電影皇后”活動,結果周璇得票最多。
這和她在20世紀盛行的古裝片有很大關系。
之前,她先后出演了《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蘇三艷史》等電影,周璇是一個聰慧的記憶力很強的人,她雖學歷不高,但背臺詞和歌詞得心應手,她的表演都是天真的自然流露,從而去取勝他人。有人贊她一披上古典的衣飾,就顯露出東方女性的美。演得情真意切,常常是打落了許多人的同情之淚?她的表情受到觀眾的喜歡,在中國電影界無第二人和她可比。
周璇當了明星以后,上海各家電影公司的人都想挖她,其中上海的國華電影制片公司的柳中浩老板就是其中之一,他對周璇發展的前景相當看好,千方百計地把周璇認作“干女兒”,這對當時的周璇來說,也是在上海電影界找到了一個靠山。在這個時期,周璇一口氣拍了近20部民間故事片,紅得發紫,就連柳太太也十分很喜愛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她打開大門請周璇住進了他們位于的留園之家。
就這樣,周璇離開了自己住了幾年的海格路,住在干爹家的房子里,這對她來說還真的有點不習慣。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會想起海格路安靜清幽的那條馬路環境,特別是路兩邊的法國梧桐,還有路兩傍的老式建筑……還有和風吹拂在窗口,似乎在訴說著昔日的往事……
周璇在干爹家里住了一段時間,沒多久,日本人又打來了,吳淞口傳來血戰拼殺的消息。柳中浩一看情勢不對,就將自己的國華電影公司停辦了。周璇聽從了干爹的吩咐,退出了電影圈。就這樣,能唱能演的周璇整天關在屋里看書、彈琴、低聲歌唱,盡管在吃住用諸方面無啥擔憂,但她覺得很不自在。
有一天,她偶爾翻閱《新影壇》雜志,看到了讀者和影迷們希望她重返銀幕的一些呼喚文字,不由心動,于是她獨自一人來到電影院,去看過去自己主演的電影,還看同行們新拍的電影。當看到自己原來熟悉的陳燕燕、李麗華、袁美云等女演員依然在上銀幕表演時,她怎么也坐不住了,她不希望自己坐在觀眾席上看別人演的電影,而是要返回電影世界中,在銀幕里發揮自己的才華。
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周璇深恐長期不拍戲,自己的藝術青春就會枯萎,她決定從干爹干媽在長樂路的留園12號的家中搬出來,住進了屬于自己家的那幢小樓。她為報養母之恩,每天和養母住在一起。為此事,她跟干爹在一段時間中還鬧得很不開心。
周璇后又搬到一幢英式建筑公寓居住,名叫枕流,是上海灘超一流的公寓,有“海上名樓”之稱。枕流公寓的寓意是水流動的小河、小溪,也被人叫做“河邊公寓”或”溪邊公寓”。據說“枕流”二字來源于《世說新語》,取“枕石漱流”的含義,是希望人在此能暫避喧囂,過上枕石漱流般的生活。不僅是因為公寓內有2500平方米的花園、草坪和山石水流可供人散步,還有地下室和游泳池可以優雅健身,這座公寓大多住的是知名人士,而周璇最早遷入時才只有17歲。
抗戰勝利后,周璇在他人介紹下,決定離開上海去香港拍戲,1947年1月,她以一部《長相思》在影壇露面。片中的插曲《夜上海》、《花樣年華》頓時又隨她的天籟之音風靡了全香港……新中國成立初,她思鄉心切,終于回到了上海,加入了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拍攝了《漁家女》、《鸞鳳和鳴》、《紅樓夢》和《鳳凰于飛》。因為由周璇掛牌,結果各電影場觀眾天天爆滿,她的“兩棲皇后”名聲再度紅遍上海灘。
四、周璇,不成功的愛情路
演藝圈的人最受到人們關注的,除了演藝外就是愛情生活,特別是女演員的婚姻愛情,成為人們熱議和關心的話題。
在演藝界,女演員中的明星,如果經不起外界的誘惑,一旦失去理智,就容易被金錢、地位所迷惑,就容易把握不住愛情的天平秤;一不小心感情的闡門會被撞開。明星的感情生活,如果觸發異常,花邊新聞就會隨之四起。俗話說:“人言可畏”,這對周璇來說,也付出了太多的代價。
周璇的初戀和結婚對象是嚴華。嚴華比周璇大十幾歲。對周璇來說,嚴華是亦父亦兄。他是教她講普通話的老師,平時也教她識識譜彈彈琴。在周璇眼睛里,嚴華很關心她、愛護她。同許多女人的初戀一樣,他們之間演繹的這一場戀愛有著美好的開始,后來卻是無奈地結束。
嚴華是歌舞演員出身,他們相愛后,于1938年結婚。令嚴華感到非常不滿的,大概就是周璇當時的男性朋友太多。有時候周璇拍戲到了深夜,搭戲的男演員常出于好心經常同坐三輪車送周璇回家,這在新時代的今天來說并不代表什么,但在30年代時期,封建禮教束縛住了女人的手腳,這樣的交往是不被人們認同的。尤其是演藝圈中的男性大多長得英俊瀟灑,風流倜儻。這對于嚴華來說,總覺得男演員們在自己妻子身邊轉悠總不是一件好事情,是對他的一種巨大威脅,所以心中耿耿于懷。
一次,一位男演員在拍完電影后已經深夜,出于好心他送周璇回家,甚至送到她家的樓下還在談論次日演出臺詞的一些事情。然這事被早有疑心病的嚴華聽到,這對他來說是無法忍受的事情。為此,嚴華與周璇發生了爭執。在爭執中,他出手打了周璇的二記耳光。周璇是一個非常相信愛情的浪漫主義之人,對愛情她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本來以為他們是情投意合,共同話題可以長久住在一起,白頭偕老,然嚴華的猜疑傷了周璇的心,兩人從此爭吵不斷,從此在感情的道路上開始越走越狹窄......
當時上海灘上的媒體喜歡炒作明星的私生活,對他們兩人所謂“婚外戀”的炒作此起彼伏。既有周璇和男演員韓非的緋聞報道,也有關于嚴華與***之間的緋聞報道,兩人因為這些媒體的煽風點火而產生了信任危機。同時,不擇手段利用周璇賺錢的影視公司老板除了在周璇耳邊旁敲側擊,還暗中派人威脅嚴華與妻子離婚。1941年,受演藝圈一些人的挑撥,兩人之間終于發生了婚變。他們這段婚姻僅維持了三年就以離婚收場。
關于他們的分手,后來社會上又有多種版本:有說周璇有多疑、敏感和脆弱的性格,把自己的愛情演繹成了一段凄美、惆悵與傷感的故事;有的說是媒體在胡說八道;也有說是嚴華這人有北方大男子主義思想;當然也有人說周璇輕信了某些人的謠言。反正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灘,演藝界的人際關系是相當復雜的。
與嚴華離婚后,失戀的周璇對待感情問題始終抱著謹慎的態度,在一段時間里她下決心不談對象,開始過著平靜的單身生活。由于她的名望,她成為了當時上海灘最能賺錢的女藝人之一。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無論中外,作為有經濟來源和能夠獨立的女人,一般都有自己強勢的一面,不會被男人牽著鼻子走,也不容易受有權有勢男人的誘惑。這樣的時間一長,上海灘上的媒體又忽然同情起周璇來,他們比較一致地譴責了嚴華。其實,揭開這塊愛情的幕布,周璇和嚴華其實都是在閑言碎語過程中被誤解的受害者。
周璇和嚴華分手后,后來在一個偶然場合,她結識了一名綢布商老板朱懷德,此人是上海有名的綢布商“小開”。“小開”就是當年上海灘上涉及騙財騙色的年齡并不是大的人。當時上海灘對這樣的人的評說是五花八門,他們有的是花言巧語的小滑頭,有的是偽裝成文人學究的大佬,還有的扮成富商,還有人參與當時上海灘上的黑道行業,只是他們采取的敲詐手法法不同。
當年的綢布商朱懷德洋裝筆挺,風度翩翩,裝得待人接物很有教養的樣子出現在公眾場合。那時候,每逢周璇要拍戲,朱懷德就會親自跑到片場上,當著工作人員的面,給周璇端茶端飯,大獻殷勤,儼然不像是一個大老板,而像是專門伺候她的貼身助理。有一次,周璇騎自行車外出不小心摔傷了腿骨,朱懷德就趕到她拍戲的地方,大獻殷勤地扶她上下樓梯。對她是無微不至的體貼,羨煞了旁邊的一些拍戲女孩,就連周璇的養母也對朱懷德印象很好,認為他強過了以前那個“大男子主義”的北方人嚴華。這樣的交往亦令周璇很滿意。
后來,周璇應香港演藝界邀請,離開上海去香港拍片。1949年初春的一天,朱懷德突然出現在香港。他的到來,使得周璇大為吃驚,身在港島的周璇一顆寂寞之心得以慰藉。周璇沒有多想對方的企圖和目的,她在會見時接受了朱懷德的熱烈和執著,兩顆心像觸電一樣交織和燃燒在一起,周璇的感情堤壩很快被沖垮了。他們歡聚在一起,沉浸在火熱般的愛情和幸福之中。
可不是嗎?在上海,多年來和朱懷德交往的她,從沒有接受過朱懷德的非分之想,然而朱懷德來到香港后,周璇在孤獨之中便神差鬼使地接受了他。烈火燃燒以后,周璇提出:既然我們已經生米煮成熟飯,就把兩個人結合的實情登報公開。然而朱懷德卻提出:希望從周璇處拿一些錢回上海去做一筆貨幣炒賣的生意,賺到錢后馬上就和周璇結婚。天真的周璇相信了朱懷德的花言巧語,把她在香港掙的一筆錢大方地給了他。朱懷德到了香港人財兩得,他沾沾自喜的離開香港,回到了上海。
其實朱懷德是一個大淫棍,自從周璇去了香港拍電影后,他馬上搖身一變,和一位***勾搭在一起,每天吃喝玩樂,抽大煙、賭博等五毒俱全,不久就欠了他人一大筆賬。朱懷德拿了從周璇手中騙到的錢返回上海后,立即和那位***結了婚。而這一切,身在香港的周璇根本不知道。
不久,周璇在拍戲之余有欲吐的感覺,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立即把懷孕的事寫信告訴了在上海的朱懷德,誰知朱懷德在得到這個消息后,竟然只當不知道,也不回信給她。
那年夏天,周璇挺著大肚子從香港回到了上海,找到了朱懷德。看到周璇懷著身孕回到上海時,朱懷德低沉著頭吐露了實情,說他已經有了妻室。并且還不承認周璇肚子里懷著的孩子是他的。此時的周璇頓時目瞪口呆!她流淚了,她抬頭問蒼天:為什么愛情對她不公平!可不是嗎?這些年來,她為了要找到一個貼心的有才華的丈夫,這七八年來時時作了自身防范,對待二婚她更是慎之又慎,她想和朱懷德成為名正言順夫妻的愿望,在突然間又落空了。
這一年,周璇已經三十歲。當她發覺朱懷德這個家伙騙了她時,面對無情的事實,她痛恨得幾乎到了發狂的地步。一怒之下,她決計與朱懷德一刀兩斷。有朋友知道周璇的不幸遭遇后,大罵朱懷德豬狗不如,他不是人!周璇的小姐妹們勸她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而周璇卻搖著頭,她一意孤行地要把肚子里的孩子生下……這段感情后來以周璇登報聲明而告終。
周璇的另一段情感生活,是和另外一個男人石揮有關。周璇和石揮其實是和朱懷德相識前就已經認識了。那是周璇與嚴華離婚后的六年后的一天,周璇在上海和香港兩地忙著奔走拍戲,她演了《紅樓夢》、《憶江南》、《莫負青春》、《清宮秘史》等極具轟動市場的影片,而她的個人生活卻恰恰和影后的輝煌成了反比,在寂寞而孤獨的幾年中,社會上有關與她有過感情傳聞的男人又開始多了起來,當然還包括電影公司老板的兒子柳和鏘、音樂家李某某等人,但這些都是成為事實上的過眼煙云式的八卦傳聞,最真實的一段新戀情便是她與石揮的暗中交往。
石揮是天津人,1915年出生,是一個常年活躍在上海話劇舞臺上的一位多才多藝的著名演員,被觀眾譽為上海灘上的“話劇皇帝”。他在話劇中塑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
石揮長得不怎么英俊,瞇縫眼,嘴唇突出,鼻子長,下巴短,頭發因為每天懶得修理而有些長,衣服穿得不講究,每天穿一套黑色的“羅宋西裝”,不戴領帶,顯得怪怪的。從形象上,他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一個男人。然而,他是名副其實的才子。周璇平時愛看話劇,所以對他也很崇拜;在石揮的眼里,周璇人雖然長得漂亮,又多才多藝,但她不是那種嬌滴滴的女明星。他們一開始時彼此惺惺相惜,每次遇到時都用眼神將對方埋進心靈的深處。
周璇與石揮,一個是才女,一個是才子;一個是“金嗓子和影后”,一個是“話劇皇帝”。他們之間以前從來不認識,卻相互在一些報紙的介紹中知道了對方。他們之間曾有一段意猶未盡的感情,差一點圓了成雙成對的姻緣,但卻因陰差陽錯的緣故,周璇卻被朱懷德在香港騙得,他們最終走向了無言的結局。但無論如何,石揮是周璇一生中難以忘懷的男人。
兩人的交往從一開始就受到周圍朋友一致看好,大家以為這一對是男女絕配。周璇曾在日記中寫道:“對這段感情既興奮又恐懼,但心里知道這是個能夠托付的男人。”因為都是名演員,所以兩人之間的心中始終有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讓外人霧里看花地猜不透。后來,有問起周璇和石揮的關系。她總是有點含蓄地說:“兩人的友誼還好”;但一會又說:“前車之鑒讓我猶豫不決。”這樣的消息后來在小報上被登了出后,由于愛情是自私的,小道消息引起了石揮的懷疑。
其實這大可不必。在1943年的《新影壇》雜志上,就有人這樣評價周璇:"無論在她婚變之前或后,她的私生活,一向是很嚴肅的。你可曾看見她獨個兒在交際場所或游樂場中出現?除非有應酬,她總是難得外出的,這也是她值得為人稱道的一點。
從1946年開始,周璇往返于香港與上海之間拍電影時,她就囑咐石揮代為幫助照顧家里的養母,可見當年他們的關系已經到了熱烈和很有緣分的地步了。周璇在香港的時候,石揮會一封接一封地寫信給她,還盼她快點回上海結婚成家。而周璇也盼望著每一場戲拍得快一點,好盡快飛回上海去見石揮。他們在這段時間,也合作主演過黃佐臨執導的電影《夜店》,兩人還公開訂了婚。人們都以為好事將近了,可接下來,周璇又一下子飛到香港去履行片約。時近時遠的距離,使他們之間的愛情帶來了動蕩,彼此為長時間的拖延婚約有了各自的猜忌。
周璇在香港的時候,有人傳來小道消息,說石揮在上海愛上別的女演員,一些地攤小報也把雞毛當作令箭,說石揮正在追求一朵交際花某某……周璇試著給石揮寫信,想親自試探他是否真正愛著她,但苦苦等來的回信只是簡短的幾句應對。而上海傳到香港的消息也越來越離譜……一年后,周璇才回到上海,她與石揮會面時,石揮生氣地問她:“你為什么訂下了婚約還要走這么久?為什么對人公開宣稱絕對不會找圈內人結婚?”然后石揮長嘆一口氣,拍拍膝蓋站起轉身離去。就像是作家寫就的一部小說中的矛盾沖突。就這樣,周璇的愛情與石揮失之交臂。
在那段時間里,周璇百感交集,她意識到自己在對待石揮的愛情這件事情上,有些話可能是說錯了,但怎么也挽回不了這個局面。從此她的身體開始虛弱,她想圓夢的愛情在哪里?不久,周璇就被醫生診斷出患上了憂郁癥,她開始成天把自己關在***,哪里也不去,除了和朝夕相處的助理交談,心里一直極不舒服。而就在這段時間,朱懷德突然出現在香港,這一定是他知道了周璇和石揮之間的分手過程而為。當時,周璇的心中很復雜,但在朱懷德的哄騙下,她便神差鬼使地倒在了朱懷德的懷里,等到看清朱懷德的豺狼本性,已經晚了……
周璇第三個丈夫是畫家唐棣。新中國成立后的1951年,周璇在上海拍影片《和平鴿》,在影片導演顧而已的引薦下,周璇認識了為《和平鴿》畫電影廣告的畫家唐棣。初次見面,周璇對這位身材高大的英俊青年畫家有著很好的印象,而畫家也被周璇的美和明星氣質所吸引,于是兩人開始頻繁來往。周璇同唐棣雖說是萍水相逢,但他那溫文爾雅的風度,以及獨特的畫技,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她。就這樣他們住到了一起,多情的兩塊木柴開始燃燒起來。不久,周璇發現自己懷孕了。消息很快在電影界傳開了,引起了不少人在背后偷笑。
正當周璇與唐棣準備去***結婚時,唐棣突然鋃鐺入獄,有人說,闖入周璇生活的唐棣是一個大騙子,唐棣原來早有了自己的女友,他們已經同居五年了。結果,他被判刑三年。
周璇聞訊,情緒又一次失控低落。她弄不明白這是為了什么?于是就不吃飯,不洗澡,不梳頭,不吃藥,不換衣……她理不清自己的愛情之路怎么會迷茫在如此的霧海中。她和唐棣這個男人的感情就這樣破滅了,第二次做母親的周璇不久就陷入了精神混亂的狀態。
那一天,當她拍攝她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和平鴿》,她是在劇中扮演一個護士。當念到臺詞“驗血”兩個字時,眼前忽覺有閃電刺破了她的神經,她絕望而痛苦地大哭起來,在慘凄的哭聲中不斷哀訴:“這是你的骨肉,就是你的骨肉!驗血!驗血!”她想起朱懷德對她的騙,她想起和嚴華、唐棣三個男人的前前后后,想起和石揮曾經的一往情深,他們雖然沒有結過婚,但石揮是一個好人呀!她痛恨騙她感情的三個臭男人,她后悔當年沒有牽起石揮的手……她想得瘋了。自此,大明星周璇被送進了上海精神病療養院治療。
為了感情的事,周璇最后成為了一個精神病患者。在周璇的一生中,在她身邊沒有一個男人扮演的是合格丈夫的角色。周璇有錢有名也有美麗,她有充分的權利可以選擇自己的愛情,但為什么在每一段感情開始或者有結果的時節,她總是以失敗者告終,這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是自己造成的,還是人性和道德和的缺失而為?
五、思母心切,周璇拍電影
周璇自從紅遍上海灘后,她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親生母親。找不到親生的母親,成為她心中的隱痛,可以這樣說,自從她被大娘舅拐賣后始終沒有放棄過尋找。為此事,老煙鬼周姓養父也騙了她許多錢……
1945年,抗戰勝利后,周璇開始參與拍攝的《鳳凰于飛》,這出電影就是電影公司專為周璇公開尋母拍攝的。影片公映后,有好幾個自認為是周璇的生母的人,從常州和各地來到電影公司相認。當聯系人提出骨肉相認必須要驗血時,這些人離開后就沒再出現過。原來,這些人都是被周璇的歌星和聲望所吸引,為她擁有的錢財而來冒認的。其實周璇的秘密是自己身上有一個胎記,然來認領的人中都說不出胎記長在哪里?在影片中,主角最后合家團聚。但在生活里,周璇還是孤凄地默默哀泣。后來,周璇從殷切期望開始陷入到絕望之中。
原來周璇的生母顧美珍早年從常州走出參加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后,曾被她在當年戰場掩護過的一位領導干部介紹到北京工作,在國務院衛生處擔任護士長,專為中央首長擔任保健工作。新中國成立后,當年拐走蘇璞(周璇)的壞娘舅顧仕佳被遣返回常州,此時他已經窮極潦倒,在被家人問起當年的蘇璞時,他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販賣罪行,承認是他把蘇璞騙賣了……
為了尋找女兒,周璇的母親顧美珍10多次從北京專程來到上海,展現了一位母親愛女兒的深切和真誠之心。她還把周璇肚皮一側的一個胎記、年齡等都告訴了周璇工作的上海電影廠領導,要求幫助協助尋找。而且,在她身邊的女兒蘇瑛與周璇長得又有驚人的相似,因此,她的這一說法有相當的可信度,受到電影廠領導重視。
1957年夏天,當顧美珍從報刊上得悉自己認定的女兒周璇患病住院時,她焦急地說:“我是母親又是醫生,女兒病了需要我照顧。”于是,她匆匆辦了退休手續,在兩個外孫女的陪伴下,又一次來到上海認親。
當時上海電影制片廠熱情地接待了她們,特地安排了一場母女相會,只是由于擔心大喜大悲會***患精神病剛好一些的周璇。因此,母女倆沒有說穿這件事情,母親顧美珍只是通過間隔一小段距離,悄悄凝望了自己親生女兒周璇。那種看到女兒不能擁抱一起的情景,心情是不能用文字表達的,她痛恨自己家里的魔獸兄,痛恨得咬牙切齒,淚似雨下,但她為了不讓周璇看到,用手臂遮住了。
1957年9月22日,周璇又因患上急性腦炎,經在華山醫院搶救無效去世結束了她絢麗的一生。在周璇最后的彌留之際,她拉住看望她的姐妹們的手,用顫抖而低弱的聲音,無限凄慘地說:“我是苦命,一直見不到親生的父母……”其實她不知道,此刻她的母親已經在她的對面……
在周璇的追悼會上,熟悉她的所有的上海文藝界朋友都趕到了,惟獨周璇曾經的男友石揮沒有到場。奇怪?他到哪兒去了?人們在悲傷和議論的時候,有人開始在四周尋找石揮。
這是一個天氣開始轉冷的秋天,石揮怎么突然失蹤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幾天,從上海吳淞口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人們在江灘上發現了一具尸體,經驗尸,那就是石揮。據說石揮是從吳淞口乘船出港時跳海自殺的,他是在聽到周璇去死的消息后去了吳淞口的一艘出航的船……是他和周璇之間的愛彼此錯失了?還是他在痛悔自己少了一份戀愛中的氣度?石揮是在周璇離世的當天離開人世的,人們為石揮嘆息的同時為他默默祈禱。人們分析,原來在石揮的心中,他愛周璇是依然愛得那么專一。那年周璇37歲,石揮42歲。他們生前沒成婚,但死在了同一天,走到一起。就像小說家寫的一部凄美的小說一樣,演繹了一個男人的悔恨和忠于愛情的故事。聽到這個消息,很多人都為石揮落淚……
六、不朽的藝術之花
當今時代,是一個明星不斷涌現又不斷被人們遺忘的時代。那么為什么對離開這個世界近60多年的周璇,一直沒有被人們所遺忘。也許這就是藝術超越于生命的魅力。
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周璇和阮玲玉、胡蝶被外界并稱為“中國影壇三大美女和影后”,但她又因為愛唱歌,成為中國最早的“兩棲明星”,至今還是無人能超越。
鏡頭拉開,在她近20年的演藝生涯中,周璇一共拍攝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流傳全國的歌曲,成為早期上海和香港地區娛樂界中的一顆驕人的耀眼明星。她的代表作《馬路天使》、《憶江南》等影片更是享譽海內外。在著名歌手鄧麗君的唱片中,就有多首歌曲是她學唱周璇的,是最好的例證。
當我行走在常州和金壇兩地,尋找周璇故居地的時候,當我輕輕踩響那段難忘的歲月記憶,我的眼前似乎又看到了當年的周璇在演唱《天涯歌女》。瞧,在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路上,一盞街燈,一只封塵的郵筒,還有貼在墻角的電影海報和廣告,曾經伴隨著周璇的笑容,在大光明電影院的放映機中不停地輪回播映。這就是她人生中創造過的輝煌,但她的愛情卻是凄慘的悲劇……
當我沐浴在夕陽余輝中,當我走在常州的土地上,盡管找不到當年她的住屋,但她留下的藝術就是一朵不朽的芬芳之花。聽,她的歌聲仿佛又在我的耳畔回響,天籟之音和她的名字一樣,永遠響徹影壇和歌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