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舌戰群儒
【拼音】shézhànqúnrú
【釋義】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并駁倒對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解釋】諸葛亮與眾多儒官辯論并駁倒對方,魯肅力排眾議決定連劉抗曹。
【近義詞】能言善辯巧舌如簧
【反義詞】笨口拙舌拙嘴笨舌噤口不言
【成語故事】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于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并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么主意呢?
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呢。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
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之后,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啞口無言。諸葛亮以其高超的語言技巧使整個論辯過程精彩紛呈,于有限的語句中蘊含極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滿口。對待不同的人,諸葛亮采取不同的***擊敗對方。總之,諸葛亮舌戰群儒風頭出盡,其嫻熟的論辯技巧令人折服,堪稱經典,值得當今習此道者深味。
【造句舉例】
我自然知道正是魯肅的到訪才促成了孫劉聯盟,等下他們見面之后,諸葛亮便要和魯肅過江,舌戰群儒,一展風采。
他是隊里的主辯,可對手都是拿過大賽冠軍的隊伍,其他人都很快敗下陣來,只有他一直堅持著,舌戰群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根據下列圖片提供的信息,分別猜成語。
快來挑戰吧!
一、
二、
三、
四、
五、
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本期答案:
1、聲色俱厲
2、他山之石
3、貪生怕死
4、事過境遷
5、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