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施雯
“黃泥拱”毛筍上新
春意盎然的三月末。
杭州郊外的菜場里,這幾天春筍狂跌到1.5元/斤,而剛上新的“黃泥拱”毛筍,價格卻直沖4元/斤。
筍吃多了不消食,家里今天買了春筍,自然不會再買毛筍。
一斤春筍3-4根,一根毛筍少說也要2-3斤,塊頭大,烹飪時間長,加上埋泥里的毛筍,挖起來比露頭的春筍費事,雖然新鮮水靈,但卻鮮有人問津。
“上周末,我從山里挑了200多斤黃泥拱去黃湖農貿市場賣,一天才賣掉2根,實在是不好銷。”
這是昨天,余杭百丈一位筍農對小時新聞記者的抱怨,而這種被大伙兒嫌棄的林間珍饈,正是***江南名菜“腌篤鮮”的靈魂食材。
等等,嫌棄?杭州近郊的一些寶藏飯店去看過嗎?
1】當季鄉宴主角“腌篤鮮”
有的是城里人吃不到的鮮嫩
農家土燒腌篤鮮
在浙北地區,黃泥拱才剛開始上市,清明前后,這種毛筍的味道最為鮮美。
“昨天我家請客,白天去山上挖的黃泥拱,用土灶大鍋燉了一下午,晚上客人吃得連湯都不剩。”
毛竹林沙沙作響,黃泥地裂開一道道口子,3月底4月初,江南名菜腌篤鮮中的主角黃泥拱上市。
周末的家宴,余杭百丈的竹筍種植大戶孟方榮用自家現挖的毛筍款待賓客,這無敵的鮮嫩爽脆徹底征服了全場。
老孟家的毛竹山
山里人愛食毛筍,剛從地里挖上來就燒的鮮美滋味,是吃慣了隔夜筍的城里人無法體會的美妙。
黃泥拱一旦出土,筍的呼吸作用加劇了養分的消耗,從嫩到老的轉化便由此開始,而城里菜市場能買到的,最新鮮的筍也至少隔了一夜。
城里人的小鍋燉筍
城里人的花式晾筍干
每年這個季節,孟方榮的手機就會被余杭西部各大飯店、農家樂的老板打爆,最少的一家50斤,多的200斤,都是來跟他預定毛筍做腌篤鮮的。
現在地里最多的春筍,余杭臨安一帶產區批發價只要5毛一斤;倒是剛上市的黃泥拱,正是最鮮的時候,批發一斤要賣3元以上。
孟方榮每天平均能賣出500多斤,每天的收入在1600元以上。
“我早上接訂單,中午前后開始挖毛筍,忙到下午3點,開始給飯店搞配送。”接到孟方榮送來的毛筍后,飯店當天剝殼現燉,到了晚飯檔剛好開賣。
“不過,這些飯店鍋小,火候不夠,燒的毛筍還是不夠味,沒我們農村土灶大鍋燒得透。”飯店里總燒不好腌篤鮮,賣筍的孟方榮想到個生財之道。
去年,他引進了一套蒸汽加工設備,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加工筍干;同時,也可以通過高溫高壓把剝好的筍肉煮透,然后給飯店送貨上門,店里只要簡短加工烹飪就能上菜。
2】鄉間廚娘秘制的黑鹵筍
城里老板每周派專車來采購
鄉村暗黑料理“鹵毛筍”***過程
毛筍燒不透的問題,在瓶窯開飯店的陳雪梅也深有同感。
陳雪梅家飯店開了20年,名字叫“百丈獨松關飯店”,就在良知古城遺址公園西門附近。
店里有道勾魂的美味涼菜“鹵筍”,備受眾食客追捧。這道菜是陳雪梅的婆婆俞芬英獨創的,用的是黃泥拱和豆腐干紅燜燒制。
飯店的創始人是公公和婆婆,婆婆是百丈獨松關人士。
獨松關就是《水滸傳》里“盧先鋒自從去取獨松關,那關兩邊,都是高山,只中間一條路。山上蓋著關所,關邊有一棵大樹,可高數十丈,望得諸處皆見。”那個獨松關。
退休前,婆婆曾在百丈鎮***食堂當廚娘,是村里有名的巧手主婦。
本來黃泥拱百丈只有腌篤鮮這一種做法,而且是熱菜。
婆婆奇思妙想,把黃泥拱做成了鹵菜,冬天可以加熱成砂鍋煲,夏天可以當涼菜吃,鹵筍用的醬料也是自己琢磨的。
前幾年,公公婆婆退休了,飯店交給陳雪梅和丈夫打理,鹵筍的方子也傳給了媳婦。
因為新鮮毛筍燒透的時間太久,陳雪梅家的鹵筍,用的一直是百丈當地加工的罐頭毛筍,主要罐頭筍是熟食,烹飪起來可以節省時間。
鹵筍的秘制醬料,其實就是些平常的調味品,鹽、油、醬油、雞精、味精、辣椒、桂皮、茴香這些按比例混合,和毛筍一起煮上5-6個小時,期間要不停地翻動鍋里的食材防止糊鍋。
店里兩天一次做鹵筍,每次15斤筍下鍋,能出30碗菜,一份賣25元。
從田野邊70平米的老店起家,百丈獨松關***20年來積累了不少忠實的顧客,現在經過幾次擴面,規模已經是兩層樓、近20桌3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
好在來的都是老客,中餐一般不會滿員,晚餐也基本不用等位。
百丈鹵筍和安吉土豬紅燒肉是店里兩大招牌菜,當然這個季節店里也進新鮮毛筍,主要燒法是咸菜筍,點單率也挺高。
陳雪梅說:“前些年,杭州有個做工程的老板娘來吃過,現在每星期都叫司機專程開車來買鹵筍,一買就是5份。”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