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代王朝中,清王朝應該是現代人最不愿提起,但又不得不時常面對的一個王朝。因為一方面,它是距離現代社會最近的一個王朝,可以滿足現代人對古代封建王朝的所有好奇心;而另一方面,它的最后幾位君主又將中國帶入了一個最屈辱最黑暗的時期,導致中國人積累上千年的自信幾乎毀于一旦。
那真是一個充滿了血淚和屈辱的時代,黑暗的令人窒息!可是,亂世出英雄,往往越黑暗的地方,人們對光明就越渴望,就越能閃現出人性的光芒。自第一次***戰爭爆發以后,很多有著先進思想的文人墨客,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嘶聲吶喊,振臂高呼,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經典的詩作。
可是,因為對晚清王朝的憎惡,很多優秀的詩詞作品也被人們忽視了,不免令人感動惋惜。例如晚清不知名詩人張維屏,詩紅人不紅,一首小詩《新雷》,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驚艷196年,鼓舞人心,堪為千古絕唱。全詩如下: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這首詩寫于公元1824年,即道光四年的春天。當時,第一次***戰爭還沒有爆發,但社會中的各種矛盾已積累到極點,清政權的腐敗黑暗也已幾至絕境;同時,西方列強的***貿易,又在不斷地把古老中國推向黑暗的深淵。
而張維屏出生于廣東廣州,一個見證過無數屈辱和血淚的沿海城市。對于當時內憂外困的局勢,詩人不僅親眼目睹,還親身經歷。他的內心充滿了焦慮與不安。他多么渴望一個新局面的到來,就像期盼一個嶄新的春天到來一樣。于是,《新雷》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何謂“新雷”?就是春天的驚雷。經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天,一聲春雷乍響,那明媚如畫的春天就會隨之到來,被嚴冬包圍的人間就會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這首詩,表面上是寫詩人渴望春天盡快到來的急迫心情,實際上卻表達了詩人渴望社會變革,期待新局面新氣象的出現。
詩作開篇“造物無言卻有情”,詩人移情于景,讓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思維。造物,萬物的創造者,指自然界。而“造物無言”,出自孔子《論語。陽貨》:“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大自然看似無情,不言不語。但是,它卻掌管著四季的輪轉,百物的生長,對人間一片深情。
次句“每于寒盡覺春生”,每當冬天快要結束時,大自然就催動時間之輪,讓春天按時到來。這其實就是大自然有情的表現。雖然四時流轉是一種自然規律。可在多情的詩人眼中,大自然是有意這樣做的。詩人滿懷期待,對造物主充滿感激之情。
第三、四句是全詩最為后人稱道的千古名句,寫出了萬物蓄勢待發,只待新雷乍響的那一刻。這兩句不僅很有畫面,而且極富戲劇色彩。造物有情,寒盡春生,千紅萬紫含苞待放。此時此刻,自然界仿佛處于靜止狀態。可是,在這靜止之中,一股強大的力量正積蓄著,一股巨變即將爆發。
正如現在的我們,與病毒的抗爭也到了最為關鍵,最令人緊張的時刻。所有的中國人民都蓄勢待發,等待著疫情結束時刻的到來。此時的我們也正像詩人一樣,對春天無比的渴望,對新生活也無比的渴望。這樣的想象,真是具有無比的感染力,令人歡欣鼓舞!讀著它,仿佛感受到詩人激動的脈搏,奮發的力量。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