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鄉日報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一、題解
同甫是陳亮的字,愛國學者,稱為龍川先生。才氣超邁,主張抗戰,屢受打擊。淳熙十年(1183)春給作者寫信,除表達來訪,還索詞。因陳未踐約來訪,作者特寫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是詞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標題。詞,一般來說以首句為題目。
詞,又叫“詩余”,也可寫“辭”,又叫“長短句”,它是一種文體,產生于唐,繁榮于宋。詞的曲調、字數、韻律都是一定的。按詞調長短可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三種。詞分豪放派和婉約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詞風:大筆勾勒,縱橫瀟灑,開闊健朗,清超豪邁;后者,以李清照和秦觀為代表,詞風:鋪敘細膩,婉約流暢,典雅工麗,少昂揚之氣。宋詞原本艷麗,蘇軾對其作了徹底修改,使其離開花間小徑,進入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詞分上下兩片(闕、段),下片首句叫“過片”或叫“換頭”。
詞的對仗,只求詞性相對,結構相類,韻相同,不要求平仄。中間可換韻。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歷城人。智勇過人,是一位深諳軍事、勇冠三軍的“戰狼”。他才華橫溢,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與黨懷英合稱“辛黨”,稱“一時瑜亮”不為過。21歲任山東義軍首領耿京部掌書記,擒殺叛將張安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先后任江西、湖南、福建安撫史,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力排眾議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局勢。由于他與執政者政見不合,屢遭劾奏,屢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宰臣韓侂胄(tuōzhòu)接連起用他,也做過一些小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辛棄疾抱憾病逝,時68歲。謚號“忠敏”。
二、關于詞文內容
這首詞是辛棄疾名篇之一,大概寫于作者閑居江西帶湖之時。題目是寄給好友陳同甫的,抒發抗金壯志。辛棄疾南渡近三十年,夢寐以求率百萬雄師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然而他的夙愿直到兩鬢斑白,也未實現,這首詞正表達了這種復雜的思想情感。詞壯在形象地描寫了抗金部隊壯盛的軍容,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壯心。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62字,屬中調。這首詞作過一個美夢幻化出一位英氣勃發的忠一不二的愛國將軍的偉大形象。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夢境描寫,表現了多層意思。第一句“醉里挑燈看劍”,僅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征性的動作,塑造一位壯士的形象,“酒醉、挑燈、看劍”,讓讀者從中體會人物的“潛臺詞”,在這更深夜晚、萬籟俱寂的深夜,將他心愛的“寶劍”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燈光下酣然入夢,剛才想的、看的、憶的,又幻為夢境,夢了什么,不必說,“此時無聲勝有聲”,好夢初醒,天已破曉,“夢回吹角連營”,他一躍而起,披掛上陣,夢變為現實。
三、四句以對仗句表現出雄壯的軍容,將軍和士兵高昂的戰斗情緒。
戰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餐后列隊,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率兵出發。“沙場秋點兵”,“秋”字下得好,“秋高馬壯”,用兵正當時。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激戰全勝。
詞由上下兩片構成,下片首句,叫“過片”也叫“換頭”。一般說,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既有聯系,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云連”的境界。但作者在這首詞中卻沖破了這種限制,“沙場點兵”后直貫而下,勢如破竹,無以阻擋。“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時前句幻發許多畫面,將軍率領鐵騎,風馳電掣奔赴前線,敵人紛紛落馬,狼狽逃竄,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擊,霎時激戰結束,旌旗招展,歡聲雷動,凱歌而旋。這場反擊戰勝利結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將軍一戰獲勝,恢復功成,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后名”。豈不壯哉!
如果詞到此嘎然而止,那才是壯詞。然而在那被投降派把持朝政之時,談何壯詞,只不過是詞人的理想而已。詞人化身為詞中將軍,剛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實。“可憐白發生!”詞人想到自己凌云壯志已空,“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奔赴沙場,快樂一時。只有與之志同道合的陳同甫可憐他。
中心主題:通過對詞中忠勇將軍的描寫,表現詞人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宏大
“八百里”:牛代稱(《世說新語.汰侈》記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駁”,后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五十弦”:瑟,有五十弦。(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這里泛指多種樂器。
抱負不能實現,揭示南宋當權者的腐朽,突出將軍(即詞人)的無奈。
藝術特點:獨樹一幟的布局。
全詞十句分兩大段,前九句為第一段,后一句為第二段,描繪了在將軍率領下,打了一場如火如荼的反擊戰,展現將軍壯志凌云,勇猛殺敵的英雄氣概。情節發展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激戰勝利的心在沸騰,發展到了***,猶如鷹隼突起,翱翔天際,突然下落,“可憐白發生!”一聲喟嘆收束。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壯志難酬而動容。
詞意情節示意圖:
學后評價: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愛國詞人,史評: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他與蘇軾并稱“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他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動搖,而是把滿腔***,把對國家興亡,對民族的關切、憂慮全部寄托于詞作中。他若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一定是胸配勛章的英雄,受國家和人民愛戴和敬仰。
席淑賢
編輯:申彬彬
本文來自【新鄉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