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渾水調研鹽大仙
醫藥產業是朝陽行業,但近些年,國家對于醫藥行業的監管程度,也越來越高。
尤其,是中成藥的發展,不再是過去的野蠻生長狀態。
新修訂的《中國藥典(2020年版)》對中藥種植戶、中藥原材料采集企業、中藥加工
流通企業等環節都提出了嚴格管理要求。
中成藥生產企業將在行業準入、質量監控、市場規范等方面面臨日趨嚴格的考驗,大部分質量控制能力較弱、生產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差的企業將面臨淘汰。
另外,國內的主要中成藥龍頭企業,如白云山,云南白藥的資本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不過,在行業下行只是,還是有企業想闖一闖龍門,6月18日,廣東萬年青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東萬年青”)將迎來自己的首發上市。
|主營收入下滑,管理層大筆分紅
廣東萬年青,是一家中成藥制藥企業,營業務是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該公司擁有101個國藥準字號產品,主要銷售藥品均為消炎利膽片、膽石通膠囊、參芪降糖片、苦木注射液、婦炎平膠囊、歸脾液、固精補腎丸、健兒清解液等。
報告期內(2017年至2020年1-9月),廣東萬年青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92億元、2.9億元、3.17億元、2.49億元。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4.36%、69.09%、72.43%和67.53%,近兩年高于行業平均。
同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275.75萬元、6360.04萬元、6663.31萬元、4564.13萬元。
從18年行業監管趨嚴后,營收和利潤的增速放緩。
2020年,廣東萬年青的營業利潤也較上年同期下降1146.09萬元,下降幅度為13.62%。
主營業務下降,但是銷售費用卻居高不下,報告期內,廣東萬年青的銷售費用分別為4469.39萬元、1.05億元、1.21億元、9426.07萬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3.33%、36.12%、38.25%和37.80%。
相比之下,同期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91.5萬元、704.1萬元、781.6萬元和733.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1%、2.42%、2.47%和2.94%,銷售均在研發費用的10倍以上。
這或許就是近些年廣東萬年青主營收入下滑,增勢疲乏的原因。
值得一說的是,2020年,廣東萬年青新增加了口罩業務,2020年1-9月貢獻4678.60
萬元收入和2307.01萬元的毛利,如今疫情好轉,未來這部分的收入可能會大大減少。
不過,雖然增速放緩,萬年青卻突然大筆分紅。
招股書顯示,2017年和2019年廣東萬年青進行了大額分紅。
2017年,萬年青現金分紅為3845.58萬元,而當期的凈利潤僅為3275.75萬元,分紅金額超過當期凈利潤。
2019年,公司現金分紅3000萬元,約占同期公司凈利潤的45%。
有意思的是,廣東萬年青本次IPO擬募資3.61億元,其中,8000萬元擬用于補充營運資金項目。
為什么有錢分紅還缺錢募資呢?
萬年青怕不是要做A股投資者的鐮刀。
因生產劣藥,使用不合格產品多次被罰
藥企最大的暴雷因素,就是安全問題。
很可惜,廣東萬年青有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2017年11月17日,廣東萬年青因生產過程中使用不合格藥包材“藥用聚乙烯袋”,被原汕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原汕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責令改正并處以罰款1.5萬元。
另外,公開資料還顯示,2015年,廣東萬年青因生產不合格藥品"苦木注射液"受到汕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罰6930元,沒收違法所得3465元。
2016年,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藥品質量抽驗情況,其中,廣東萬年青生產的"苦木注射液"不合格,不符合規定項目為性狀可見異物,同年,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公布了萬年青生產的"參芪降糖片"不合格。
我們發現,貴公司曾因生產劣藥,使用不合格藥包材被多次行政處罰,貴公司在被處罰后,有無防范,整治措施,能否確保不再出現類似事件?
雖然這些違法行為不會對對廣東萬年青的持續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也不會構成人首發上會的法律障礙。
但這種“前科”,值得警惕。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廣東萬年青制藥“前五大中藥材供應商“中,11家有9家存在抽檢不合格的情況!
|未披露行賄黑歷史
除此之外,廣東萬年青似乎還在招股書中隱瞞了一件違法信息。
據法治周末報道,2018年5月24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廣東省食藥監局藥品生產監管處原處長蔡明濫用職權、受賄案,作出一審判決。
查明蔡明先后收受28家藥企折合人民幣622.7362萬元賄賂,利用主管藥品生產許可審批、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及藥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管等職務便利為這些藥企謀取利益。法院一審判處蔡明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
在這行賄的28家藥企里,就有廣東萬年青的身影,而且當時廣東萬年青的副總經理魏某也承認了自己有行賄行為。
關于此行賄事件,招股書中沒有披露,魏某也消失在了公司管理層的名單里。
是開除了,還是為了避險?
除了刑事犯罪之外,廣東萬年青也沒有公布關于知識產權的一項法律訴訟。
生產劣藥,行賄官員,作為一家上市藥企,萬年青制藥如果不能坦誠公開的面對這些問題,其IPO之路定然讓人憂慮。
(渾水調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