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坐在崖棱上,癡看朝陽冉冉升高,少年之夢也隨之升高。
高
孔明
我上小學時,一位老師姓高,個頭也高,留大背頭。背后里聽人說,他家成分更高,是個地主。那是階級斗爭的年代,成分高可不是好事,但我依舊暗羨他,想:“怎么就姓高呢?”高個頭總令人仰望,我就希望自己長高。他教語文,凡與高組合的詞語我都能記住,且喜歡琢磨。譬如高興、高大、高尚等,我都覺得是好詞兒,希望自己天天高興,向形象高大的人看齊,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有一次他讓我用“高興”造句,我順口說“我高興得跳了起來”,他豎起大拇指表揚我:“高!”他很幽默。又一次他批評我“高傲”,我好生慚愧,卻納悶兒,兼想不通:“同樣都是高,高和高咋就不一樣呢?”走在路上,聽見雁叫長空,必抬頭尋找那人字形雁陣,時常夢見自己就是那雁,可以在云上高飛。家門口是一座高山,太陽時常從山頂上出來,越發顯得山的高峻了。我喜歡坐在崖棱上,癡看朝陽冉冉升高,少年之夢也隨之升高。在上學路上,男娃們常玩一種游戲,就是比高:站在平地上比個頭,也就是比高低,最低者時常偷偷踮起腳后跟。然后比跳,妙在個頭矮者反而跳得高。走到深溝高崖邊上,一溜兒站立,比誰尿得高。還比吼叫,比歌唱,甚至比罵人,都是比誰嗓門高。學生以學為主,期中、期末考試,高分總受老師表揚。教室后墻有光榮榜,我最高興的是每次考試總成績高居榜首。體育比賽,就是比“高”!記得有一次,老師帶學生支援秋收,指著地畔的芝麻問:“有個歇后語,誰記得?”我是班長,當然第一個舉手說:“芝麻開花——節節高!”老師啟發我們:“學習也是一個道理!”我已經知道,學生時代很漫長,一年高一級,一年級升到五年級,小學畢業。一年級升到二年級,初中畢業。由初中而高中,也分一年級、二年級。高等學府那是夢,甚至比夢還縹緲,我的夢比較現實,就是不留級,能順利考上高中。當然,我該慶幸,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不但上了縣上最好的高中,而且叩開了高等學府的大門。
我對同事發感慨:“魅力等于實力,實力依賴身高!”
考上了大學,當然高興,首先自己高看了自己,自我感覺特別好。其實我的內心我知道,我有隱愁,愁長不高。高中畢業時,同班的同學,男生和女生,多一半都高過了我,這使我沮喪。偏我喜歡的,都是高個子!走在大學校園里,身高雖然并不墊底,但抬頭挺胸總覺沒有底氣。當時流行一種說法,不夠一米七三,在女孩子眼里,那就是三等殘廢。面對高過我的同學,故意投去睥睨的目光,其實心里只有羨慕。身高使我一直自卑,找女朋友一直不自信。我常做月老,凡成功的,男方都是高個子。其中有一位美女在博士與技校生之間左右為難,我談了博士無數的后天優勢,最后還是高個子技校生贏得芳心。我對同事發感慨:“魅力等于實力,實力依賴身高!”
“高”就是一個個坎兒,就像劉翔跨欄,能否跨越,能否第一,靠實力,也靠運氣,至于結果,天知道!
人怎么就喜歡“高”呢?先是百思不得其解,然后茅塞頓開。“高”的價值取向,無所不在嘛。***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所謂進步,不就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嗎?“更進一步”,不就是更高一步嗎?這是有詩為證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币簿褪钦f,站得高,看得遠嘛!小時候被教育要“提高無產階級覺悟”。之所以要“提高”,是因為我們不高嘛,我卻困惑:多高才算高呢?***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登攀,不就是爬山么?人生與其說是爬山,毋寧說是爬高。所謂事業,所謂成功,所謂夢想,不都是像讀書學習、長個子一樣,追求那個“芝麻開花——節節高”嗎?老師常在課堂上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薄白阆隆被蛟S是上一個“高點”,卻絕對是下一個“起點”,譬如考上大學,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往后的路還長呢!至于多長,難以想象。做夢都想奔康莊大道,結果呢,一路走來,一路拐彎,一路崎嶇,一路荊棘,當然也一路走高,但走高意味著上坡,坡陡路險,費勁不說,還得一直小心翼翼。學成畢業,參加工作,職稱、工資、待遇,都直接與學位、資歷掛鉤。職稱有初級、中級、高級,人生的進步,多半要仰賴職稱的步步晉升,等正高到手了,那美好的年華呢?那浪漫的理想呢?只剩下嘆息了。當兵,從政,都一個理兒。從士兵到將軍,熬戰功,更熬資歷。從政也是由辦事員干起,理論上職務越高,說明干得越好。各行各業,干任何事情,莫不如此。我的同學、朋友,幾乎都在如此這般拼搏,其實都是在奔一個“高”字。所謂功名利祿,包藏的就是一個“高”,誘惑人心的也自然是那個“高”。當然,當然,理解萬歲,不理解也萬歲,“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驀然回首,哈哈,多半人多半輩子都在奔“高”的路上。即使勘破紅塵、遁入空門了,也有個“高”在那里等著呢,若其不然,何言“高僧”呢?“高”就是一個個坎兒,就像劉翔跨欄,能否跨越,能否第一,靠實力,也靠運氣,至于結果,天知道!
有人得道了,就有高見了;有人高齡了,當然高壽了;有人嫁給豪門了,那當然是高攀了。
有人得道了,就有高見了;有人高齡了,當然高壽了;有人嫁給豪門了,那當然是高攀了。藝高人膽大,誰不高看呢?德高而望重,誰不高仰呢?然而古往今來,能“高”以冠之者,如高才、高層、高干、高門、高手等,畢竟都是少數。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般人等罕有如此修為,所以“卷帷望月空長嘆”的居多。非不愿也,是不能也!
人生是座山,自己的山,自己爬。社會是個金字塔,人人都在攀爬,越往上人越少。
蘇東坡說:“高處不勝寒。”但從古到今,高處最受人青睞。人生是座山,自己的山,自己爬。社會是個金字塔,人人都在攀爬,越往上人越少。幸運之星乃是吉星,被吉星高照的都是幸運兒。于此我忽然明白古往今來重陽節何以登高入俗了,其一當然是因為故鄉在遠方,望見望不見,總寄托個念想;其二呢,那其實是要人揣摩、覺悟一個人生道理:“站得高,看得遠。”至于多高為高,多遠為遠,也是個天知道,天賦覺悟,各自揣度吧。一些人即使天縱英明、睿智,也未必就心知肚明。譬如“樹雄心,立壯志”,是否心在天上就是“雄心”呢?是否志在云上就是“壯志”呢?此說固然可圈可點,卻也不無可疑可嘆之處。志若真高遠,追求就真無窮盡了。一生追夢,等于一生追“高”,追到多高是個了?恐怕多半的人都要倒在追“高”的路上。固然是越高越好,卻也是越高越難,越難越輸得慘!難乎其難,有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否該望而卻步呢?有知難而退者,必有知難而上者,這才是人生。人到高處,身不由己,想法也就非常人能理解了。何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呢?癩蛤蟆永遠匍匐在地面上,想也是白想;若有幸被帶在了飛機上,看得見天鵝飛,白想也要想嘛!人間悲喜劇,多半由此滋生而輪回無盡。
人活啥呢?就活“高”呢!
人活啥呢?就活“高”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節日不少。節日的口頭禪也是口頭福:“節日快樂!”快樂就是高興嘛!人還愛說:“祝你健康!”健康使人高壽嘛!所謂福祿壽禧,三星高照,四星臨門,誰家不想?不夢寐以求?民間迷信,就信這個。家里高朋滿座,人氣高旺呀!遠近有高親,左右是高鄰,那家的門樓一定很高呀!讀書人自視清高,多半喜歡高談闊論;有錢人自視高貴,多半行事高調。自視清高,自視而已,有如***、自摸,亦如錦衣夜行、孤芳自賞,能“高”到哪里去呢?高談闊論,多半是隔空高喊,誰能聽見?日月是佛,即使耳聽八荒,卻居高不語;對牛彈琴,即使高山流水,卻無異于下里巴人,不被聽懂,等于白費唾沫!就算名副其實是高論,既不掙錢,還惹火燒身,何如那有錢人自視高貴,也自恃高貴,時時、處處都要被人高看:坐高級轎車,住高級別墅,出入高級會所,一身“高級”行頭,吃喝都貼高級標簽,住院有高級病房,進太平間都享受高級待遇,致悼詞一般都配享高評、高譽。如此“高”一輩子,誰能說人家不是“高人一等”呢?
“高”能令人知足嗎?“這山望著那山高”,怎么可能知足呢?已經居高臨下了,仍有人高高在上呀!
“高”能令人知足嗎?“這山望著那山高”,怎么可能知足呢?已經居高臨下了,仍有人高高在上呀。老盯著那更高處,可望而不可即,或者唾手可得而未得,能快樂嗎?羨慕嫉妒恨,都埋在心里,啥滋味,自己咀嚼唄!這好有一比:一串葡萄高掛,踮起腳跟,快到嘴里了嘛,卻夠不著,只恨自己還不夠高。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葡萄到了嘴里,酸甜倒無所謂了。俗話說:“高一丈,不一樣?!比撕腿吮雀撸咭淮缫彩歉?,咋能一樣呢?居高才有***可言。喜高而厭低,人心如斯,就算本能吧!
李太白詩云:“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焙煤玫乃蓸洌吒咴谏希我跃偷箳於菽??
“高”好嗎?好或不好,都躲不過。人一生下來,就得面對“高”?;实鄣膬鹤咏谢首?,老百姓的兒子叫犬子,云泥之別,高下自分?!褒埳垼P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高下是與生俱來的。人好比一棵樹,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呀。長在高山之巔,即使矮小也高高在上;長在深谷之澗,即使高大也被高山遮蔽。固然矮草長在高處也是矮草,但高樹長在低處也未必就能長成“高材”,此中玄機,一言難盡也。長在高處的樹,就能長高嗎?未必!至少樹大招風,迎風易折。高山上的勁松固然高聳入云,卻也懸乎得令人心驚膽戰!李太白詩云:“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焙煤玫乃蓸?,高高在上,何以就倒掛而枯呢?一曲《蜀道難》,道盡的卻是人生之難。“噫吁戲,危乎高哉!”問題還是出在“高”上了。
鶴立白云之上,視野自然高遠;占領道德高地,氣度自然不煩。
一些人生來就是“高”,另類的“高”,與眾不同的“高”:心性高傲,如梅傲霜;品行高潔,如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志向高標,“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痹~家高境,不也是人生高境嗎?鶴立白云之上,視野自然高遠;占領道德高地,氣度自然不煩。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識見自然高過常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那就是高人!“大人小心,圣賢庸行?!辈皇救艘愿?,反而讓人仰望彌高,那才叫真高!
(文中插圖均為孔明攝影)
一些人生來就是“高”,另類的“高”,與眾不同的“高”。
愿讀孔明散文者,請點擊下邊文題鏈接:
鄰里
2021:一點小感
那個秋,那個秋
淡定
冬日的陽光
陽光也是一味禪
祝你平安
寫在蠟梅的邊上
落葉之美
孔明散文集之一:《我嶺上》
孔明散文集之二:《書中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