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麻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国产 高清 在线-国产 日韩 欧美 亚洲-国产 日韩 欧美 综合-日日夜夜免费精品视频-日日夜夜噜

山西五臺山簡介(山西五臺山簡介50字)

  • 生活
  • 2023-04-19 14:29

?五臺山(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

五臺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公里,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公里。

有古籍記載:“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為太行山脈主峰。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8年底,五臺山有宗教活動場所86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金閣寺、萬佛閣、碧山寺等。

中文名稱:五臺山

英文名稱:MountWutai

別稱:清涼山、紫府山、靈鷲峰

所屬山系:太行山系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

規劃面積:607平方公里

管轄面積:436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臺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余里。介于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地質地貌

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中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臺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該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陰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五臺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恒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巖層和地質構造,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于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五臺山經過了“鐵堡運動”、“臺懷運動”、“五臺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臺群”綠色片巖及“豆村板巖”構成的“五臺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龍翻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

五臺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跡、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佳記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五臺山被譽為“中國地質博物館”。

氣候特點

五臺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于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征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自有氣象記錄以來,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零下5℃-10度之間。夏季平均溫度13.7℃,冬季平均溫度零下10.7℃。臺懷地區比臺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4.8℃,最高氣溫為30℃。臺懷地區夏季空中云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五臺山共有植物100科、386屬、661種。其中,草本植物501種,木本植物160種。低等植物中,藻類有地皮菜可供食用,綠藻可作飼料;菌類有木耳、蘑菇、馬勃、豬苓、茯苓,均可入藥,木耳、蘑菇又是山珍佳肴。高等植物中的蕨類有瓦松、卷柏、銀粉、背蕨,無為等。其余高等植物分牧草、森林、果木、藥材、花卉等。

木質植物

五臺山森林面積29.43萬畝,覆蓋率44.83%,其中天然林占63%,人工林占37%。森林群落主要由木本植物——喬灌木組成。植物群落因海拔變化呈一定規律性,即亞高山分布著耐寒矮小的高山草甸灌木,中山、低中山分布著高大的針闊葉樹種及伴生灌木。木質植物資源共42科,71屬,160種。

野生草本植物

五臺山野生草本植物大部分是天然牧草,草地面積384.4萬畝,占山西省天然草地的7%。野生草本植物共470多種,其中產量高、品質好的有58種。野生草本植物類型有亞高山草甸、高中山地草甸、低中山地草甸。

野生花卉

五臺山野生花卉分木本、草本兩種,馳名的品種有30余種。

動物資源

陸生脊椎動物63科,149屬,205種。主要有:石貂、金錢豹、狐貍、獾、黃鼠、山羊、野豬等。鳥類有142種,其中有9種為山西省所罕見:黃斑葦雞、栗葦雞、紅胸田雞、鳳頭麥雞、赭紅尾鴝、白項溪鴝、黑眉葦鶯、棕肩尾菅、黑尾蠟嘴雞。

礦藏資源

據勘察,五臺山有金屬、非金屬礦藏30余種,礦點160余個。其中尤以鐵礦為多,以沉積變質型(鞍山式)鐵礦床為主,銅礦主要有臺懷、觀音洞、虎山、葦地坪銅礦等。金礦有五臺鎮海寺、繁峙寬灘、代縣張仙堡、灘上等地的巖金,張仙堡、峨口等地的白砂金。此外,還有硫鐵礦、稀土元素礦、鈾礦、綠柱石礦、水晶礦、云母礦、硼礦、大理石礦和花崗巖礦、黑曜石等。

▲歷史沿革

五臺山原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曾建有紫府廟,是道士們修行的地方。《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

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涼傳》卷上,引《仙經》云:五臺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其《傳》卷上又說:晉永嘉三年,雁門郡葰人縣百余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人為之步驅而不返,遂寧居巖野。往還之士,時有望其居者。至詣尋訪,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為仙者之都矣。

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始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釋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臺內山多地廣,河流縱橫,選址建寺很重要。《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相傳迦葉摩騰、竺法蘭不僅發現此足跡,而且還發現佛“舍利”,此外,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偉,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由于這三種原因,故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漢明帝為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是顯通寺的前身,從此五臺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的中心。

南北朝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第一個***。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并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余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臺望海寺、南臺普濟寺、西臺法雷寺、北臺靈應寺、中臺演教寺。也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臺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方文殊的法號不同: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后,凡到五臺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臺頂寺廟里禮拜,叫做朝臺。此時,五臺山之名已在北齊史籍中大量出現。

唐代,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據《古清涼傳》記載,這期間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余人。此時的五臺山,不僅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圣地了,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這是五臺山在中國佛教界取得統治地位的發端,也是五臺山在封建統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發展成為名山圣地的開始。

在唐代,佛教備受推崇,文殊菩薩尤其為佛教徒所尊崇。當時國家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都必須供奉文殊菩薩圣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薩,視五臺山為佛教圣地,所以五臺山空前隆盛,名僧輩出,澄觀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隨著佛寺的興建和擴大,五臺山的僧侶人數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貞元年間,臺山僧尼達萬人之眾。寺院的興旺發展引起對社會政治、經濟的重大負面影響,唐武宗遂于會昌五年(854年)下詔廢佛,命令拆毀寺廟,勒令僧尼還俗。綜計中國拆毀大小寺廟四萬四千六百余所,僧尼還俗二十六萬余人,收回土地數千萬頃。五臺山亦不例外,僧侶散盡,寺廟被毀,史稱“會昌毀佛”。唐宣宗即位,又再興佛教。***規定五臺山的僧數仍達“五千僧”,實際上,加上私度和游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縱觀歷代五臺山的僧侶人數,以唐代為最多。寺廟林立,僧侶若云,這也是唐代五臺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個標志。

唐代五臺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另一個標志,是外國佛教徒對五臺山的無限景仰和競相朝禮。唐朝經濟繁榮,國勢強盛,在國際上聲望甚高,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五臺山還受到印度、日本、朝鮮和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朝禮五臺山和到五臺山求取佛經、佛法的外國僧侶很多。

▲主要景點

綜述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現存宗教活動場所共86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金閣寺、萬佛閣等。

自然景觀

寫字崖

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余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后,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

望海峰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東臺頂上“蒸云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似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云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掛月峰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贊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云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跡,巖谷常浮五色光。”

錦繡峰

南臺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此峰“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贊曰:“沈沈龍穴貯云煙,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葉斗峰

北臺名葉斗峰,海拔3061米,五臺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臺“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贊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翠巖峰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6米,其臺“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贊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云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云端。”

人文景觀

五臺山現有建筑比較完整的宗教活動場所86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顯通寺、菩薩頂、塔院寺、羅睺寺、碧山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圓照寺、殊像寺、金閣寺、南山寺、龍泉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從宗教活動場所的角度,被公布為全國重點寺院的有11處: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閣寺、廣宗寺、廣仁寺、黛螺頂、觀音洞。

黃廟亦稱喇嘛廟,屬于藏傳佛教。五臺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明永樂年間,五臺山始有青廟改成黃廟。清康熙時,敕令將羅睺寺、壽寧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剛窟、善財洞、普庵寺、臺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為黃廟。于是,青衣僧改為黃衣僧,漢喇嘛由此產生。五臺山現有黃廟12處,即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萬佛閣、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財洞,天城寺、臺麓寺、文殊寺、瑞應寺。

塔院寺

塔院寺位居臺懷鎮中心,以五臺山的標志大白塔而得名。這座大白塔高達54.56米,周圍為125.6米,始建于元大德五年,歷代屢經修造,明代又重建。據記載,大白塔內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臺山首先都要朝拜這一圣跡。塔院寺內還有座文殊塔,傳說塔內藏有文殊菩薩的頭發。

顯通寺

位于塔院寺后,現存建筑為明清兩代所修,寺宇面積八萬余平方米,各種建筑四百余間。中軸線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雄寶殿、無梁殿、千缽文殊殿、銅殿、藏經殿。(以)無梁殿來說,高達21米,沒有一根梁木,全用磚塊砌成,外檐磚刻斗拱花卉,內雕藻井懸空,形似花蓋寶頂,建造奇特。

菩薩頂

位于顯通寺后的靈鷲峰上,傳說為文殊菩薩居住之處,又名文殊寺,也稱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級石階,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書“靈峰勝境”四個大字。佛家認為,人有一百零八(種)煩惱,解脫煩惱之道稱為“法門”。寺前的每一級臺階就象征著一個“法門”,踏上一級臺階,就意味著解脫一種煩惱,石階盡處就是超凡脫俗的佛土。菩薩頂主要殿宇,都用黃、綠、藍三彩琉璃瓦覆蓋。康熙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東院,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達六米,四面各寬一米,碑文分別用漢、蒙、滿、藏四種文字鐫刻,是五臺山最高大的石碑。

南禪寺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特殊意義。唐武宗會昌滅佛,只有南禪寺逃脫了這次劫難,幸運地獨存于五臺山,因而也就成了現存最古老的木質建筑。這座古剎小巧玲瓏,其中的大雄寶殿,據梁上的墨跡記載,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保存著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殿內佛壇上,有佛、菩薩、弟子、童子、天王等唐代彩塑十七尊,容貌豐潤,面目傳情,神態逼真,線條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不可多得的瑰寶。

佛光寺

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有“亞洲佛光”的美稱。寺院依山而建,東、南、北三峰環抱,規模宏大,其建筑、塑像、壁畫和墨跡被譽為“四絕”。佛光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間,唐武宗會昌滅佛,寺廟被毀。唐大中十年,主殿東大殿得以重建。佛光寺是現存唐代木構建筑的范例,在建筑史上有突出的地位。東大殿內佛壇上有唐代彩繪泥塑佛像三十五尊,體態豐滿,栩栩如生。壁畫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文殊殿為五臺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筑。

南山寺

枕山而建,鑿坡為級,凡一百零八個臺階,披云掩綠,形若天梯。它們的建筑各有特色,而又都以雕刻為世人所稱道。南山寺建在山腰上,臺階上面是高大的漢白玉牌樓,后面七層金碧輝煌的殿宇,由下而上層層高起,古樹掩映,泉水縈繞。寺門前是細致精巧的磚雕構成的影壁,寺內從圍墻到欄桿處處漢白玉浮雕,有花鳥蟲獸,有歷史人物,有佛經故事,千姿百態,生動傳神。

龍泉寺

坐落在九龍崗環抱中,三座院落橫向排列,而自成與眾不同的格局。臺階兩旁石欄桿上,都雕刻著猴、鳥、花、桃等。山門前有漢白玉石獅一對,勾欄拱橋一座,兩側矗立著旗桿,雕工都屬上乘。最令人矚目的,是漢白玉的石牌坊,被譽為龍泉寺一絕。從基石到瓦頂,都精雕細刻而成。上面雕琢著端莊的佛像,石柱上盤著刻工精美的蛟龍,還有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等。正對面照壁中間鑲嵌著巨石雕刻,五臺山景觀微縮圖,構圖嚴謹,匠心獨運。

▲人文歷史

文物遺存

五臺山有浩如煙海的佛像,數量多達(30000)余尊,不僅有佛、菩薩、羅漢、脅侍、供養人、護法神,而且還有儒教、道教、民俗宗教、帝王將相、僧侶居士等。這里的佛像分為八種類型:泥塑、金屬、石刻、木雕、燒瓷、脫紗、刺繡、畫像。此外,無數的佛塔、影壁、牌樓、碑碣等隨處可見。

▲價值意義

綜述

1982年,五臺山以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等榮譽。

宗教價值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清涼山,興建了大孚靈鷲寺。這座五臺山的開山寺,也就是現今的顯通寺,為中國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

中國佛教史上曾經發生過四次“滅佛”事件,五臺山都首當其沖。隋興,隋文帝、隋煬帝都是佛教信徒,熱衷于扶植佛教,命令在五個臺頂都建寺廟。唐代的初、中期,是中國佛教的全盛時期,中國佛教走向成熟,當時五臺山寺院多達360余處。敦煌莫高窟第61窟內的《五臺山圖》壁畫,畫面60多平方米,寺院林立,香客云集,反映了五臺山全盛時期的風貌。

五臺山又一特色,就是既有青廟,也有黃廟,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并重,青廟和黃廟相互比鄰、共同發展,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獨有的現象。菩薩頂是五臺山黃廟之首,總管五臺山藏傳佛教事務的大喇嘛就住在這里。清康熙、乾隆,多次來五臺山朝拜,都在菩薩頂住宿,曾賜大喇嘛提督印、斬殺劍,并命山西全省向大喇嘛進貢。據1956年五臺山文物保護所的調查,在五臺山范圍內還有寺廟124處,其中青廟99處,黃廟25處。

文化價值

五臺山有眾多的佛塔寶剎。建筑使用材料,有磚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鐵塔、銅塔、銀塔、玉塔、水晶塔等等;建筑形制有窣堵波塔、密檐式塔、樓閣式塔、亭閣式塔、金剛寶座式塔、組合式塔;性質有佛塔與墓塔之分。佛塔中為舍利塔、靈跡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為高僧墓塔與一般性紀念塔;時代上最早的是北魏石塔,以后各個時期均有,最遲的是近年來為五臺山圓寂高僧建的舍利塔;規模上大者高56.4米,刺破蒼穹,欲與天公試比高。小者僅0.05米,精巧玲瓏。在全國現存佛塔中,圓照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釋迦文佛舍利寶塔,顯通寺的組合式銅塔以及《華嚴經》字塔,均屬珍品。五臺山的塔,沿革之久,數量之多,用材之廣,形制之全,性質之繁,都是全國同類地區罕見。

五臺山的佛像,在使用材料與***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八種類型:泥塑(含懸塑與模拓),金屬鑄造(有鐵、銅、鎏金、金),石刻(含玉雕,可分為全雕、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燒瓷,拓紗,刺繡,畫像(含壁畫、軸畫、經卷插圖樹葉畫)。最早的佛像為南北朝時期遺物,鍵陀羅藝術手法明顯。最多的佛像為泥塑,自唐到現,連續不斷,形成了獨特的完整的沿革體系。最罕見的是明代著名畫家丁云鵬在菩提樹葉上彩繪的十八羅漢圖,共12幅,單數繪單,雙數繪雙,工筆重彩,共成一冊。五臺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藝有別,時代手法各異,整個作品嫣紅姹紫,斑駁陸離,將五臺山充實成一座罕見的佛像藝術寶庫。

五臺山寺內寺外保存下來的鐘、鼓、缽、板、碑、碣、幢、匾、牌、聯、詩、文等等,數量浩繁,其中不少屬于國家珍貴的文物。

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五臺山保存下了世界上鮮有的古建筑群、罕見的佛教造像群、獨特的佛教音樂,被譽為“文殊信仰中心”、“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寶庫”、“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展覽館”、“中國佛教音樂奇葩”,積淀了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傳說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它們分別是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傳說這四座山分別是佛教中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淵源,同時它們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相傳五臺山原名五峰山,氣候異常惡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飛沙走石,夏天酷熱難當,農民們根本無法到田里種莊稼。文殊菩薩碰巧到這里傳教,看到人們遭受苦難,決定改變這里的氣候。

文殊菩薩了解到東海龍王那里有一塊神石叫“歇龍石”,可以把干燥的氣候變得濕潤,于是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里借歇龍石。

文殊菩薩來到東海,見龍宮外面果然有一塊巨石。還沒有走到跟前,已經感覺到一股涼氣迎面撲來。文殊菩薩見到龍王,說明來意。龍王很抱歉地說:“大法師借什么都行,唯獨這塊歇龍石不能借。因為它是花了幾百年工夫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清涼異常,龍子們每天工作回來,汗水淋漓,燥熱難耐,便在上面歇息養神,你若借去,龍子們就沒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薩反復說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為了造福于人間特地來求援的。

龍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絕文殊菩薩的請求。估計這位老和尚一人無法將石頭運走,龍王勉強答應說:“神石很重,沒有人能幫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動,就拿走吧!”

文殊菩薩謝過龍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語,立刻使巨石變成了小小的彈丸。文殊菩薩將彈丸塞進袖筒,然后飄然而去。老龍王驚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薩回到五峰山時,正是烈日當空,因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們遭受著深深的苦難。文殊菩薩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間的一條山谷中,奇跡發生了:五峰山立刻變成一個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于是,這條山谷被命名為清涼谷,人們又在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涼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涼山了。

▲旅游信息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風景名勝區臺懷鎮,中心地區距太原市230千米,距忻州市150千米

時間:全天24小時***

門票:旺季135元/人淡季118元/人

門票優惠政策:

1、半價優惠人群: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合法有效證件實行半價優惠。

2、免票人群: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殘疾人、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年滿60周歲(含60周歲)的老年人憑合法有效證件免票;五臺山景區內宗教活動場所所屬的宗教教職人員及其工作人員、與景區內宗教活動場所所屬的宗教是同一宗教的宗教教職人員,憑戒牒證等合法有效證件免票;在職、退休、殘疾消防救援人員和消防救援院校學員,憑有效證件免票。

3、中國旅游日(5月19日)和世界旅游日(9月27日)8:00-18:00,對國內外游客實行半票優惠。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在线观看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性刺激免费视频观看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免费i 国产 | 一区二区播放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另类视频在线 | 成年人网站免费看 |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 91chinesevideo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播放 | 怡红院亚洲| 日本大臿亚洲香蕉大片 |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9999|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黄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 久草亚洲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 日本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6偷拍 | 青青草国产免费久久久91 | 欧美国产亚洲一区 | 国产成人毛片毛片久久网 |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 免看一级a一片成人123 | 特级一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 久草精品在线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三级欧美在线 | 日本wwxx色视频 | a一级特黄日本大片 s色 | 国产精品短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第一狼人区 | 亚洲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