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總是能夠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換來光明而美好的未來,卻也常常無法阻擋一些厄運的突如其來。他是我國知名食品品牌,達利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許世輝。
從一個小學還沒畢業就輟學打工的孩子,到一名坐擁上百億資產的公司老板,許世輝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所有人,只要心懷夢想并且愿意努力,就可以在未來擁抱最美的詩和遠方。
令人驚詫的是,許世輝的人生軌跡早已成為了多少普通人翹首以盼的夢想,可一則兒子車禍喪生的消息,卻為他帶來了比公司破產更大的絕望。
他生而平凡許世輝,福建省惠安市人,出生于1958年1月。許世輝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一輩子勤勤懇懇,卻只能維持貧瘠而樸素的簡單生活。農村人對學習沒有太強烈的概念和追求,總覺得大致識得日常所用的一些字句就可以了。再加上家里經濟條件的限制,許世輝早在小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輟學回家。
回到家里的許世輝,因為年紀尚小還無法外出打工,便整日呆在家里幫著父母做做田地里的農活兒。等到稍微長大些后,許世輝迫不及待地跟隨村里的其他小伙伴,踏上了外出打工賺錢的路途。
剛開始闖蕩社會的許世輝,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誤打誤撞,在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和經驗的累積之后,他終于在一家集體所有制的食品工廠,找到了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在這里,許世輝每天像機器人一般重復性極高的工作,過得十分枯燥卻也十分安逸。
用20年打造零食帝國之所以說安逸,是因為這家食品廠屬于集體所有制,每個人都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工資。很多時候,即便自己多干一點兒、少干一點兒,自己的收入也并不會有任何波動。這就使得廠里的員工們,都像過去社會里流行的“鐵飯碗”持有者一樣,每天按時按點上下班,并沒有誰會愿意在車間里多待一分一秒。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許世輝就會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平日里,許世輝沒事兒就喜歡翻翻向朋友借來的故事書,畢竟在過去,故事書和現當代的手機電腦一樣,是年輕人樂此不疲的娛樂方式。
此外,在許世輝的心中,其實一直還隱藏著一個不甘平庸的小小夢想。許世輝家境貧寒,從小也沒受過多少知識教育,相對而言,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微乎其微。
可即便如此,也不妨礙許世輝一直憧憬著變成一位成功人士。尤其是在自己踏出家門,看到了外面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生活之后,許世輝更是偷偷發誓,一定要在不久的將來成就一番事業,讓自己和家人都永遠的擺脫貧窮和落后。
因而,即便在食品廠的工作一眼望不到頭,大家只能混日子求個安生,可許世輝卻時時刻刻都在留意著能夠為自己帶來希望的機會。許世輝的室友里有一個特別愛吃的男生,平時大家下班后在餐廳吃完飯就不再進食,可他卻總是喜歡再額外買一些拿回宿舍享用。
許世輝常常好奇,既然已經吃飽了,為何還要額外花錢買那些并不頂飽的零食。而這位室友就會開心地答道,他吃這些東西并不是因為餓,而是因為它們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對于那個男生而言,能夠在閑暇的時間里吃著喜歡的食物、看著有趣的故事書,就是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
許世輝只好夸贊對方,“能吃是福”,并且在后來的某一天里,許世輝突然意識到,其實像自己室友一樣愛吃零食、享受零食的人群并不在少數,而且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這種現象仿佛已然成為一種趨勢。許世輝想著想著,仿佛在天馬行空的構思里,看到了自己創業的希望。
的確,在許世輝生活的年代里,原本大家對食物的追求,都只是單純的充饑。但是隨著七十年代后,改革***政策的大力推行,使得很多蘊藏著巨大潛力的企業,都開始相繼在我國廣大的消費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活躍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物質條件的充裕使得大家對很多事物的需求,都不再僅僅滿足于基本的生理而上升到心理狀態的取悅。
到了八九十年代,福建省泉州市生產的很多休閑類小食品迅速打入全國市場,贏得一大批老百姓的喜愛。正所謂有需求就意味著有市場,有市場就意味著有錢賺。一番深入思索之下,許世輝充分地權衡利弊,終于決定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一番事業。
許世輝毅然辭掉了自己工廠員工的工作,拿出自己多年來攢下的積蓄,創辦了一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廠。創業前期,許世輝已經對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食品種類做了一番調查,并且在對照自己資金狀況的同時,許世輝將自己的產品精準定位,并沒有做過多的品類生產,而是把資源集中投入在了僅有的幾種產品之上。
起初,由于規模小而資金緊缺,許世輝成立的所謂的食品工廠,其實就是一個***本土特產食品的小作坊。廠房中所有員工加起來也不過幾個人,還都是許世輝的親戚朋友。
不過好在許世輝身處一個市場活躍度極高的時代,很多后來的大公司、大企業,都是像許世輝一樣,憑借自己過人的膽識和長遠的目光,在這個很多人躍躍欲試卻又不敢真正下水的時代里,一步步從小作坊走向真正的商業帝國。
許世輝食品廠里的產品,由于真材實料且價格實惠,很快贏得了很多老百姓的青睞。在一段時間的苦心經營后,許世輝終于迎來曙光,賺取了一筆資金,并且成功的順勢收購了自己原本工作過的食品加工廠。
許世輝原本工作的食品廠有著多款已經在市場上成功推行的休閑食品,之所以敗落,則是因為它始終推行著相對傳統的集體所有制。工廠利益沒有精準定向,員工勞動沒有積極性,加上市場經濟下私有企業帶來的巨大沖擊,自然走向滅亡。
深知其內部弊病的許世輝,在收購工廠的第一時間,就對工廠的運行機制進行了改革。原本的集體所有制改為私有制,車間的很多設備都得到了升級換代,不僅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產品品質也在不斷提高。
許世輝學習先進的營銷模式,不惜重金請到當下十分流行的明星,為自己的產品代言。有了明星效應的帶動,許世輝食品廠的很多產品都備受大眾喜愛。
為了打造一款代表性的產品,許世輝親自帶領團隊到處考察調研,最后發現,當時絕大多數老百姓都喜歡吃餅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我國市場上絕大多數零食都是散稱打包,并沒有象征性的包裝,一來節省成本,二來很多生產商根本就沒有獨立包裝的意識。
為了讓自己脫穎而出,許世輝不僅帶領研發團隊,***出了自家極有辨識度的餅干產品,而且還做成了有獨立包裝的產品,再加上當紅明星的全力助推,許世輝食品廠推出的“美利牌”小餅干很快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熱衷美食。而其獨立包裝的樣式,雖然增加了生產成本,但是由于它更適合大家隨時隨地補充能量的需求,所以并沒有受到太大的銷售影響。
1992年,許世輝將食品廠正式擴建為福建惠安達利食品有限公司,1988年,許世輝在成都開設自己的第一家分公司。2000年,許世輝拿出自己的積蓄徹底收購美利公司的所有股份,2004年,許世輝斥資八百多萬收購加達企業的所有股份。
經過許世輝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公司擴建、股份收購,由他一步步創立的惠安達利食品有限公司,一步步從最初的小作坊,變成了承擔上百名員工生計問題的知名大私企。
惠安達利食品有限公司的發展之路,看起來幾乎沒有經歷過太大的坎坷與阻礙。不過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增強,國際之間的市場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在企業完成股份收購之后,許世輝還沒來得及緩和一口氣,就迎來了韓國同行好麗友的強勢來襲。
當時,好麗友旗下的蛋黃派、巧克力派等產品風靡全國,是我國很多年輕人非常熱衷的休閑零食。而許世輝看到這一情形,馬上帶領研發團隊做出了自家的類似產品,并且定位“達利園”系列。
為了迅速搶回本國市場,許世輝不計代價將自己產品的價格定到了最低的水平,并且聘請各種當紅明星輪番為自己的產品代言。一番營銷之下,消費者們發現我們國人做的產品不僅口味醇厚,而且價格比韓國的同類產品也低出很多。
于是,沒過多久,許世輝一手打造的國產蛋黃派等產品,便與進口蛋黃派并駕齊驅,甚至很多時候都能以量取勝。
愛子喪生帶來無限悲痛到了2010年的時候,許世輝名下的資產已經達到數億之多,而其花費二十年之久時間打造的食品公司—達利食品有限公司,也成為了國內知名且屈指可數的“休閑零食帝國”。此時的許世輝,可謂是達到了人生近乎圓滿的狀態。
家庭和睦、兒女雙全,且擁有了資產驚人的一番事業,直叫大家驚呼:“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可就當許世輝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之后,突如其來的噩耗,卻讓他瞬間陷入了絕望。2012年,許世輝年僅27歲的兒子許亮亮在車禍意外中不幸喪生。消息剛傳到許世輝這里,他就像突然被什么東西抽空了一樣,瞬間渾身癱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許世輝告訴醫生,自己愿意付出一切代價救回兒子的性命,可人死不能復生,大家只能盡自己所能去寬慰許世輝。
好長一段時間里,許世輝都沉浸在兒子去世的噩耗中難以自救,每天早上一睜眼,許世輝就會看到兒子在不遠處沖自己微笑,不論如何,他都不敢相信,兒子已經不在人世。許世輝頃刻間一蹶不振,連同兒子的葬禮都是妻子一手操辦。
待許世輝的情緒有所緩和之后,他開始慢慢接受現實,并且將自己公司的很多事物都交給自己的女兒來處理,自己則慢慢退出公司前線。
許世輝的人生就像一部充滿傳奇的小說,總是充滿驚喜和驚嚇,令人時而激動時而又陷入悲傷。希望在以后的歲月里,許世輝能夠得到命運的善待,不再遭受“白發人送黑發人”這般違背人倫的絕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