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以老牌實力演員為主角的國產劇不斷成為爆款,越來越多觀眾追捧老戲骨。
就拿2021年來說,一部《覺醒年代》讓于和偉成為眾多網友的新晉男神。
剛過去不久的《掃黑風暴》,孫紅雷、劉奕君、王志飛等一眾老戲骨同臺飆戲,奉上了一道表演大餐。
與此同時,十幾年前的經典老劇,也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經歷一場文藝復興。
上周#網友重復刷的國產劇#登上熱搜,閱讀量高達1.7億,討論量也有3.8萬。
在這份榜單中,《亮劍》以53的提及次數排名第五。雖然沒進前三,卻是個不可忽視的存在。
2005年,《亮劍》憑一己之力壓同年播出的所有電視劇,掀起了一股收視狂潮。
僅5年就重播了3000多次,直到現在仍然占據著各年齡段觀眾“假期必備劇”的位置,成為中國抗戰劇中的經典。
除了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慘烈紀實的戰爭場面,作為全劇靈魂人物李云龍的扮演者李幼斌,功不可沒。
而他也隨著這部劇的爆紅,改變了自己演藝事業的命運,直到今天仍活躍在彈幕、鬼畜、表情包中。
16歲入行,31年后,也就是到了47歲才出圈爆紅,李幼斌被普遍認為是大器晚成的演技派。
他聽了卻有些反感:
“我演戲二十多年,就從沒琢磨過這事,我也沒太想過要在這一行占多大分量,電視劇靠整體創作,單個人是達不到效果的。我們是演員,任務就是演戲?!?/p>
這世上從無毫無準備的橫空出世,有的只是厚積薄發的水到渠成。
李幼斌,也不例外。
01
1958年出生在吉林長春的李幼斌,是一個地道的東北人。
那個年代,東北正處于重工業時期,他的父母都是工人,家里有四個孩子,他排行老二。
姐姐李野萍后來也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出演過不少影視作品。
雖然家里的一切跟影視行業沒有關系,但長春卻是一個電影之城。
在李幼斌5歲的時候,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挑中出演他人生第一部電影《將軍的兒子》。
可惜的是,這部電影最終沒能上映,但卻在他心中埋下了演員夢的種子。
1974年,16歲的李幼斌出演話劇《風華正茂》,被長春話劇團選中,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剛進劇團的李幼斌和每個新人一樣,都是從跑群眾開始。與此同時,還干著搬道具、布場景、安裝燈這些“打雜”的工作。
在長春話劇團的那幾年,李幼斌不斷打磨自身的演技,從龍套一步步變成主演。
到了80年代,他已經可以在話劇中擔任重要角色,《救救她》、《古剎魅影》等話劇就由他挑大梁。
1983年,為了讓演技更上一層樓,25歲的李幼斌選擇到上海戲劇學院進修。
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學習后,李幼斌演了部話劇《新京末日》,扮演末代皇帝溥儀,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
不過他知道,是時候尋求新的發展了。
02
1985年,由于劇團效益不好,李幼斌告別了長達11年的話劇舞臺,進入長春電影制片廠。
結果,又是一段十幾年的沉浮歲月。
有了長期舞臺演出的經驗,李幼斌來到長影廠的第一部電影,就幸運的成為主演,在《死證》中,飾演東北抗日聯軍的師長方樹森。
盡管電影沒有掀起多大水花,但他正義凜然的英雄形象得到了觀眾的注意,仿佛天生就是演團長的命。
時隔兩年,李幼斌又擔任電影《天鼓》的男主角,飾演探險隊長于天。
影片中有一部分戲是在長江源頭的格拉丹東雪峰取景,當時劇組爬到了六千四百米左右。
李幼斌等主創陣容,毫不意外起了高原反應。更因為長期住在帳篷,嘴唇全裂開口子,臉變成了黑紅色,比當地的藏族牧民還要明顯。
然而這么艱苦拍攝的電影,依然沒有市場,全國拷貝數量為零。別說出名了,連混個臉熟都困難。
那時演戲真是份職業,雖然拍攝辛苦,但為了混口飯吃,李幼斌堅持了下去。
當時有2000多塊錢的高原補助,這在1987年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卻需要演員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之后長達十年的時間,李幼斌相繼主演了《她曾經是我的妻子》《潮起潮落》《布爾什維克兄弟》等多部影視劇,有的口碑還不錯,但他還是很難成為大眾熟悉的演員。
03
也不知是不是擔心觀眾正面角色審美疲勞,又或者想要擴寬自己的戲路,李幼斌在1998年挑戰了一個反派角色。
在電視劇《刑警本色》中,他飾演的周詩萬表面上是溫文儒雅的公司老板,但實則是狡詐多端、心狠手辣的黑社會老大。
在與王志文飾演的刑警隊長的正面對決中,李幼斌的目光陰鷙,句句誅心,把周詩萬這個角色演活了。
也因此,李幼斌將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收入囊中,甚至蓋過了主演王志文的風頭。
說來也怪,演了這么多部影視劇都毫無知名度,卻因為演了個壞人,被主流認可,被觀眾熟知。
此后,李幼斌收到不少讓他演反派的戲約,但他都推掉了,重歸老本行,飾演那些正氣凜然的角色。在他看來,還是扶正祛邪更痛快一些。
比如,《橫空出世》的陸光達,《驚濤駭浪》的張子明,《驚心動魄》的乘警長等等。
其中,李幼斌憑借陸光達一角獲得了長春電影節影帝。
而張子明這個角色,不僅讓他獲得金雞獎和華表獎的提名,還使他被特招入伍,正式調入北京八一電影制片廠。
盡管演技早已獲得業內的認可,但李幼斌始終缺少一個被廣大觀眾記住的機會,直到他遇見“李云龍”。
后來的事情大家也清楚了,2005年《亮劍》爆火,而演了大半輩子戲的李幼斌終于在47歲打響了知名度,迎來事業的巔峰。
04
迎來事業第二春的同時,李幼斌的婚姻生活也遭受了不少非議。
原來李幼斌還在長春話劇團時,就和前妻張瑞琪相識了。
張瑞琪也是話劇演員,兩人經常一起合作出演話劇,日久生情成為戀人。
1982年兩人結婚,很快有了孩子,一家三口幸福美滿。
婚后的張瑞琪從話劇演員轉向幕后工作者,在家相夫教子。
但隨著李幼斌經常天南海北地跟組拍戲,長時間的聚少離多,彼此的感情也逐漸產生裂痕。
2006年,兩人向外界宣布離婚,結束了長達24年的婚姻,李幼斌凈身出戶。
2010年,李幼斌與史蘭芽的婚姻曝光,一時之間史蘭芽成為輿論的焦點。
后來張瑞琪出來發聲,這場風波才就此平息了下來。
“我們離婚是因為李幼斌的事業心太重,他忙起來就駐扎在劇組,我們之間的隔閡太多,才最終走到了盡頭,與史蘭芽沒有任何關系。”
而李幼斌在吸取婚姻失敗的教訓后,漸漸把重心轉移到家庭上,一年一部劇,其余時間留給家人。
05
《亮劍》之后,2008年李幼斌又憑借《闖關東》,坐上了“電視一哥”的寶座。
他在劇中飾演的朱開山也是全劇的靈魂人物,雖然不如李云龍討喜,人物更加內斂深沉,卻被他刻畫得深沉厚重、張力十足。
《闖關東》之后,李幼斌再次歸于沉寂。
在這之后,他相繼主演了《紅日》《旗袍》《決戰江橋》等劇,雖然獲得不錯的口碑,但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許是李云龍和朱開山的形象過于深入人心,李幼斌反而被定型,之后飾演的大多是這類形象,著實有些遺憾。
不過,能在熒幕上留下如此經典的角色,對于演員來說已是難得。
如今的李幼斌已經63歲了,仍然堅持拍戲。對于外界給的“老戲骨”標簽,他不敢當,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演好戲”,用來形容李幼斌再恰當不過,他對于演員這個職責的清醒認識,大大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
生活中的他可以用“沉默”來形容,寡言少語,不太愿意太多的曝光,不參加商演,也很少去節目,連采訪也是惜字如金,“冷冰冰”是大多數媒體對李幼斌的印象。
對此,李幼斌的解釋是:
“我只是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個演員,演員的責任是演戲,而不是面對媒體。適度配合戲的宣傳,我還可以接受。我真是害怕惹觀眾煩,怕他們認為:
‘這么大歲數了,還出來得瑟什么’?!?/p>
在娛樂圈中,有人稍微一紅就趕緊撈金變現割韭菜,演戲儼然成了可有可無的事了。
而李幼斌的這種主動“沉默”,不知可以讓多少演員同行們羞紅臉。
讓文藝作品去說話,而不是靠生活中的自己博噱頭,始終是李幼斌演員職業修養的重要部分。
出名要趁早這句話,一直在娛樂圈流行。
仿佛年輕演員的保質期只有一兩年,隨后又被新的年輕演員、頂級流量給淘汰了。
但殊不知流量只是一時的,作品才是永恒的。
沒有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和耐心,眼前的盛景也會如同空中閣樓,一碰就碎。
青石電影|梅理卿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