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時新聞網近日報道,作家柏楊的遺孀張香華,宣布“與臺灣的遠流出版社、大陸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于2024年合約到期后將永遠停止發行《丑陋的中國人》”。
張香華說這是遵循柏楊的遺愿,“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
柏楊、張香華夫妻
這本《丑陋的中國人》,是柏楊生前最著名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品。它應該是上個世紀80年代,臺灣地區在大陸乃至整個華人世界最暢銷的一本書。
先是在臺灣半年時間就賣了11萬冊,在香港短時間內連續出了6版,等到1986年被引進到大陸時,一個月的時間就被訂下280萬冊。
一本“罵中國人”的書,能夠在中國受到如此大的歡迎,這在今天無法想象。
只能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聲音。
80年代的中國,國門和思想都是剛從封閉的環境中重新打開,那時候我們經歷了過多的苦難,貧窮、落后、與世界脫節。
窮則思變。大家就會反思,我們中國有這么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中國人這么勤勞智慧,為什么過得是這樣的日子呢?
在這個時候,柏楊的《丑陋的中國人》就如同當頭棒喝,讓不少陷入迷茫的中國人“醍醐灌頂”——“原來我們錯在這里”。
對于那個時代來說,這本書最大的功勞,就是將被熄滅的“反思精神”又重新點燃。
這種“反思精神”從清末開始就存在。柏楊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也不是他的獨創。
孫中山、梁啟超、魯迅這些思想者,也早就指出了我們的缺點。這個傳統只是后來中斷了,“反思”更多的是針對階級斗爭中的個人,需要他們自我檢討,自我批評,而對于整體國民性格缺點的反思,是不存在的,也是被禁止的。
柏楊在那個年代寫了這樣一本書,是正當其時。
“反思精神”,是那個年代寶貴的財富。沒有哪個人不犯錯,也沒有哪個國家不走彎路。
如果不是我們及時地反思過去,那么我們就無法從錯誤的道路中走出來。就不會有改革***,就不會有今天中國國力的崛起。
但“反思”總是讓人不舒服的,想要進步就必須正視自己的錯誤。
所以當年這本書沒出來多久就被禁了。但好在那個年代我們的思想已經***了,沒過多久,主管意識形態的最高領導胡喬木,就出來說了一番話:“《丑陋的中國人》這樣的書不能說是反動的,但這本書很偏激,我們要注意區別各種情況。本來,柏楊和他的書如何如何,完全是一個可以平等討論的、屬于百家爭鳴的問題,如果有地方發表,我們很容易寫出一篇有力的駁斥文章”。
此話一出,書隨之解禁。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當時對于思想***的態度,已經是人心所向,堅定不移。
客觀來說,《丑陋的中國人》這本書,確實有很多偏頗之處,這也是柏楊的思想還不成熟。這本書其實是柏楊多年來的演講稿集結而成,柏楊之所以會以“丑陋的中國人”為主題做演講,和他經歷了十年牢獄之災有很大關系。
1967年,柏楊因為翻譯美國漫畫《大力水手》,在里面夾帶私貨,諷刺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以“共諜”罪被抓起來坐了十年牢。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文字獄”啊!柏楊在獄中以寫書來打發時間,這十年來他對中國文化和歷史做了很多的反思,而由于自身遭遇的冤屈和不公,他的思想出現偏激也屬于正常。
他當年的言論似乎帶有一些氣憤、意難平在里面。在美國的愛荷華大學演講的時候,臺下的華人就有情緒,反問他為什么講這些話,不帶來些鼓舞我們的話?意思是說他不愛國。
柏楊反駁說:“你拿什么護照?你拿美國護照。你很愛國為什么不呆在中國?為什么拿美國護照?”
這就明顯是在說斗氣的話了,作為一位學者,很不應該。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柏楊的思想也開始修正他的偏激。他看到了中國人“丑陋”背后的不得已,開始不再諷刺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同情。
尤其是在他1988年首次回到闊別了39年的大陸,此后每5年回來一次,看到的是“萬馬奔騰的氣氛”。
柏楊對記者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從大陸上來講,上一次回大陸是1998年,就發現大陸整個不一樣了。人有希望,每個人都很有干勁。”
中國人不是不想體面地活著,不是不想擺脫丑陋的行為,而是當長期身處一個資源匱乏,缺乏規則和法制的社會時,為了生存就不得不放***面和尊嚴。
這樣的習慣,即使是到了今天,還在一些人身上保留著。按理說能夠去海外旅游的中國人,算是擺脫了貧困,是有點錢的,但是在海外還是會發生中國游客爭搶食物、不排隊的行為。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確實可以用《丑陋的中國人》這種當頭棒喝的形式去批判,可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還是看到背后的原因,并不是說中國人生來就“丑陋”,而是我們才剛剛從貧困中走出來,還沒有習慣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給中國人一些時間,我相信這些情況都會得到改善。
據柏楊的遺孀張香華說,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的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更何況,現在臺灣有些人就想再利用這本書來抹黑中國,張香華之所以現在要出來說停止發行這本書,是因為臺灣有機構希望授權將《丑陋的中國人》中的文章選入國一教材。
張香華說:“當初柏楊于1984年發表演講時,主要針對的演講對象是成年人,對于一個還沒建立起民族自信的國一學生而言,并不適合。”
時代不回頭,是時候告別《丑陋的中國人》了。這需要的,是諸君的共同努力,做一個體面的,有尊嚴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