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越來越趨于碎片化,抖音、短視頻、朋友圈、頭條……
海量的資訊,改變了一代人的口味。
碎片化,就像是女孩子床上堆積如山的各種零食,拆開一包,吃兩口,膩味,扔一邊,隨手拿起另一包。
這有這的快意,這有這的爽!
距離會成就浪漫,距離也會毀掉浪漫。
創作的靈感中斷,就像一對兒戀人蜜意正酣時突然來了一個***,不管那個***多短,想要繼續時,一切卻已意興闌珊。
天亮了,夜開始了。
太陽,不是對每個人都意味著光明,有時候,對某些人,卻意味著黑暗。
不然,想想那些在曙光初現時從高樓頂上一躍而下的人。
精神無限,而身體有限,所以身體注定了會受精神的折磨,所以注定了精神會受身體的折磨。
糟心的生活,就像山區小鎮雨天的街面,每個人從土路上來,都帶著一鞋底兒的泥,在街面上踩呀踩,踩呀踩,漸漸地街面上便形成了泥濘的一層,于是街道上行走的每一個人,都只能在這樣的泥濘中落腳,每一個人,都沒辦法讓自己干凈。
生命是免不了波瀾的,生命也需要波瀾,那樣的生命才精彩,才完整。但波瀾起伏的時候,內心需要有尊大石,壓著艙底,那樣,船,才不至于傾覆。
靈魂是一片園林,不知不覺會長出各種各樣的植物,然后又不知不覺的凋謝了。這是讓人惋惜的。寫作,就像是在這些植物逐漸成熟的時候,把成熟的種子采摘并收藏起來。我們沒辦法留下每一種植物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神奇、絢麗、美好、悲壯,凋謝是每一個生命逃避不開的歸宿。可是,寫作幫我們保留了種子,將來某一天,我們想起她來,或者我們偶然打開包裹,又看到了她,只要我們的靈魂還有土壤,還有水分,還有養分,在我們的靈魂里,那曾經美好的一切,又會重新發芽、生長、開花……
當然,我們還需要思考,思考就像是園林中的分解,寫作只能保留成熟的少量的種子,而思考,卻可以將枯萎凋零的所有殘體,轉化成我們靈魂土壤中的養分,土層越厚,養分越豐厚,那些種子,才能生長得越好,越絢爛。
“一句合頭語,千古系驢橛”:一句話、一個道理,就好比你打了一個固定的樁在那里,以拴寶貴的東西所用,但用來用去用慣了,無論是驢是鷹還是犬,也都可以拴掛上去。
如果你覺得因為某種誤會傷害了誰而又沒法解釋的時候,就不要勉強去解釋了,那不但于事無補,反會使傷害更深。莫如耐著性子,在以后漫長的歲月,用自己的行動一點一點去證明和改變,也許,終有一天,你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甚至更好的結果。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生活中某個領域,你傾注心血,奮力打拼,小有所成,那時,你是這個領域的主人。種種原因,你離開了,若干年后,你再次回到這個領域,新人輩出,“兒童”相見,笑問“哪位”,你心中自嘲一笑,意識到主客易位,徒然唏噓感慨。
不倒翁有一個厚重的底座,有一個空靈輕盈的身心,縱使會搖蕩,但永遠不會傾倒。
生命何其短暫,時鐘滴答,聲聲催人老;
生命何其漫長,需要我們想盡花樣來打發。
看好的文章,你會有想寫一點什么的沖動,可當你真要寫的時候,又發現想寫的好像都被別人寫完了。
生活大部分的時間像一片大漠,極度熟悉的日子,就像單調的毫無生機的漫漫黃沙,我們幾乎無意識地,行走在這片黃沙中,只有當眼前突然地出現一片綠洲,或者在腳下突然地發現一株綠意盎然的小草,我們才會強烈地感覺到生命的存在。
生命其實無時不在,我們缺乏的,或者說需要的,是生命的觸動。
生活就是要貼著自己的性情走,你生定是什么人,就拿什么腔調,別跟人去湊熱鬧,那樣的熱鬧終歸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