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等,具有益氣養血、健脾補虛效果,適合陰虛、氣虛的人滋補,特別是對經期或者產后血虛的女性,還有補血的作用。
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所以雞湯對于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癥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雞湯熱氣騰騰,吃一碗可解寒冷,是冬季滋補暖身的佳品,同時雞湯的鮮味可以改善食欲不振,讓人食欲大開。
雞肉也是磷、鐵、銅和鋅的良好來源,并且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K等,燉煮成的雞湯也有這些營養元素,常喝雞湯可補充多種營養,增強免疫力、強壯身體。
一方面八角和花椒的性質較熱,放在雞湯里容易增強菜品的熱性,可能導致食用者出現上火等不適癥狀;另一方面八角和花椒味道過于辛辣***,香味濃郁,屬于重口味調料品,而雞湯通常做法清淡滋補,若是放入這兩樣食材會導致整個雞湯味道怪異不好喝,因此燉雞湯不宜放八角、花椒等性熱又重味的食材。
雞肉本身就是禽類中嘌呤最高的食物,濃雞湯千萬不能喝的,即使不是濃雞湯,其嘌呤含量同樣高,通常大于100毫克/100克,而人體內攝入的嘌呤會氧化變成尿酸,人體尿酸過高就會引起痛風,對于高尿酸和痛風患者來說需要限制日常飲食中的嘌呤,以免加重病情,甚至誘發并發癥,因此高尿酸和痛風患者不能喝雞湯。
雞湯中的脂肪被吸收后,會促使血脂、血膽固醇進一步升高,造成脂肪在肝內積聚,會在血管內膜沉積、引發冠狀動脈硬化等病態,因此高血脂癥和脂肪肝患者也不宜喝雞湯。
雞肉味甘、性溫,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核黃素等營養成分,食用具有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益精等功效,可根據食用者的補益需求進行合理搭配,這樣燉煮出的雞湯才最補身體,如:
1、氣色萎黃貧血者,應搭配紅棗、龍眼、阿膠燉雞湯。
2、而身體虛弱者則需搭配靈芝、枸杞子、淮山等燉雞湯為佳。
3、如果是輔助治療某種疾病,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入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如:黃芪、當歸、枸杞等合理搭配。
雞湯有營養,但營養價值不如雞肉。
雞肉在燉煮的過程中,一部分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會融入湯中,因此雞湯也是有營養的,但是雞湯里面的營養只有1%-2%,而雞肉的營養卻有15%-20%,因此雞湯的營養價值不如雞肉,平時喝雞湯,別忘了也要多吃肉,不然雞湯脂肪高,多喝營養不怎么高,還不飽肚子,反而容易長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