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來,男人的世界”,曾是90年代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而這句經典的廣告詞,就出自于金利來品牌創始人***之手。
***先生,既是成功的商人,也是偉大的慈善家。
上世紀70年代,他在香港以領帶為基業,一手開創了“金利來”帝國,憑著對商業的敏銳嗅覺、超前的廣告意識,在當年歐美品牌備受追捧的香港突出重圍,將金利來領帶打造為香港名牌。
成功后,他時刻不忘報效祖國,累計捐助逾1400項次,用以支持國家教育、航天、體育、科技、醫療與社會公益事業,而在他85歲去世后,25億遺產也全部捐給了國家。
回顧***先生的一生,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1934年,***出生于廣東梅州扶大區珊全村一個貧苦僑眷家中,他上面還有一個年長5歲的哥哥。
梅州是著名的僑鄉,也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七山三田一分水的地理環境,梅州客家人自清末便開始了外出闖蕩南洋的歷程。
為改變極度窮困潦倒的生活,***一家從其曾祖父一代起,也開始乘船至東南亞等地謀生。
曾祖父與祖父有了一定積蓄后,返回家鄉建造了祖屋,遺憾的是祖父染上***后客死異鄉,家道逐漸中落。
為了挑起生活的重擔,***的父親曾榮發也像祖輩父輩一樣,抱著建立美好生活的強烈信念,遠赴泰國謀生。
經過幾年努力,父親得以在當地經營起兩間小百貨店,但好景不長,1938年,年僅35歲的曾榮發因積勞成疾,帶著對妻兒的擔憂與世長辭,他的兩間店鋪則轉交給弟弟曾桃發打理。
父親去世后,4歲的***與哥哥便跟隨母親藍優妹回到故鄉梅州。
母親是一位勤勞持家、堅柔并濟的勞動婦女,珊全村地處偏僻的粵東北,山多地少,母親藍優妹常年靠挑石灰、挑鹽等苦差事賺取微薄的工錢,養大***兩兄弟。
感念母親的辛苦,兄弟倆也早早開始獨立,基本上不讓母親操心,放學后,年幼的***會跟著哥哥去砍柴做飯、耕田種地、插秧割稻,從不嫌累。
多年后,***回憶起這段時光,曾感慨道:
“從母親帶著我們的艱苦生活中,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我深深感受到窮苦人家不可言傳的那種疾苦,我心里面便有一股強烈的志氣,那就是我長大后一定要好好做人,一定要改變這種貧窮的生活。”
這些苦日子,也養成了***基本的生活習慣,即便后來成為身家億萬的商人,他也依舊不改對生活僅限溫飽的原則。
客家諺語有云:書愛讀,拳愛練,老婆唔討隨方便。
其中的“書愛讀,拳愛練”,反映出客家人崇文尚武的傳統精神。
***的母親也不例外,“賣田賣屋也要供子弟讀書”,她不忘丈夫臨終前望子成龍的囑咐,將讀書視為兒子的頭等大事。
她拉著兩個兒子,硬著頭皮走進珊全村唯一一所學校——珊全村小學,請求這里的教書先生梁簡如:“梁先生,請收下我的兒子吧。我沒有文化,我的兒子不能像我一樣啊。他們可以幫您燒火做飯,我每隔幾天就送米送菜來。”
梁老先生熱心教育、心地善良,便毫不猶豫答應了下來。
在珊全村小學,梁老師教兄弟兩人計數識字、背誦古籍,此時的小憲梓便暗暗立志,要通過艱苦努力,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1945年,抗戰勝利后,年僅16歲的哥哥跟著叔父一家,走上了父親當年闖蕩南洋,興家立業的道路,去往泰國謀生,留下小憲梓與母親相依為命。
***小學畢業后,家中再也付不起他讀中學的費用,無奈之下,***只能做起了道地農民。
除了日常田間勞作,***還上山砍竹子編竹器、做雞籠養雞、加固豬圈養豬、織網捕魚、搓線釣黃鱔,他非常享受自己辛苦勞動得到的收獲。
艱苦的生活環境,也啟發了***無窮的創造力,培養了他對生活的承受能力,也讓他逐漸養成愛動腦筋、愛勞動的習慣。
后來有人見到功成名就的***,問起他手上的老繭和傷痕,他笑著自豪地答道:“以前是農民老做農活。這些傷都是從前做竹器時,被竹子或刀劃傷的。”
1949年全國解放,土改工作隊來到了珊全村,有的還住進了***家,工作人員見他總在忙完農活后看書,便道:“你去讀書吧,現在解放了,窮苦孩子可以申請免費讀書,還有助學金。”
在土改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來到水白中學就讀初一,后又考入梅州重點中學——東山中學,還被任命為班長。
也是在東山中學,他認識了同班同學,后來成為一生摯愛的黃麗群。
***高中畢業時,高考志愿填報了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遺憾的是,因發揮失常,他高考成績雖過了大學錄取線,但未達到這兩所學府的分數檔,這讓***第一次產生了一種不知道路在何方的絕望。
1957年,***被廣東省建筑工程公司以干部待遇招錄,來到廣州工作。
由于他還想上大學,做更大一番事業,深思熟慮之后,***決定破釜沉舟,放棄這在當時大多數人看來絕佳的工作機會,回到梅州繼續備戰高考。
這一次,功夫不負有心人,***被中山大學生物系錄取了,1961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廣州農科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然而平靜的生活并沒有持續多久,便因父親的遺產糾紛問題被打斷。
哥哥偶然得知,叔父的兩間店鋪是父親當年留下的遺產,為了店鋪的歸屬權,哥哥與叔父產生了矛盾,之后便通知弟弟***,到泰國與自己一起向叔父爭奪遺產。
1963年,在哥哥的再三催促下,***取道香港,前往泰國。
這天,***來到了叔父家,早前,叔父便擔心他與其兄長一起對付自己,就百般阻撓***前來泰國。
一見面,在旁的叔公們便開始數落起***哥哥來,說哥哥貪財,不念親情,不念當年叔父對他的提攜,竟然跟叔父爭奪財產。
***起身對叔父說:“叔父,我已經了解了事情經過。父親和您是親兄弟,即便真是他留下的財產,留給您也是應該的。”
放棄財產爭奪,是***來泰國前便做好的決定,畢竟這件事已過去多年,即便當年有不公,也已簽字畫押,不必再糾纏下去,自己要做的是,是重新開始,靠自己雙手致富。
接下來的時間,***便開始幫哥哥及叔父的領帶加工廠采購貨源,常奔波于泰國與香港之間,為節省交通費用,他通常在香港住半年,泰國住半年。
***不辭辛勞,經常加班加點改進廠里的領帶設計,以求精益求精,在管理上,他獎懲分明,在財務方面,他注重提前規劃、開源節流,這些都極大提高了哥哥工廠的效率和產品質量。
一心一意地希望與哥哥共創家業的***,看到哥哥在理財方面的不足,急切想要糾正,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善意的建議,并沒有被哥哥所接受,繼上次爭產風波之后,哥哥一家對他的嫌隙更深了。
這些都讓***不得不另謀發展。
由于在泰國語言不通,加之考慮到三個孩子教育的問題,1968年初,***毅然踏上了返回香港的征途。
到香港后,***打算干回他在泰國學到的老本行——領帶***與銷售。
他以僅有的一萬港幣作為啟動資金,租了一套六十平米的公寓,兼做廠房與住宿,然后又買回了一臺最便宜的蝴蝶牌腳踏式縫紉機,開始自產自銷領帶。
他準備兜售領帶的地方,是全香港旅游業最旺盛的地段——地處香港九龍的尖沙嘴。
最初,***沒有錢做那么多的領帶,只能每天坐著公交,拎一盒共二百余條的領帶外出推銷。
半年過去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功***和銷售了超過一萬條領帶。
不久,***發現了一個黃金寶地,一家由中國人開設的、名叫“頂好”的舊式百貨公司,這家公司營業時間特別長,客源源源不斷,***希望自己生產的領帶,也能擺上這家百貨店的柜臺。
但當時的香港,高端市場幾乎被來自意大利、英國等地的名牌領帶壟斷,***意識到,只有提高自己的領帶質量,才能打入大百貨公司。
***以一家人一個月口糧的代價,去購買了當時最有名的四款歐洲名牌領帶,研究面料、縫合工藝、設計、花型、包裝等,然后依葫蘆畫瓢,通宵達旦一遍遍縫制,直到連進口品牌***代理人也無法分辨真假時,***總算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借款訂購了德國布料,開始***高端領帶,但當他帶著這些領帶來到百貨公司時,對方并無興致:我們只賣進口貨的。
努力了這么久,可不能就此前功盡棄,于是***決定來個緩沖之計:“先以寄賣的形式給你,賣出去后再收錢。賺得的你三我七,賠的話我兜底。”
這穩賺不賠的買賣,百貨公司沒有理由拒絕,***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高端領帶生意開始有了起色。
后來他又以同樣的寄賣方式,向其他百貨公司推銷,這一營銷方式,后來被許多品牌及商場效仿,借助這一方式,供貨商打開了銷售渠道,而商場也減少了囤貨資金壓力。
在百貨柜臺的銷量打開后,***開始著手打造品牌。
起初,***的領帶品牌為“金獅”,英文名goldlion,寓意具有王者風采,他還親自以硬幣做模具,用毛筆填充,設計了優雅的商標圖案。
而改名為“金利來”,源于朋友的一次無心之舉。
一次,他送給一位潮州朋友兩條領帶,當對方看到“金獅”品牌名后,立刻連連擺手要退回:“金獅,聽起來像金輸。”
原來,在六合彩和賭馬盛行的香港,忌諱“輸”,而獅與輸的廣東話發音相近。
不久,在一次澳門行程中,一位朋友看到goldlion的英文名,念道:“金利連”,***靈機一閃,瞬間靈感迸發,就此改名為“金利來”!
后來的事實證明,“金利來”這一牌名響亮,雅俗咸宜,大受歡迎。
有了品牌名稱,怎么將品牌推廣出去,是***面臨的新問題。
而***推廣品牌知名度的手段,堪稱一段傳奇。
當時,香港的許多廠商還不太會做廣告,某天,***受到“可口可樂”廣告的啟發,在父親節來臨之際,嘗試在報章上刊登付費廣告,廣告詞是:向父親致意,送金利來領帶。
廣告果然奏效,刊登沒幾天后,百貨公司紛紛打來***要求補貨,嘗到了廣告甜頭的***,開始在每年的父親節、圣誕節、春節這三大銷售高峰期,抓住時機、不惜重金擴大產品廣告宣傳。
1971年,再次囊括世界冠軍的中國乒乓球隊在回國途經香港時,應邀在港舉行乒乓表演賽,并計劃在香港無線電視臺轉播。
電視臺邀請***投放贊助廣告,費用為三萬港元,這對當時的***并非小數目,但思慮再三后他認為這是個絕佳的機會:“這次專題廣告我做定了。”
收視率為“金利來”廣告帶來轟動效應,充分利用電視廣告來宣傳自己的***,就這樣成功地打響了金利來這塊牌子。
隨后,他又在香港小姐選舉、尼克松訪華等專題節目中做電視廣告,從此,“金利來”聲名鵲起。
通過廣告,金利來品牌迅速打開了知名度,此時,***更加意識到,品質才是品牌屹立不倒的根基。
他嚴格執行三個原則:
一、優選原料,不斷優化產品;
二、請***買手協助金利來選貨,以更迎合市場需求;
三、繼續不間斷投放廣告。
為此,***還抱著學無止境的態度遠赴歐洲考察學習,對金利來品牌不斷改進。
在進一步提升產品后,1973年,金利來在永安百貨油麻地開設了第一家專柜,而其它專柜也陸續開業。
可只有領帶這一產品,金利來這一品牌未免有些單薄,***渴望為品牌挖掘更廣闊的道路,于是他開始進軍男裝、皮帶等產業。
1992年,金利來已經成長為一家在香港居領導地位的,集男士服裝、服飾及皮具為一體的制造商。“金利來,男人的世界”這一全新的廣告詞,就是這個時期誕生的。
同年,金利來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
在豐富產品種類的同時,***也積極拓展香港以外的市場,為港制產品走出香港、走向世界起到了帶頭和推動的作用。
***在事業成功后,他并沒沉迷于聲色犬馬而忘記自己的初心。
在生活上,他的節儉讓人難以置信!2008年以前,他規定自己每天吃飯的開銷不能超過30元錢,后來物價上漲了,也規定不超過50元錢。
在婚姻上,***與夫人黃麗群完美詮釋了“一生一世一雙人”,兩人是中學同學,當年黃麗群高考前被誤診出肺炎,***立刻向她求婚,只求更好照顧對方,當他功成名就后,也未曾忘記當年的許諾,還多次在公開場合感謝太太的付出。
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上,他教導三個兒子正直做人,堅韌不拔,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
他說:
“我到香港幾十年,沒到過舞廳,而卡拉OK、夜總會也與我絕緣。我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我沒有這些嗜好。我只有艱苦努力地創造財富,因為我要回報祖國,終生報效祖國是我的理想。”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時刻不忘自己是靠祖國的幫助才能取得如此成就,他對祖國和家鄉有濃厚的情感,因此他也要為祖國做點什么。
改革***后,***積極響應祖國的召喚,成為第一批回大陸投資建廠的港商。
1986年,他在梅州合資興辦的中國銀利來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在剪彩儀式上,***激動地宣布:
“這是世界上最領先的領帶廠之一。至于貨品的質量方面,必須交足一百分!我辦這家廠不為牟利,我應得的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全部用于國內的公益事業,用于支付大學的經費,用于支持體育事業,用于支持家鄉的建設!”
此話一出,現場掌聲雷動。
除了投資辦廠,他還積極投身慈善事業,把向公益事業捐贈看作是回報祖國的最佳方式,這些年來他累計捐贈11億資金,涵蓋教育、科技、體育等諸多方面。
“只要金利來不破產,***不死,我就要報效祖國。”
2008年5月2日,***在香港擔任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第50棒火炬手,當天,因身體原因,***不得不坐在輪椅上,但行動的不便并未影響到他,他坐在輪椅上高呼:“中國加油!”
2012年,***在亞視《感動香港年度人物頒獎禮》上,宣布自己將會在百年之后,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給國家:“金利來不應該是某個人、某些人的私人財產,它更應該屬于社會、屬于中國人。”
2019年,85歲的***因病醫治無效,在梅州溘然長逝。
12月9日,***先生的追悼會在香港舉行,前港區人大代表林光兆回顧***一生,說:“他是我們中國永垂不朽的改革先鋒,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香港之光,我們永遠懷念他。”
新華社發文評價:
這位創立享譽商界“金利來”品牌的“領帶大王”,一生心系祖國、情牽香港,對己,克勤克儉;為國,慷慨解囊。他一生濃烈的家國情懷與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行,令人敬仰。
***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其遺愿,將他25億遺產全部捐贈國家,毫無怨言。
事實上對于生死,***早已看淡,他曾說:“等我離開人世,就住到小行星上去,這是我報效祖國的榮譽。”
昔日為表彰他的慈善行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一顆編號3388號的小行星命名為了“***星”,而這顆小行星,也會帶著***的光輝事跡,一直閃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