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4公里長的供水管網,涉及上百萬人用水,投資近2億元――在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支持下,貴陽市民翹首以盼的供水管網改造工程一期項目,終于開工在即。
要素跟著項目走,資金花到緊要處。供水管網改造等改善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頭連著大量就業崗位,增加勞動者收入,拉動消費,社會效益顯著。但由于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利潤空間薄,這些急需推進的基建項目往往融資困難。
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補充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這一舉措既為重大項目資本金“解渴”,又能撬動社會資本參與,一池春水由此攪活。
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一些地方對項目開工要求、資金屬性等細則理解不明晰,申請時存在顧慮;一些地方存在資金投放不符合財務規定、手續不齊備等問題。要保障資金到位、項目落地,一方面,要進一步明確政策細則、加強解疑釋惑;另一方面,也要精準篩選項目,加強監管,確保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人民日報》(2022年09月10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