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齊恒公管仲鮑叔這個問題,齊恒公管仲鮑叔他們三個的性格是什么樣?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無比堅強的毅力。他們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為后世的人們作出了表率,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們的名字為后世所知,人們永遠記著他們。這,就是名人。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齊桓公管仲與鮑叔牙,歡迎大家分享。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齊襄公被手下將士殺死,他的弟弟公孫無知被立為齊王。沒幾個月,公孫無知又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消息后,都覺得自己繼承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回國。
管仲是公子糾的軍師,他提醒公子糾說:“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搶先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于是,管仲先帶一隊快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趕往齊國。
管仲帶著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從莒國帶了一隊人馬,護送著公子小白而來。
管仲上前攔住去路,問道:“敢問公子要去哪里?”公子小白回答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撒謊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
鮑叔牙喝斥管仲:“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齊國,你干嘛還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命令部隊火速前進。
管仲見狀,搭弓取箭,朝公子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沒傷到人,公子小白是裝死。這個公子小白,史稱齊桓公,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回到公子糾身邊,與曹沫一起護送公子糾繼續向齊國進發。到齊魯邊界時,齊國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說:“齊國新君公子小白已登基,請你們離開齊國。”
管仲一聽,才知自己沒把事情辦好。他殺了齊國使者,公子糾命令大將曹沫攻打齊國,結果大敗,公子糾和管仲又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命鮑叔牙領兵30萬攻打魯國,魯國連連敗北,魯莊公派人與齊國講和。公子糾與齊桓公本是一母同胞,齊桓公不便親自殺掉公子糾,就請魯國代為執行。公子糾的輔臣管仲和召忽是齊桓公的仇人,要帶回齊國處置。魯國于是殺掉了公子糾,將管仲、召忽二人交給鮑叔牙。召忽不愿返齊受罪,自殺身亡。管仲作為囚犯隨鮑叔牙返齊。
到達齊魯邊境時,鮑叔牙放了管仲。回國后,鮑叔牙對齊桓公說:“管仲乃天下奇才,您不可不得,我可以助您治理齊國,然而管仲可助您稱霸天下。”齊桓公不計前仇,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為相國,從此齊國走上了稱霸之路。
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二人的友情,為千古稱頌,而這其中又與鮑叔牙知人善諫、齊桓公胸懷大度是分不開的。
三個人是臣屬關系。當時春秋也是一個國家分割的時期,諸侯國各種壯大,當時周王朝也是失去了以前的影響力,管仲鮑叔牙成年之后,兩個人也是試圖在一起做生意,想賺錢的時候也是每次管仲拿得多,但是鮑叔牙也沒說什么,他和管仲也是有情義的,雖然最后生意也是做失敗了,于是兩個人就說去當兵,到戰場上管仲就當了逃兵,身邊的士兵也都是瞧不起他,也只是鮑叔牙一直在支持,于是也是特別耐心的給大家說,他家都有老母親,如果他死了,他的母親也是沒人照顧,后來也是兩個人走了不同的路,他們兩人跟了不同的皇子。后來國內動蕩,他們兩個人也就是分開逃跑的公子小白也是跑到了一個縣城,公子糾跑到魯國,這段時間,等國家稍微也是好了一點,但是沒有君王,他們兩個人沒明白誰先到,誰就是齊國的君主,但是公子糾就離得比較遠,如果是單純的靠走的話,肯定是比公子小白慢的,然后管仲馬去追上了公子,也是成功的攔截住了他們,公子小白也是只好裝死,管仲也是看到他死了就回到魯國,公子小白也是趕緊回到了齊國,繼承了王位,成了齊桓公。公子糾還在慶祝自己即將成為齊國的王,還準備許諾給魯國一些好處,齊桓公就想把公子糾殺了管仲阻止了,說這樣會讓自己軍民認為他當上國君之后,就對自己的親兄弟進行傷害,這樣的風氣不好,所以秘密告知魯國國君,當時呢,魯國的實力也不行,于是也是把公子糾就給殺了,把管送給他,送了回去,到了齊國,鮑叔也是開始求情,說管仲是個人才,最后,管仲也是在齊國進行變法,齊國在他們兩個人管理下,齊國很強大了。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是春秋時期人物,而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與鮑叔牙是好朋友,兩人素有“管鮑之交”的美譽。管仲在當時是屬于連孔子都對其畢恭畢敬的政治家,鮑叔牙是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的伯樂。
齊桓公,呂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呂小白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于齊國內亂后,呂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后即國君位。
管仲,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鮑叔牙,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而聞名于世。
鮑叔牙早年時期輔助呂小白(即后來的齊桓公),協助小白取得國君之位后,向小白推薦自己的好友管仲作為丞相。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協助下,順利地開展了齊桓公獨特的治國之道,鮑叔牙為政種教化,使齊國迅速改變局勢,由弱變強,而齊桓公也因此而成為春秋時期的一個霸主。
而管仲在鮑叔牙的推薦之下,成為國相,任職期間,對齊國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敵,九合諸侯。可以說,齊桓公能成為霸主,管仲是功不可沒的重要角色。
很多考生可能不知道,管仲一開始并不是輔助呂小白的。當時鮑叔牙在輔助呂小白的同時,管仲在輔助自己的主公公子糾,而公子糾正是呂小白的競爭對手。在公子糾被擊敗之后,管仲不計前嫌地接受鮑叔牙的推薦,來到了呂小白的身邊,并而開展管仲輔助齊國走向強大之路。
齊襄公時,齊國政治混亂。管仲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而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營國。在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死無知,并討論重立君主。高、國兩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國。
魯國聽說以后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并派管仲帶兵堵截了菖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達齊國。這時小白早已兼程趕回齊國,高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此時,鮑叔牙給魯候寫信,稱公子糾是齊桓公的兄弟,不忍心殺他,但請魯國幫忙殺掉公子糾,而公子糾身邊的管仲請魯國幫忙送回來,如果不執行有,齊國將會向魯國發兵。魯國人看信后便殺了公子糾,將管仲囚禁送回。
齊桓公準備殺管仲時,鮑叔牙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么有叔牙和高優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便聽從他的建議,假借殺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拜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一開始,管仲認為這一切都是鮑叔牙的安排和計謀,但后來齊桓公選擇吉祥的日子、隆重的禮節來迎接管仲,這讓管仲感覺到齊桓公對自己的重視和信任,之后管仲便放下芥蒂,接受齊桓公的賢達大度,以齊桓公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齊桓公還齋戒了三天,拜管仲為國相,并稱其為“仲父”。
但齊桓公在巔峰時刻,并沒有能效仿前人,忽略了居安思危,走進了享樂世界,呂小白齊桓公蒙蔽了自我,從而導致齊國走向沒落。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