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一石等于多少斤這個問題,民國一石等于多少斤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各個朝代不一樣。在戰國時期,一石=是現在的五分之一市石,即10公斤。在漢代,一石=60KG(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歷志》。三十斤即15千克為鈞,四鈞為石,因此一石就是60千克)在宋代,一石=97KG在唐朝,一石=53KG在明代,一石=50KG在清代,一石=28KG在秦代,一石=109KG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單位,今讀dàn。在古書中讀shí,因古時1石約等于1擔(即10斗),因此在民間“石”又可俗讀為dàn。在正式場合、詩詞、古文之中應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擴展資料:
古代重量單位換算標準: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豆:容量單位。
斛: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
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跬: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仞: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舍: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
尋: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代度量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市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石
秦朝:1石=120斤。
宋代:1石=151.92斤。
元代:1石=151.92斤。
明代:1石=141.6斤。
清代:1石=141.6斤。
一石相當于現在的62斤左右。
容量單位:
在漢代,一石等于20000毫升。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鐘,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也認定:漢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漢代1石為20000毫升,1斗為2000毫升,即秦漢時期1斗禾重2.7斤,這也是以實物測量所得數據。
重量單位:
在漢代,一石約29.95kg。
《漢書·律歷志上》:“權者,銖、兩、斤、鈞、石也……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鈞之。”《隋書·律歷志上》:“十黍為絫。而五權從此起。十絫為一銖。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五權謹矣。”
《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記漢一兩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約合29.95kg。因此漢代一石約59.9斤。
關于一石等于多少斤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