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從古至今,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作為人類傳承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婚禮一直是世界各地民間生活最隆重的慶典,豐富多樣的婚慶及婚禮習俗伴隨其中,形成了一方水土特殊的歷史文化印跡。在擁有數千年文明的我省山西,南北東西中各地至今保留著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婚俗講究,至今是新人們婚前津津樂道的話題。
送離娘肉、吃天地餃、偷茶盅盅、新娘上炕……歷史悠久厚重的呂梁地區,至今保留著許多傳統特別的婚俗文化,沒人知道這些“講究”流傳了多少年,傳承了多少代。但這些貌似土氣和繁復的婚俗卻帶著新人雙方家人親戚朋友最美好的祝愿,成為新人結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
訂婚
訂婚當天早上,新郎和自己的舅舅、媒人要帶著喜籃去女方家提親。喜籃里裝有一塊帶骨頭的肉,俗稱就是“離娘肉”。到了女方家,新娘家人要把“離娘肉”的肉和骨頭拿刀剔開,意味著新娘即將離開父母,像肉和骨頭分離一樣彼此不舍。整個剔肉過程,新娘不能看。喜籃里除了裝著“離娘肉”,還有彩禮錢、一碗面粉、酒等。
女方家拿到喜籃后要回籃,回籃里有彩禮錢的十分之一、18顆棗、18顆核桃、一酒盅胡椒、一顆姜、一苗長蔥、兩頭蒜和從‘離娘肉’上剔下來的骨頭,男方需要把回籃里的蔥種在自己家中。每樣東西都有祝福含意,“蒜”意味精打細“算”,胡椒和姜代表“一代更比一代強”,核桃是合二為一的意思。
訂婚當日,男方在女方家吃完飯后,新娘、媒人以及新娘的親戚也要和新郎一起到男方家。到男方家時,新娘要給婆婆帶四色禮。在男方家中,新郎新娘互送十色禮,俗稱“送十樣”,有十全十美之意。男方父母要給新娘“三金”。中午,女方須在男方家吃飯,并在天黑前回家。
彩禮
送彩禮有“萬里挑一”、“萬事如意”、“萬五一十(萬無一失)”說法。交口彩禮數字也要吉祥,一般有八萬八、八萬六千八、十萬八等。
結婚
新郎新娘訂婚10天后,將舉辦婚禮。結婚當日的零點即十二點,俗稱‘交夜’,新郎要吃餃子。餃子的個數一般是新郎年齡(虛歲)數上再加天、地各一個,如果新郎虛歲25,要吃27個餃子。因為要吃的餃子數量多,所以特別小。新郎吃餃子時還得吃四碟菜,并請四個人陪伴,寓意“事事如意”,圖個吉利。
結婚當天,新郎在迎親前穿戴好后,要先敬祖先,然后坐在家里神堂前的一個桶上,桶里放有姜,寓意是“穩坐江山”。在男方娶親人員中,需有一人放喜炮,稱為“炮手”。炮手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到女方家“偷”兩個不帶把的茶“盅盅”,取意為“偷盅盅,抱孫孫”。“從未聽有人說過‘偷盅盅,抱孫女’。”任女士稱,這一點各地都一樣,長輩們都希望新婚夫婦能盡快生個男孩,而不是女孩。
新郎家迎新講究多,新娘家也是忙得團團轉。男方迎親隊伍到達后,女方才開始穿婚紗打扮,一般是由姑姑或者嫂嫂給新娘穿婚紗。
新娘出嫁穿婚紗時,要按照算命先生看的方位坐好,床上放一張桌子,桌子上鋪一張紅被子或紅毯,然后新娘坐在鋪著紅毯子的桌子上面。同時,家人還要把一盞長明燈放在新娘坐的桌子底下,新娘得把新郎帶過來的紅頭繩扎在頭發上,把黃歷綁在身上。穿好后,嫂嫂用紅棉線給新娘刮臉,左一下右一下,意味著新娘去了黃毛,不再是黃毛丫頭了。
新娘進入新房后,男方家要在婚房門上掛藍門簾,意思是攔住不讓新娘走了。新娘還要和坐在炕上的婆婆進行女主人的交接儀式。這個儀式的大概流程是,新娘先向婆婆深鞠一躬或說句吉慶話,“媽媽下炕我上炕,媽媽的擔子我擔上。”然后,婆婆下炕,新娘上炕,新娘按規定方向坐在雙折的褥子上,就算成為了老公家新的女主人。
婚房
說到婚房的布置,一般是窗戶四角貼窗花,窗臺上點兩支紅蠟燭,擺三盤褐色饃、兩盤花糕;被子四角裝縫核桃和棗;炕上或床上鋪一張雙折的褥子;門、窗、鏡子等地方貼雙喜字或剪紙花兒;門頭掛繡球。新婚床上要放“銅盆銀扣”,有招財進寶的寓意。銅盆里面要放花生、紅棗、核桃,還有兩個相扣并用紅線綁著的紅碗等,意思是早生貴子。
如今,交口婚房的布置也跟隨時代的發展變化著,彩帶、氣球等能夠增加喜慶氣氛的物件都成為婚房裝飾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這場面可是紅火了
在此,小編祝這對新人新婚快樂,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