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資治通鑒孟嘗君節(jié)選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孟嘗君列傳節(jié)選翻譯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一、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在薛"原文:
孟嘗君在薛①,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②,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yè)厚遇之③,以故傾天下之士④。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⑤。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fēng)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⑥。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⑦。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蛻M,自剄⑧。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⑨。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二、注釋:
①孟嘗君(?—公元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又稱薛公,號孟嘗君。戰(zhàn)國時期“四公子”之一,戰(zhàn)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因封襲其父爵于薛國(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
②亡人有罪者:犯罪逃亡的人。
③舍業(yè)厚遇之:舍棄家業(yè)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待遇,這里作動詞,“給....待遇”。
④以故:因這個緣故。傾:使....傾心。
⑤一:全部。文:田文,即孟嘗君。等:等同。
⑥去:離開。使使:派遣使者。遺:wèi贈送。
⑦以:認(rèn)為。輟:停止。
⑧剄:,割脖子。
⑨客:對待客人。
三、譯文:
孟嘗君在薛地的時候,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都?xì)w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寧肯舍棄家業(yè)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都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孟嘗君)相同。孟嘗君每當(dāng)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fēng)后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嘗君與賓客的談話內(nèi)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孟嘗君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里撫慰問候,獻上禮物。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背著火光在黑影里吃,賓客中有個人很惱火,他認(rèn)為吃的飯食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覺得慚愧,就用刀割脖子自殺了。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歸附孟嘗君。孟嘗君對來到門下的賓客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所有賓客都認(rèn)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四、點評:
孟嘗君對”士“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寧肯舍棄家業(yè)也給他們豐富的待遇,使“天下之士”為之傾心,表現(xiàn)了孟嘗君禮賢下士愛惜人才的可貴品格。
翻譯:孟嘗君對他這么快就回來感到奇怪,穿戴整齊去接見他。
這句話出自《馮諼客孟嘗君》,原文節(jié)選如下:
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zé)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薄耙院问卸??”
譯文:馮諼趕著車,馬不停蹄,直奔齊都,清晨就求見孟嘗君。馮諼回得如此迅速,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問道:“債都收完了嗎?怎么回得這么快?”馮諼說:“都收了。”“買什么回來了?”
賞析
馮諼署記、矯命焚券、市義復(fù)命使馮諼的才華盡露無遺,他在全部核查諸民借據(jù)之后,假托奉孟嘗君之命,把債全部賜還百姓。他的不凡舉動使文勢再生波瀾,也表現(xiàn)了他重視民本的遠(yuǎn)見卓識和臨機大膽決斷的性格。在復(fù)命中他認(rèn)為孟嘗君珍寶珠玉,狗馬玩好、美人婢妾都不缺少,只缺仁義愛民,故矯命焚券,買***心。
他不僅為孟嘗君的統(tǒng)治奠定了雄厚基礎(chǔ),取得了人民的支持,又抓住了孟嘗君的口實把柄:“視吾家所寡有者?!瘪T諼膽大心細(xì),果斷而講策略,但孟嘗君“不悅”、“先生休矣”則暴露了他有些鼠目寸光、狹隘淺見。
慎靚王十六年(壬戌,公元前二九九年)
秦王聞孟嘗君之賢,使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以請。孟嘗君來入秦,秦王以為丞相。
慎靚王十七年(癸亥,公元前二九八年)
或謂秦王曰:“孟嘗君相秦,必先齊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樓緩為相,囚孟嘗君,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孟嘗君有狐白裘,已獻之秦王,無以應(yīng)姬求??陀猩茷楣繁I者,入秦藏中,盜狐白裘以獻姬。姬乃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嘗君至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時尚蚤,追者將至,客有善為雞鳴者,野雞聞之皆鳴。孟嘗君乃得脫歸。
秦?zé)熌牿繁I雞鳴乃得歸。
下士禮賢明月夜,雄關(guān)如鐵馬蹄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孟嘗君大才,也有落魄之時,雞鳴狗盜,微末之技,亦有大用之處。人無貴賤之分,才無高低之別,禮賢下士,人才歸位,大善!
譯文:
孟嘗君代表齊國前往楚國訪問,楚王送他一張象牙床。孟嘗君令登徒直先護送象牙床回國。登徒直卻不愿意去,他對孟嘗君門下人公孫戌說:“象牙床價值千金,如果有一絲一毫的損傷,我就是賣了妻子兒女也賠不起??!你要是能讓我躲過這趟差使,我有一把祖?zhèn)鞯膶殑?,愿意送給你?!惫珜O戌答應(yīng)了。
他見到孟嘗君說:“各個小國家之所以都延請您擔(dān)任國相,是因為您能扶助弱小貧窮,使滅亡的國家復(fù)存,使后嗣斷絕者延續(xù),大家十分欽佩您的仁義,仰慕您的廉潔?,F(xiàn)在您剛到楚國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禮,那些還沒去的國家又拿什么來接待您呢!”孟嘗君聽罷回答說:“你說得有理?!庇谑菦Q定謝絕楚國的象牙床厚禮。
公孫戌告辭快步離開,還沒出小宮門,孟嘗君就把他叫了回來,問道:“你為什么那么趾高氣昂、神采飛揚呢?”公孫戌只得把賺了寶劍的事如實報告。孟嘗君于是令人在門上貼出布告,寫道:“無論何人,只要能宏揚我田文的名聲,勸止我田文的過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別人的饋贈,也沒關(guān)系,請趕快來提出意見?!?/p>
出自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周紀(jì)》。
原文:
孟嘗君聘于楚,楚王遺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謂孟嘗君門人公孫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茍傷之毫發(fā),則賣妻子不足償也。足下能使仆無行者,有先人之寶劍,愿獻之。”公孫戌許諾,入見孟嘗君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達貧窮,存亡繼絕,故莫不悅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則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哉!”
孟嘗君曰:“善?!彼觳皇?。公孫戌趨去,未至中閨,孟嘗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戌以實對。孟嘗君乃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于外者,疾入諫!”
擴展資料
《資治通鑒》按朝代分為十六紀(jì),即《周紀(jì)》五卷、《秦紀(jì)》三卷、《漢紀(jì)》六十卷、《魏紀(jì)》十卷、《晉紀(jì)》四十卷、《宋紀(jì)》十六卷、《齊紀(jì)》十卷、《梁紀(jì)》二十二卷、《陳紀(jì)》十卷、《隋紀(jì)》八卷、《唐紀(jì)》八十一卷、《后梁紀(jì)》六卷、《后唐紀(jì)》八卷、《后晉紀(jì)》六卷、《后漢紀(jì)》四卷、《后周紀(jì)》五卷。
內(nèi)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為主,兼及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guān)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fā)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
創(chuàng)作背景
司馬光曾患?xì)v代史籍浩繁,學(xué)者難以遍覽,因欲撮取其要,撰紀(jì)傳體史。初成《通志》8卷,起戰(zhàn)國至秦二世,表進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視。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于崇文院,繼續(xù)編纂。宋神宗即位,賜書名為《資治通鑒》,并序以獎之。元豐七年(1084)書成。
《通鑒》由司馬光總其大成,協(xié)修者有劉恕、劉攽、范祖禹3人。劉恕博聞強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對《通鑒》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劉攽于漢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后,由司馬光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于光。
《通鑒》征引史料極為豐富,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諸書達數(shù)百種。書中敘事,往往一事用數(shù)種材料寫成。遇年月、事跡有歧異處,均加考訂,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為《考異》。《通鑒》具有相當(dāng)高的史料價值,尤以《隋紀(jì)》、《唐紀(jì)》、《五代紀(jì)》史料價值最高。
《通鑒》因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tǒng)一修辭,故文字優(yōu)美,敘事生動,且有相當(dāng)高的文學(xué)價值,歷來與《史記》并列為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于敘事外,還選錄了前人的史論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寫了史論118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歷史觀點。對歷史上有關(guān)圖讖、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態(tài)度,是史學(xué)思想的重要進步。
《通鑒》成書后,元豐八年,范祖禹、司馬康、黃庭堅、張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畢,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見。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殘缺。中華書局據(jù)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標(biāo)點??保匦鲁霭?,是《通鑒》較好的版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資治通鑒
公孫戌答應(yīng)了。進府面見孟嘗君,說:“小的國家都將相印送給你的原因,是因你能夠救濟貧困的人,使不得志的人變得通達,恢復(fù)滅亡的國家,延續(xù)斷絕了的貴族世家。所以沒有一個國家不喜歡你的仁義,仰慕你的廉潔”致:送給所以:……的原因振:通“賑”救濟窮:不通達注:貌似是存亡繼絕,而不是斷絕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