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5日訊(編輯史正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一在官方博客上發表了最新政策研究論文,敦促歐盟盡快改革財政框架,以避免一場“危及歐盟存續”的債務危機再度爆發。
作為這份部門報告的上級主管,IMF財政事務部主管VitorGaspar、IMF歐洲區主管AlfredKammer以及IMF策略部門主管CeylaPazarbasioglu在博客中表示,考慮到眼前面臨的經濟極度不確定性和財政挑戰,歐盟的財政框架改革已經不能再等了。眼下約束歐盟各國財政紀律的“普遍豁免條款”恰好暫停至2023年,如果不趁著這個窗口改革,等到來年那些老問題又將卷土重來。
在這份報告中,IMF給歐盟開出的改革方案包括一套“三支柱”的體系,大體上分為建立共同財政能力和約束財政紀律兩方面。
IMF建議歐盟通過共同舉債構建財政能力,此舉有利于歐盟成員國更好地應對經濟下行。這個主意也與歐盟2020年設立的8000億歐元疫情恢復基金不謀而合,該基金的創新之處在于歐盟作為債務主體舉債,而不是歐盟成員國單獨發債。
在IMF的版本中,增加了氣候投資基金的建議,以幫助各國減少碳排放以及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除了借錢和花錢,IMF同樣建議歐盟各國采取更加綜合、審慎的財政紀律,這一點料將面臨非常大的障礙。
除了保留歐盟現有的“財政赤字不得高于GDP的3%,以及***債務規模不得高于GDP的60%”外,IMF還提出了更具體的想法:建立一個全新且獨立的歐盟財政委員會,開發統一的測評***判斷各國的財政風險。簡單來說,那些財政風險大的國家需要在未來3-5年里滿足零赤字或者盈余,而那些赤字率低的國家能獲得更大的財政靈活性。
除了歐盟層面的改革外,IMF建議所有的歐盟成員國實施中期財政框架,按照自己的財政情況制定數年支出上限。同時各國的財政委員會也應擁有更強的制衡權力,包括制定或核準宏觀經濟計劃、評估財政風險和確保支出上限得到遵守。
當然,上述計劃,尤其是加強區域財政審慎的想法,在眼下的歐盟落地恐怕并不容易。多個南歐國家債務水平長期居高不下,而近期的疫情和能源危機也令許多國家的債務負擔上躥至歷史新高。
鑒于本周四歐洲央行可能祭出更大力度的加息,有關債務負擔的探討也算恰逢其時。歐盟委員會預期也將在未來數周內推出財政改革方案,據報道成員國目前仍一如既往地處于分裂狀態,部分國家要求歐盟滿足自己花錢的需求,而另一些國家則呼吁把財政穩定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