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汽車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報相繼出爐。
在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的17家A股和港股上市整車企業中,僅比亞迪、廣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少數幾家車企實現營收和凈利的雙增長。而上汽集團雖依然是國內最賺錢的上市車企,但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甚至被上游企業寧德時代反超。
在行業面臨多重挑戰下,哪家車企逆勢上揚,哪家越賣越虧?誰是青銅,誰又是王者?
上汽賺錢能力敗給寧德時代
在上半年行業受供應鏈挑戰、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背后,不少企業經營承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制造業完成營業收入40892.8億元,同比下降4.2%;實現利潤2129億元,同比下降25.5%。
一向最賺錢的“上市車企一哥”上汽集團,營收和凈利出現雙降,總營收同比下滑13.69%,凈利潤同比下滑48.1%。反觀寧德時代,其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56.3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2.17%。上汽集團的營收雖然約為寧德時代的3倍,但歸母凈利潤卻少后者超10億。
對其上半年業績表現,上汽集團在財報中解釋稱,疫情反彈對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導致公司銷售收入減少。同時,芯片供應緊張、動力電池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產品毛利率造成不利影響。
2022年上半年,上汽集團旗下多家工廠曾出現停產。上汽集團曾訂下2022年完成6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上半年僅完成了223.43萬輛。其中,上汽大眾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7.94%至57.47萬輛,是上汽集團唯一實現增長的合資品牌,而上汽通用同比下滑12.91%至50.67萬輛。
不過上汽集團似乎并不打算下調目標,其在財報中表示,“盡最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各項經營目標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現高增長之勢,但真正靠銷售新能源汽車實現利潤增長的車企卻少之又少,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境遇。以造車新勢力中的理想汽車為例,其上半年營收達182.95億元,同比增長112.38%;但凈虧損達6.5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
無獨有偶。由小康股份改名而來的賽力斯,雖憑借與華為合作賺足關注度,實現銷量暴增,但業績表現同樣不樂觀。
財報顯示,上半年賽力斯營業收入124.16億元,同比增長68.14%;凈虧損17.2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81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合計銷售了12.57萬輛車,其中賽力斯品牌累計銷量2.16萬輛,同比增長884.98%。不過,該公司銷售費用也在走高,同比增長了247.09%。賽力斯稱,銷售費用的大幅增加主要系高端新能源汽車廣宣費用、銷售服務費等增加所致。
比亞迪、長城逆勢增長
盡管行業普遍面臨較大壓力,但也有部分車企實現了逆勢增長。
半年報顯示,比亞迪、長城汽車、長安汽車上半年均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凈利分別為35.95億元、56.01億元和58.58億元;同比增長206.35%、58.72%和238.74%。
作為目前國內市值最高的車企,比亞迪的表現也是最亮眼的,其上半年凈利潤已超2021年全年。不過,相較寧德時代,比亞迪仍比其少賺約45億元。作為參考,寧德時代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81.68億元。財報顯示,上半年比亞迪營業收入1506.07億元,同比增長65.71%;凈利潤35.95億元,同比增長206.35%。
在宣布今年3月起停止燃油車生產之后,聚焦新能源車市場的比亞迪業績高歌猛進,3月份乘用車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此后持續攀升。
根據其公布的產銷快報,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汽車總銷量已達到64.6萬輛,同比增長162.0%,其中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314.9%至64.1萬輛。這一表現超越特斯拉上半年累計56.4萬輛的銷量成績,榮登新能源汽車全球銷冠。
汽車銷量的猛增,也改變了比亞迪此前手機部件和組裝業務營收和利潤占比超過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局面。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整車及零部件業務貢獻了16.33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66.6%,在集團凈利潤中占比達到45.3%。
在汽車業務快速擴張的同時,比亞迪的鋰電池和手機業務也保持增長,這些因素讓比亞迪上半年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597.3億元。憑借亮眼的成績,比亞迪與上汽集團一起,成為前述17家國內上市車企中僅有的兩家半年營收破千億的公司。
同樣實現營利雙增的車企還有廣汽集團,其上半年營業收入486.89億元,同比增長40.83%;凈利潤57.51億元,同比增長32.61%。
廣汽集團旗下擁有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等,上半年集團累計銷量114.99萬輛,同比增長12.02%。其中廣汽本田同比下滑3.80%至35.74萬輛,廣汽豐田同比增長19.89%至50.02萬輛。
營收利潤雙增長的選手還有長城汽車。財報顯示,上半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621.34億元,同比增長0.33%;凈利潤56.01億元,同比增長58.72%。報告期內,長城汽車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6.12%至51.85萬輛,其中哈弗品牌同比下滑26.21%至28.89萬輛,是長城汽車旗下累計銷量跌幅最大的品牌。
銷量下滑,利潤和營收卻逆勢而上,長城汽車是怎么做到的?長城汽車在財報中解釋為:“公司優化產品結構,單車售價上升,以及匯率收益增加所致。”萬聯證券研報表示,上半年長城汽車單車平均售價10.84萬元,同比增長20.65%,且售價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提升至14%。
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車板塊,年內表現也有所回暖。今年1-6月份,其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63590臺,銷量占比超過10%。
下半年車企業績改善可期
上半年車市挑戰不少,那么,下半年走勢又將如何?
近日,華創證券發布研究報告指出,今年行業景氣受經濟周期影響,汽車銷量降幅將收窄至正增長,疊加去年因芯片遞延過來的百萬輛級的需求、3-5月疫情壓制的需求、四季度政策***下的增量需求,下半年數據有希望亮眼。
同時,在政策加碼下,汽車市場消費潛力也有望進一步釋放。8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免征新能源車購稅政策延續至2023年底,繼續予以免征車船稅和消費稅、路權、牌照等支持。會議還提到要大力建設充電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予以支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指出,隨著產業鏈供應鏈持續恢復和減免車輛購置稅政策等有利因素,汽車行業利潤回升較快。國聯證券認為,在政策的護航下,明年汽車銷量有望在今年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于下半年的車市也秉持樂觀態度。崔東樹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上半年車企業績表現不好,主要是受疫情影響,產能利用率偏低。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下半年表現肯定會得到改善,并出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