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報落下帷幕,半導體板塊全年表現低迷,是否受業績拖累影響,如今已一目了然。
整體來看,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全球集成電路行業周期下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因素影響下,上半年,A股半導體板塊營業收入實現不俗增速,凈利潤增速有所放緩。
同時,半導體行業由全面景氣進入分化行情,子板塊的景氣度分化明顯。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部分IC設計廠商的凈利增速下滑明顯;設備廠商受益于晶圓廠擴產與國產步伐加速,業績維持同比較高增速;新能源領域蓬勃發展,也為模擬芯片廠商提供了成長機遇。
中芯國際營收第一、寒武紀虧損6億業績倒數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按照半導體(中信)成份分類,102只股1~6月合計實現營收2015.13億元,歸母凈利潤299億元,上年同期這兩項數據分別為1652億元和248.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2%、20%。
上半年,5家半導體股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688981.SH)依然占據半導體板塊營收榜首,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46億元。長電科技(600584.SH)、太極實業(600667.SH)、韋爾股份(603501.SH)等個股的營收也超百億規模。
業績虧損的半導體上市公司中,主營AI芯片的寒武紀-U(688256.SH)業績墊底,歸母凈利潤虧損6.22億元。寒武紀-U也是上半年唯一一家虧損超1億元的半導體芯片股,公司上市兩年多以來,目前仍面臨產品落地難的困境,截至6月30日,寒武紀-U的未分配凈利潤虧損超27億元。
受全球半導體行業周期下行影響,上半年,營收同比翻番的公司數量有所減少,共計有7家(其中6家來自科創板),上年同期達25家。其中,拓荊科技-U(688072.SH)錄得營收增速第一,公司在上半年實現業績扭虧,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達5.23億元、1.08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0.49億元。
今年內上市的半導體設備股華海清科(688120.SH)的營收同比增長144.26%,體現設備端景氣度高企。蘇州的兩家模擬芯片企業納芯微(688052.SH)、思瑞浦(688536.SH),也均實現營收翻番。
凈利潤增速方面,27家半導體上市公司實現凈利翻番。國芯科技(688262.SH)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達到1823%,海光信息(688041.SH)、安路科技-U(688107.SH)也實現凈利潤10倍以上增速。
景氣分化致使業績分化:設備端表現強勁、消費IC廠商“最受傷”
去年以來,受下游需求推動,全球晶圓廠開啟大規模資本支出,以擴張產能。國內方面,中芯國際1~6月實現營收246億元,同比增長52.84%,實現歸母凈利潤62.52億元,同比增長19.28%。目前來看,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01347.HK)為代表的晶圓代工廠都維持今年的資本開支和擴產計劃大體不變。
同時,8月末,中芯國際宣布再投75億美元,建設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產品主要應用于通訊、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等領域,規劃建設產能為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可提供28納米~180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景氣度分化致使的業績分化主要體現在封測、設計等環節。封測廠商同樣難逃行業周期下行影響,二季度的環比增速有所放緩。國產封測三家龍頭長電科技(600584.SH)、通富微電(002156.SZ)、華天科技(002185.SZ)上半年的營收分別為12.85%、35%、10.72%,歸母凈利潤增速有所分化,分別為16.74%、-8.84%、-16.1%。
上半年,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板塊個股合計實現營收113億元,同比增長60%,歸母凈利潤同比翻番,合計為22億元。在國產替代加速和晶圓廠擴產驅動下,北方華創(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盛美上海(688082.SH)等半導體刻蝕、清洗設備股均實現歸母凈利潤翻番。
設計環節中,受需求疲軟、智能手機市場低迷的影響,消費電子相關廠商業績“最受傷”。個股營收、凈利潤增速雙雙下滑。以智能手機的射頻半導體為例,數據顯示,上半年,射頻半導體廠商營收合計達49億元,同比下滑6%,歸母凈利潤合計達9億元,同比下滑20%,凈利率為15.2%,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
二季度期間,需求持續萎靡,消費電子的半導體產品價格繼續下滑,致使相關廠商單季度盈利能力環比下滑。根據國金證券研報數據,第二季度,射頻半導體廠商實現營收21億元,同比下滑21%,環比下滑26%,歸母凈利潤3.6億元,同比下滑42%,環比下滑36%。
射頻半導體卓勝微1~6月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5.27%、25.85%。公司的主營產品射頻前端分立器件和射頻模組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產品。
更有消費相關廠商出現業績由盈轉虧的情形。LED芯片設計股晶豐明源(688268.SH)上半年的營收同比下滑44.5%,歸母凈利潤虧損6188.22萬元,同比下滑118.2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超1億元。而上年同期,晶豐明源一度成為半導體板塊的“凈利增速王”,凈利增速超36倍。
在去年“缺芯漲價潮”中,晶豐明源是板塊中漲幅居前的牛股,當年漲幅高達86.57%,股價最高上攻至576元/股,創出歷史新高。今年9月5日盤中,晶豐明源股價最低下探至98.75元/股,刷新年內低點,較歷史最高價跌逾82%。
受上半年行情下跌拖累,素有“半導體基金”之稱的諾安成長收益墊底。定期報告顯示,上半年諾安成長混合股票投資虧損達2.81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達62.53億元。其中,第一大重倉股韋爾股份(603501.SH)上半年跌超44%;第二大重倉股卓勝微(300782.SZ)跌33%。
進入三季度,半導體指數繼續陰跌,截至9月5日,中華半導體芯片指數年內累計下跌30.63%,1~6月累計下跌23.45%。兆易創新、韋爾股份的年跌幅分別擴大至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