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北證資訊?
隨著上周4只新股在北交所上市,北交所公司擴容至110家。二級市場上,3只新股上市首日即遭遇破發,天銘科技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逾13%;上市首日大漲逾50%的昆工科技,也連續兩日回落,今日收盤逼近發行價格。
(昆工科技今日股價走勢圖)
朗鴻科技、聯迪信息、天銘科技3股已經觸發“綠鞋”機制。這3家公司9月5日晚間分別公告,截至9月2日日終,獲授權主承銷商已利用此次發行超額配售所獲得的部分資金以競價交易方式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買入股票數量與此次超額配售選擇權實施數量相同,因此此次超額配售選擇權未行使,未涉及新增發行股票情形。
犀牛之星研究院院長麥培浩表示,“北交所新股破發,雖然今年以來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在有綠鞋機制的情況下短期就出現如此嚴重的破發,還是有點出乎我們意料,像朗鴻科技、聯迪信息、天銘科技3家公司今天均公告表示,已經用完了綠鞋的額度,意味著后續股價還有可能會再度下跌。”
在麥培浩看來,原因主要有幾方面,一是受資本市場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受疫情以及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影響,目前A股整體都是處于一個縮量探底的階段;二是從企業質地來看,3只破發新股體量都比較小,凈利潤均不超過5000萬元,而且上半年業績表現都不是很好,只有天銘科技是正增長,這也是破發的核心原因。企業既不是處于高景氣的賽道,業績表現也比較差,而且規模太小不足以支撐大資金進入,所以會被資金拋棄,從而導致破發。
“我們犀牛之星研究院認為,北交所從流動性來看市場長期會呈現‘一九分化’的格局,即90%的市場資金會集中在10%的一流企業和高成長、高景氣賽道上。所以不能完全用滬深市場的眼光來看待北交所的新股表現,因為北交所的公司都是經過新三板上市的,企業在上北交所前其實在新三板已經消化了一部分成長性,應該更理性看待北交所新股破發的現象。”麥培浩說道。
近期上市審核提速,北交所正發力擴容。數據顯示,已經過會尚未實施公開發行的企業有16家。
麥培浩認為,IPO提速對市場的影響不會很大,主要還是新股的質地問題。“還是從滬深和北交所對比來看,以往滬深如果審核節奏比較快、上市企業募資規模比較大的話,可能會抽走一部分存量資金,導致市場下跌或預期下降。但北交所每天的交易額就這么幾個億,已經是處于‘地量’了,你說還有多少活躍資金能被‘抽走’,我覺得不多。反而是新股上市一方面能夠帶來企業在新三板的資金,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滬深投資者的關注,如果北交所能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上市的話,反而對場內流動性的提升是好事。”
多位監管層領導日前表態,未來將推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表示,支持北交所在注重質量的同時,適度加快發展。他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堅守市場定位,尊重市場規律,夯實市場基礎,抓好四個重點,努力推動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第一個重點即是推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合理的市場規模是證券交易所穩定運行、功能充分發揮的基礎。從這點出發,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場影響力還有待提升。從公司結構看,能夠支撐市場深度的龍頭企業還相對不足,北交所發展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推進市場高質量擴容。與此同時,在新三板層層遞進的結構下,申報北交所的公司均已經通過了基礎層、創新層的培育和規范。這也是在堅持質量優先的基礎上,加快審核,支持一批優等企業快速發行上市的基礎所在。
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表示,一流的交易所一定要有一流的企業。交易所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是基礎的堅實,這個基礎就是要擁有一批高質量發展的掛牌、上市公司群體。作為市場的組織者,北交所將以打造誠信、透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創新型標桿企業為己任,堅持規范與發展并重,完善契合企業需求的制度安排,全面提升市場服務能力,促進企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