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1h㎡等于多少畝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200㎡等于多少畝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1h_是15畝。公頃的單位符號用“h_”表示,其中hm表示百米,h_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為square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頃。
我國規定的土地面積單位有三個:平方米(_),公頃(h_),平方公里(k_)。
公頃的面積換算: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0.1550平方英寸;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1960平方碼;
1公頃=15畝=1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分米=100000000平方厘米;
1畝=666.67平方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2.4711英畝。
拓展資料:畝
畝的由來:
1、“畝”字來源于中國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實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兩代的井田模型與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畝”字實際起源于夏、商兩代的井田模型。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獻中,“畝”往往是對“私田”的稱呼;“田”往往是對“公田”的稱呼。“一畝”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測算約相當于0.2907市畝,那么,當時100畝就相當于29.07市畝。
如果從還原出來夏、商井田模型并加以分解,就不難看出“畝”其實是夏、商時代農戶在井田所耕種的土地規劃狀態的符號化的表達方式。其實,“畝”字的繁體字為“畝”,其中“畝”部表形,“久”部是對“畝”的當時的實際存在狀態或者說結構的進一步的解釋,這樣一來,只要認識到夏、商的井田模型或者說農戶耕作的具體的土地規劃形狀,“畝”對于自身解釋的對象是可以不言自明的一種字符或者符號。所以,這里,必須注意的是,“畝”在夏、商時代也許既是對一戶農戶所耕作的一塊土地,如夏朝50畝、商朝70畝的稱呼。而夏、商井田模型與周朝井田模型是存在一定的結構性差異的,孟子正是把周朝井田耕作面積套入商朝井田模型中從而使得他的解釋出現難以自圓其說的矛盾的。歷史上許多關于井田制度的討論也未能解決這一問題以至于無法把其中的矛盾性予以解決。可見,解決夏、商與周朝之間的井田模型實際上是進一步討論井田制度的關鍵所在。
2、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個重大進步便是壟作的出現。壟作的出現,可能與解決排澇和灌溉的問題。壟,時稱為“畝”而凹陷的則稱為畎。
畝的單位換算:
1畝=10分;
1畝=60平方丈=6000平方尺;
1米=3尺;1平方米=9平方尺;倒過來1平方尺=1/9平方米;
所以1畝=6000/9平方米;
1分=600/9平方米=66.67平方米
平方米換為畝,計算口訣為“加半左移三”。1平方米=0.0015畝,如128平方米等于多少畝?計算***是先用128加128的一半:128+64=192,再把小數點左移3位,即得出128平方米的畝數為0.192。
h㎡是面積計量單位。
h㎡是公頃。hm表示百米,h㎡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為square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頃。另外公頃還可以用ha表示,是面積單位公頃(hectare)的英文縮寫。
面積單位的換算:
(1)1m2=100dm2
(2)1cm2=0.01dm2
(3)1mm2=0.0001dm2
(4)1dm2=100cm2
(5)1dm2=10000mm2
(6)1公頃=10,000平方米
(7)1公畝=100平方米
(8)1畝約等于666.66666666667平方米
(9)1市頃=66,666.6667平方米
1公頃(ha)等于15畝,公頃公制地積單位。
拓展資料:
公頃(Hectare)為面積的公制單位(國際單位)。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為10000平方米,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稍大。
一畝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約666.67平方米。十五畝等于一公頃。選取60平方丈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計數***。現在計數大都以十為一個單位進位,古代的進位則多以"60”為一個單位進位。比如一甲子為60年等。
參考鏈接:百科公頃
hm2是面積單位(其中2為上標),表示公頃,一般用于土地面積的計算.其中h表示百米,hm2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為square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公頃.另外公頃還可以用ha表示,是面積單位公頃(hectare)的英文縮寫.國內不推薦使用ha.我國規定的土地面積單位有三個:平方米(m2),公頃(hm2),平方公里(km2).我國在官方正式統計的場合一般用平方公里(km2)和公頃(hm2)來表示,比如某地區面積為多少平方公里,某種植園面積為多好公頃;但在廣大的農村以及民間采用的土地面積單位為畝,1畝=10000平方米/15畝=666.7平方米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