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崇明何時撤縣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崇明何時撤縣建區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崇明現在已經撤縣設區了,在上海市的北部,和江蘇省南通市隔著長江。
上海有16個區,一個縣。分別叫,黃浦區、徐匯區、靜安區、長寧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浦東新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崇明縣。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城市。
上海的文化介紹
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藝術交融、風格獨特的世界建筑博覽會,上海的舞臺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鄉本土的申曲滬劇與國劇京戲、越劇、淮劇等地方戲,以及來自域外的話劇、芭蕾舞等百花爭妍的大聯袂。
上海的音樂文化,正是在海納百川,兼容并蓄中由鄉土氣息濃烈的紫竹調、梅花三弄,吹來了喜氣洋洋的廣東音樂、喧騰激越的歡慶鑼鼓、回腸蕩氣的二泉映月。
崇明,今為上海市崇明區。不過以前崇明是在某些歷史時期屬于過南通(今為江蘇省南通市,不同歷史時期不一定均稱南通,南通一名始自通州于1912年廢州置縣改稱之南通縣,行政類別、地區名稱各有不同)管轄。
大致屬于南通管轄的時期有如下幾段:
公元937~1277年(崇明建置由此始,按照時間先后分屬今南通之前身——東洲靜海都鎮、靜海制置院及通州轄領之海門縣)。
1369~1376年(時靜海縣并入通州,通州除海門縣外增領崇明縣;洪武九年,崇明縣改隸蘇州府,通州仍領海門縣)。
1934~1939年(屬設于南通城之江蘇省第七區,1936年蘇七區改稱蘇四區,增轄靖江;抗戰期間,國共兩黨及汪偽***均對崇明地區政權設置多次調整,暫不表)。
1949~1958年12月1日(按照時間先后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員公署、江蘇省南通專區)。從崇明建置初建開始,歷史上共計362年屬于南通管轄。
以下為崇明歷史建置沿革:
唐武德年間(618~626),長江口胡逗洲(今南通)東南方向漲出兩座沙洲,相隔70余里,史稱西沙、東沙。傳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始有漁民、樵夫在西沙遷居。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與錢氏吳越在長江口一帶爭戰,靜海都鎮遏使姚彥洪于楊吳天祚三年(937)在西沙設立崇明鎮,隸于靜海(今南通),崇明沙洲始有建置。
南唐937年末,李昪取代楊吳,國號大齊,后改國號唐(史稱南唐),改年號為升元,繼續管轄崇明鎮。李璟繼位后,崇明鎮轄于靜海制置院(今南通)。
后周顯德五年(958),后周軍隊攻下南唐在江北的所有領地,暫時廢除崇明鎮建置,由靜海軍(今南通)轄制西沙、東沙。
北宋初,恢復崇明鎮建置,歸通州(今南通)海門縣管轄。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崇明鎮升為州,隸屬揚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劉沙天賜鹽場提督所舊址建立州城。改崇明鎮為西沙巡檢司,僅存的道安村改為道安鄉。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舊城坍沒,州城一遷于原址北15里處。
明朝洪武二年(1369),崇明降州為縣,屬通州,仍隸揚州路。洪武八年(1375),改隸蘇州府。
清朝雍正二年(1724),崇明縣專隸于太倉州。宣統三年(1911年),滬軍都督派遣民軍趕走崇明鎮臺,建立民國崇明縣***,隸屬于江蘇省管轄。
民國三年(1914),崇明縣隸屬滬海道管轄。
民國十六年(1927),崇明縣又劃歸江蘇省。
民國十七年(1928),崇明縣外沙10個鄉劃出另建江蘇省啟東縣。
民國二十二年(1934),崇明縣隸屬于江蘇省第七區(南通)。
民國二十三年(1936),崇明縣隸屬于江蘇省第四區(南通)。
民國二十八年(1939),崇明特別區公署隸屬上海特別市(汪偽政權)。
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后,崇明縣再次隸屬江蘇省管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崇明縣隸屬江蘇省松江專區。
1949年,崇明縣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員公署。
1949年6月2日,崇明縣解放,隸屬江蘇南通專區。
1958年12月1日,崇明縣改隸上海市。
2005年5月18日,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鄉行政區域,整建置劃入崇明縣。2009年11月18日,長興撤鄉建鎮。
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召開“崇明撤縣設區”工作大會,改崇明縣為崇明區。
參考資料:[1]上海市崇明區檔案局.崇明概況[EB/OL]..
崇明區(2016年7月22日撤縣設區)屬于上海市。(崇明島小部分是江蘇省的啟隆鎮和海永鎮)
崇明區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陸域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崇明島位于中國海岸線中點位置,地理方位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僅次于臺灣島、海南島的中國第三大島。
全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西接長江,東瀕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江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一衣帶水。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里,東西長80千米,南北寬13~18千米。
截至2019年6月,崇明區轄16個鎮、2個鄉、66個居委會、271個行政村:城橋鎮、堡鎮、新河鎮、廟鎮、豎新鎮、向化鎮、三星鎮、港沿鎮、中興鎮、陳家鎮、綠華鎮、港西鎮、建設鎮、新海鎮、東平鎮、長興鎮、新村鄉、橫沙鄉,區***駐城橋鎮人民路68號。
擴展資料
崇明區建置沿革
崇明島(沙洲)形成有1400年歷史,唐武德年間(618~626),長江口胡逗洲(今南通)東南方向漲出兩座沙洲,相隔70余里,史稱西沙、東沙。據說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始有漁民、樵夫在西沙農耕定居。
五代十國時期,楊吳于天祚三年(937)在西沙設立崇明鎮,轄于靜海都鎮遏使(今南通),這是崇明地區有建置的開始。顯德五年(958),后周軍隊攻下南唐在江北的所有領地,暫時廢除崇明鎮建置。
北宋初又恢復崇明鎮,隸屬于通州海門縣。北宋天圣三年(1025),續漲出姚劉沙并逐漸與東沙接壤。建中靖國元年(1101),于姚劉沙西北50余里處漲出三沙。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將姚劉沙廢棄的韓侂胄莊園設為天賜鹽場,隸屬于淮東制置司。寶慶元年(1225),天賜鹽場劃歸淮東總領所。至宋代,在西沙逐漸形成平等、道安、釋樂3個村,之后漸有坍塌。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崇明鎮升為州,隸屬揚州路。首任崇明知州薛文虎,在姚劉沙天賜鹽場提督所舊址建立州城。改崇明鎮為西沙巡檢司,僅存的道安村改為道安鄉。
元代后期,東沙與姚劉沙相連,并不斷南坍北漲。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舊城坍沒,州城一遷于原址北15里處。元末明初,東沙坍沒大半。
明洪武二年(1369年),崇明降州為縣,仍隸揚州路。洪武八年(1375年),改隸蘇州府。建文年間(1399~1402年),在三沙西南30余里處漲起平洋沙。永樂十八年(1420年),城南為海潮坍迫,縣城二遷于北10里處秦家符(村)。
弘治十年(1497年),兼隸太倉州。正德年間(1506~1521年),長沙露出水面,在平洋沙東南,該沙成陸后位置基本未產生遷移。在此期間,姚劉沙與西北三沙連成一片,而西沙坍塌僅剩道安一個鄉。
嘉靖八年(1529年),秦家符(村)舊城坍沒于海,縣城三遷于三沙馬家浜,該城存在20多年就坍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左右,姚劉沙坍沒,三沙始坍。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縣城四遷于平洋沙,存在近30年。
萬歷十一年(1583年),平洋沙始坍,后來坍存部分漸與長沙接壤。萬歷十六年(1588年),縣城五遷于長沙,城周方圓4里7分,之后一直延續至今。
至清初,長沙開始逐漸形成一個大島,并持續漲積。清順治年間,南明御史沈廷揚、將領鄭成功、張名振都來反攻過崇明島。清順治十六年(1659),為了“反清復明”的旗號,鄭成功率領水師進攻崇明縣城(今城橋鎮),被總兵梁化鳳帶領崇明縣軍民頑強擊退。
清康熙元年(1662年),隨江流變化,三沙大半坍沒,留下東三沙和西三沙的殘余。雍正二年(1724年),崇明縣專隸于太倉州。明清時期,又有大安沙、高明沙、享沙、日隆沙、富民沙等許多小沙洲時東時西、忽南忽北漲坍變化。
至晚清時,以長沙與平洋沙相互連接后為主體形成現今崇明島形狀。長興島形成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至今150年左右。橫沙島形成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有120多年歷史。
1911年,滬軍都督派遣民軍趕走崇明鎮臺,建立民國崇明縣***,隸屬于江蘇省管轄;1914年,崇明縣隸屬滬海道管轄。1926年9月,陸鐵強、俞甫才建立崇明縣最早的***黨組織。1927年,崇明縣又劃歸江蘇省;1928年,崇明縣外沙10個鄉劃出另建江蘇省啟東縣。
1933年,崇明縣隸屬于江蘇省第七區;1934年,隸屬于江蘇省第四區(南通)。1939年,崇明特別區公署隸屬上海特別市(汪偽政權)。1945年抗戰勝利后,崇明縣再次隸屬江蘇省管轄;1946年,隸屬江蘇省第三區(松江)。
1949年,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員公署。1949年2月,蔣介石欽點蕭政之出任崇明縣長,成為民國***在崇明島的最后一任縣長,任職4個月,1949年6月隨桂永清兵艦敗退臺灣。
1949年6月2日崇明縣解放,隸屬江蘇南通專區。1958年12月1日,改隸上海市。1950—1980年代對崇明島北部灘涂的圍墾,有了東風農場、長江農場、躍進農場、前哨農場等十多個農場的規模。1980、1990年代又對團結沙、東旺沙進行大圍墾,形成后來的東灘。
2005年5月18日,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鄉、橫沙鄉劃入崇明縣。2009年11月18日,長興撤鄉建鎮。至2016上半年,崇明縣是上海市16個區縣中唯一的縣。2016年7月,崇明撤縣設區。至2017年底,崇明區轄有16個鎮和2個鄉,區***所在地城橋鎮是全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崇明區
參考資料來源:崇明區人民***-崇明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崇明區人民***-崇明概況(建置沿革)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