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的重要論壇之一,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北京市朝陽區人民***、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北京市順義區人民***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于2022年9月2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融合綠色未來。瑞銀集團中國區總裁、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出席會議并演講。
錢于軍指出,中國財富管理的市場潛力巨大,總數一般是140萬億左右,相當一大部分會走向***管理。中國走出去,通過很多陸港通、深港通、滬港通,還有雙方的基金互認,還有QDII、QDLP等等大概有7000億美元的總量,這個規模,進來的和走出去的都會持續增加。
他指出,中國的名義GDP,預測2025年大概達到150萬億;2030年會有超過200萬億人民幣的名義GDP。與此對應的居民整個金融資產總量有多少?到2025年對應著150萬億的名義GDP,估計比較樂觀的情況下,居民金融資產可以增長到300萬億,也就是將近2倍的GDP。150萬億針對300萬億的居民金融資產。同一個數字,居民的金融資產到2030年會高達475萬億,會達到名義GDP超過200萬億,大概2.3倍左右。
其中,高凈值客戶大概會占整個居民金融資產2021年32%會逐步提高到2025年的38%,將近40%,到2030年會達到45%,這個趨勢還是看得比較清楚的。居民整個金融資產占國民經濟名義GDP的比率會逐步上升,這也符合美國和西方發達經濟體,從人均1萬美元、2萬美元到今天的4、5萬美元,人均GDP情況下,我們國家國民財富總盤子和下一步就講到需要配置了。
他指出,權益和混合類基金,這里面包括的就是權益和混合里面固收+和其他一些,在2020年以來,權益類的基金增速是比較大的絕對值,但是去年由于2021年可能A股,其他市場公募基金有一定的回撤。2022年以來,有一個趨勢轉到比較多的是貨幣基金,這個是短期對風險控制的舉措。中長期還是權益和權益+混合類,講到跨期配置,能夠提供最長期的合理回報,一定會超過通貨膨脹的比例。
他強調,如果用國內的養老金市場巨大的潛力,尤其是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金市場。美國的IRA,2017年官方最后的統計數字,是占了1/3的美國所有的養老金的資產,而我們國內的第三支柱才剛剛起步。
關于什么是可持續投資?他指出,這個最原始的概念起源于歐洲,也起源于很多包括瑞士在內的一些比較傳統的,主要是大資管比較發達的,不管是***的機構資產管理,還是像瑞士這樣突出私人財富管理比較早的一個全球的投資市場***管理的市場。
這種可持續性無非是說跟傳統純粹按照,不管產業、不管地域,按照傳統產業比,純粹找風險和回報的組合。同一時間的關注,對環境和社會產生積極影響,或者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和他認為或者堅信的目標和價值觀保持一致,所謂價值觀無非就是說要有共同地球村,共同的綠色未來,要考慮可持續性發展,而不用短期內破壞環境和其他的所謂代價來做。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