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支持,法國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與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2022中國當代詩歌朗誦會”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成功舉辦。
以詩為媒 溝通心靈
作為活動策劃人,旅法詩人張如凌自小愛讀書吟詩,心思敏感細膩,從孩提時就開始參加詩歌朗誦比賽,常常獲獎。后考入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詩歌。在那里她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古詩詞和現當代詩。1982年初,她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也是詩歌。美國學業完成后,她又到法國繼續研讀詩歌。
“經過多年的詩歌研究以及個人創作,詩歌逐漸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所思所想、生活中的片段,都會令我禁不住訴諸筆端。”張如凌說,“我回望上半生,一直在為夢想奮斗,而我的下半生,則是想盡己所能回饋社會,通過詩歌推動中法文化交流,以此反哺給予我生命和機遇的中國和法國。”
張如凌表示:“作為僑居海外四十年的詩人,自2017年起,我時常受邀參加中國的國際詩歌節,與故鄉的詩人們進行了許多交流,有了更多心靈的溝通和思想的碰撞。從那時起,我便萌發了要將中國優秀詩人推介給法國文學界及出版業的想法。今年中國作家協會邀請我負責和策劃‘2022中國當代詩歌朗誦會’,這正與我的愿望和計劃相吻合,我便毫不猶豫地應允了?!?/p>
用心動情 以饗觀眾
活動當晚,詩歌不是被單一地朗讀,而是配上了現代舞蹈、古典和現代音樂,令詩歌更飽滿和立體。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大使館文化公參嚴振全、國際詩壇泰斗阿多尼斯、圖盧茲詩歌學院首席秘書長等都蒞臨欣賞。此外,還有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佘明遠的傾情協助,法國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主席高醇芳的積極配合。
演出當晚座無虛席,大廳、樓上和過道中加滿了臨時座位,還有人站在門口觀賞。兩百多位嘉賓中還有法國駐外使節、法國文化部要員、詩人、藝術家、知名戲劇導演、多元文化推廣者等來自各行各業的中國文化愛好者。
許多觀眾表示,能觀賞這樣高水準的中法文詩歌朗誦會是一次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
張如凌說:“我為此次朗誦會選擇了不同風格的幾位詩人的代表作,而且決定用雙語朗誦。這有難度,因為法國人聽不懂中文,而華人習慣聽自己的母語。兩者兼顧必須恰到好處才能讓觀眾始終專注。所以我認真挑選、修改或翻譯詩歌,使中法文都得到完美呈現。這次被邀的觀眾有近一半是華僑華人,大多數都不甚了解這些作者,但他們表示,沒想到在追求物質享受的當下還能有這么純真的詩作?!?/p>
高醇芳說:“許多華僑華人聽后很有感觸,中國詩歌仿佛將他們帶回了故鄉。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中國詩歌表現的情感不僅感動了華僑華人,很多外國觀眾聽后也表示快要落淚。”
更令張如凌驚喜的是此次朗誦會,她與三十多年未見面的老朋友蘇遠遠重逢,當晚她夜不能寐,決心一定要寫好詩,并將中國當代詩歌朗誦會繼續更好地辦下去。“不僅讓法國人了解我們的詩,更要讓華僑華人能用母語聽到、讀到我們中國當代詩人的詩歌。”
心懷故土 訴諸筆端
張如凌在朗誦會的致辭中說:“詩歌可以表達人類的所有情感:愛、友誼、對故土的眷戀、對往昔的追憶……詩歌使不同的文化碰撞融合,使不同的靈魂產生共鳴?!?/p>
鄉愁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張如凌四十年漂泊海外,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難以釋懷。她在詩中寫上海復興路上的梧桐樹,寫杭州西湖的孤山和煙雨,寫蘇州的小巷,從生活的片段展現歲月的滄桑和人生的悲歡離合。故鄉和親人永遠是她詩中無法分離的主角,深深觸動著華僑華人心中的那縷鄉愁。
上世紀80年代末,張如凌在巴黎寫過一首長詩《留在故園的夢》,感動了張充和等眾多海外華人。張充和給她寫信道:“我離開故鄉已有半個世紀,不得已,鄉愁也開始麻木了。是你的詩,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情感。真的,故鄉是永遠無法忘懷的?!?/p>
“我個人的小小心愿是以‘十年磨一劍’的態度繼續我的詩人生涯,希望能博采眾長,寫出更好的作品以饗讀者。”張如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