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十一人
未來不是省出來的,未來靠持續的投入,和人才的持續奮斗得來
文|謝麗容
自去年9月25日孟晚舟回國,距今已經一年。孟晚舟回到國內,進入華為輪值董事會之后,很多人關注她接下來將干些什么,會說些什么。
9月2日,孟晚舟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去的地方有一些出人意料,位于貴州的都勻一中。她在都勻一中發表了一個演講,主題叫《讀書萬卷,咖啡千杯》。
孟晚舟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貴州省的都勻一中讀的,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多年擔任都勻一中的校長,是遠近知名的教育家。
此前,人們對孟晚舟的關注,更多圍繞在一些象征意義上的情感共鳴。比如,她的經歷體現了中國公司突破美國封鎖的艱難和不懈;比如,她和任正非之間的父女互動,溫情隱忍背后的各自倔強。
孟晚舟的這次發言,延續了她作為一個女性的溫情和細膩,隱藏了她作為一個巨型科技公司核心管理層之一的思考和重心,如果細讀,我們可以更直觀了解風浪之中尋求軟著陸的華為。孟晚舟提到,華為先是在全國各地的園區里建起各式各樣的咖啡廳,給員工提供討論、思維火花碰撞,激發靈感的場所。
后來,華為在很多大學校園里或者高校附近,建立了“黃大年茶思屋”。鼓勵員工走出辦公室,與大學教授、科研人員一起喝咖啡、聊思想,共同探討產業的方向與未來,甚至是全社會所面臨的技術難題。孟晚舟提到,一位博士生畢業后加入華為、他的研究方向是“類腦智能”,這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一年多的時間,他在茶思屋喝了1000多杯咖啡。他的團隊與產品線聯合完成了20多項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發表了10多篇論文。博士生感嘆,茶思屋的咖啡,都是汗水和火花調制出來的。
我們從中可以讀到一個科技公司員工的日常工作狀態,更可以直接體察到華為當下戰略思想對員工行為的多方面影響。
近幾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死只在一線間。保證了短期業務可持續性之后,華為決策層至少統一了一個思想:科技公司最主要的價值創造是創新,而創新之源來自員工的活力與創造力。未來不是省出來的,而是持續投入和努力奮斗所創造出來的。
如何保證“活力”和“創造力”?孟晚舟認為,鼓勵每位員工多讀、善思、能辯,從悠久而璀璨的人類文明中獲取智慧的力量,從他人和行業的優秀實踐中尋找突破的方向,打開思維的天花板,這是“點”的***。
倡導每一位員工與內外部專家多喝咖啡、交流思想,借他山之石吸收宇宙能量,這是“面”的***。
把先進論文和技術難題公開發布到網上,歡迎行業和社會合力推動、互相啟發、競相破題,讓創新的力量奔涌向前,這是“場”的***。
華為努力營造從“點”到“面”,再到“場”的***,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共同來解決整個社會所面臨的技術難題。
這點做到了,華為也就活了下來,還能活得不錯。
需要能奮斗的、單項突出人才
2019年,孟晚舟的父親任正非第一次公開出現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提到基礎教育的重要性。當時美國***制裁華為的消息一個接一個,人們關注華為如何應對,任正非那些穿插在媒體問答中的基礎教育問題的思考,多多少少被忽略了。
任正非當時說到,需要重視教師的待遇,對教育的投資和重視,就是對未來的一種加碼,如今已經不是拼人多、拼體力的時候,而是高才生、高智慧的創新人才競爭,只有不斷提高教育,提高人們的整體素質,才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實現更多的超越,才能在世界激流中勇往直前。
此后三年間,華為高管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多次多輪對外傳遞重視創新,重視人才的原因、邏輯和做法。可能是因為“重視人才、重視創新”這樣的說法在人們的認知中過于順理成章,外界的直觀感覺是,華為這么做,也屬順理成章。
直到今年8月底,任正非在內網發布了一個名為《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內部講話。
在這個內部講話中,任正非第一次做出了對未來十年全球衰退的謹慎預判,“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他提到,在全球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下,華為要改變經營思路和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從外部流傳的部分講話內容中,依稀可以看到精簡業務線、裁員的蛛絲馬跡。
有人據此解讀,華為也挺不住了。從華為2019年到2021年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到,華為銷售、管理、研發和財務四項成本與營收比率逐年上升,要追求利潤和現金流,這一塊的節流是核心點。
今年三月華為的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孟晚舟回國后第一次出現在公開場合。當時她提到,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長期在研發領域的投資,在于研發隊伍以及研發能力,華為的研發投入不會受利潤的約束。
這次在都勻一中的演講主要面向年輕人,孟晚舟沒有過多提及華為經營事宜,僅一句“未來不是省出來的,未來靠持續的投入,和人才的持續奮斗得來”。
任正非的那次內部講話提到了收縮和投入的關系: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沒有價值的部分市場要放棄,但生存危機點上不惜代價投入。其中,研發要對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負責,從過去恐慌性的自救改為有質量的自救,要注意合理的壓庫存,不要因為過大庫存而造成利潤不足和現金流緊張,構成新的危機。在戰略關鍵機會點上、生存危機點上,要不惜代價投入,但在非戰略機會點上不能亂花錢。
也就是說,華為依然需要人才,但現階段的華為更需要能夠為結果負責、能夠奮斗的人才。
9月2日,孟晚舟說,具有解題、破題能力的“單項突出”人才,才是當前攻題克難時期最需要的。她說,華為不要求員工“樣樣精通”“十項全能”,而是鼓勵員工在自己真正熱愛和擅長的領域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她提到兩個人。第一個是華為早期高薪聘請的為數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這個俄羅斯天才當初不愿意離開家鄉俄羅斯,為了留住他,華為在俄羅斯當地設立了數學研究所。他加入華為之后,不喜與人來往,終日就是擺弄擺弄電腦,打打游戲,偶爾做些數學方面的研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看上去似乎碌碌無為,沒有什么科研成果。但就是這樣的一位“怪異”天才,在十年后攻破了從2G到3G的算法難題,華為也基于這項成果,推出了一款針對歐洲市場的SingleRAN方案,逐步超越競爭對手。
她評價,常人難以理解的“怪異少數”,也許在某個方面有著常人難以超越的才華。“用人之長、人盡其才”,是華為的用人之道。
第二個人,2016年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加入華為后,從事軟件編碼開發工作。在一次次的編程中,他悟出編寫代碼和化學實驗之間的相通之處,二者都需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場景下,充分考慮變量因素,以終為始地進行詳細設計。
孟晚舟評價,跨***沒有影響這位華為員工成為代碼達人,扎實的化學功底更是讓他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破題能力。
她說,華為有許多這樣的跨***科研人才。華為看重的是他們扎實的基礎學科積累、創新的破題思維方式。華為早期的電源開發團隊中,就有一位主力人員,曾經是位牙科醫生。
這是華為多年的用人風格。任正非在多年前的一次公開場合中曾經提到,自己既不懂技術,也不懂財務。他就是提著一桶漿糊,把優秀的人黏在一起,拼出一個人才濟濟的華為。
需要更多外部智慧
今年開始,華為陸續把自身產業遇到的挑戰和難題,通過線上“黃大年茶思屋”平臺向全社會發布,收到了600多位高校老師的積極反饋,參與揭榜的高校達91所。今年8月初,華為向獲獎者頒發了“火花獎”,感謝他們對于產業界及科學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這其實是華為向外部***研發平臺的一個延續動作。華為很多年前已經開始強化和全球大學的基礎技術研究合作,與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機構和公司合作,和大學研究的合作經費每年超過4億美元。
華為的“黃大年茶思屋”在今年4月啟動,“黃大年茶思屋”網站同期啟用。
黃大年是中國國寶級科學家,在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帶領團隊成功研究出地面電磁探測系統、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地殼1號萬米超聲鉆探裝備等國之重器。
黃大年的辦公室對面,專門設了一間“茶思屋”,供喝茶/咖啡、休閑交流。在他看來,輕松愉悅的環境能更好地思想交流,碰撞出創新的火花。這個和任正非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理念相同。
任正非在今年5月和系統工程領域科學家工程師的座談會上講述過辦“黃大年茶思屋”的初衷,他說,之所以要辦“黃大年茶思屋”,是希望大家就科學和技術問題來“胡說八道”,只要不涉及社會科學問題。他希望每個科學家、專家來華為講其最擅長的,哪怕華為公司所有人聽不懂也不要緊,因為這可以敲開華為人的腦瓜,讓華為不封閉。
任正非當時提到,“我們是干具體活的,目光比較短,最需要的是我們看不見的那一小部分,我們要看‘山外的青山,樓外的樓’。你們看得遠,你們講的東西正好是我們不明白的,就只要告訴我們。”
任正非的計劃是,“黃大年茶思屋”是一個***的交流平臺,做好內外溝通,將來可以打通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的聯接。
“你們科學家、專家不需要自己去找算力,用我們云平臺,包括AI的算法、存儲等,都可以提供給你們。你們把精力集中到前端,后端平臺我們就能支持你們。”任正非說。
華為一向重視和學術界的共創合作,背后邏輯很簡單。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源頭之一是學術界,但理論突破和技術發明的不確定性非常高,降低不確定性的一個好辦法是,工業界提出問題和挑戰,同時向學術界提供彈藥。
華為之前和學術界合作的方式是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高校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推動基礎理論的突破;或者基于自身豐富的行業應用場景,和大學實驗室聯合研發,找到解決方案。
這種點對點的外部合作模式,好處是合作前就經過了嚴格的篩選,能夠保證合作的深度;缺陷是模式過“重”,范圍也相對狹窄。“黃大年茶思屋”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一定程度彌合了此前模式的缺陷。所有人都有機會和渠道來“胡說八道”,范圍大大擴大了,模式也更輕。兩相結合之下,可以加速華為對外部智慧的吸收和成果運用。
華為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8450億元,研發投入營收占比逐年提升,全球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名,約占總人數的54.8%。華為對于人才和投入的關系,從目前來看,無論順境逆境,沒有飛躍,沒有靈光乍現,立地頓悟,每一步都是困而求知,一以貫之,戰術靈活改變,但戰略和方向堅決不變。
不糾結、不停頓、不自閉。孟晚舟說,解決一切問題和難題的根本在于人才。華為還將堅持***的人才觀,用火花和汗水調制的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用***的心胸和格局粘接世界的智慧,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
作者為《財經》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