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灰塵層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灰塵層一般在幾樓層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灰塵一般能夠上升到8-11樓。
8—11層是灰塵層(當然不絕對,南北方有差異)。一到三層為濃度最高的區域,即10米以下才是最臟的。后面就開始下降,并呈現分布均勻的狀態。
而且白天黑夜的也不一樣。夜里飄浮的位置可能低一些,晴朗的白天,因為擴散充足,它可能會飄浮到稍高一點的天空中。
還有就是六層以下受人和車輛的活動影響,灰塵較高層會多一些,秋冬季節有霧氣的時候,灰塵容易附著在水汽上。
擴展資料:
所謂的“揚灰層”“浮塵層”“灰滯層”這些通通就是謠言而已,一個徹頭徹尾的謠言,其實很多人就愛以訛傳訛,見風就是雨,這條謠言起源于2003年一篇《售樓小姐真情自白》的網文,根本就是一家之言,不僅沒有科學道理,也沒有實踐的檢驗,更沒有***測試數據的依托,說白了就是造謠。?
有頭腦的人在網上搜索“揚灰層”的時候,都會發現這個詞壓根就沒有一個權威的出處,倒是澄清這個謠言的言論很多,那些不懂跟著造謠的言論也不少。
物理專家指出,10層左右是“揚灰層”的說法是不符合大氣物理常識的。因為在離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塵是不會停頓的。灰塵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也就是說,一般普通高層樓都沒有所謂的揚灰層一說。
揚灰層只是一種說法,并未科學測定。一般情況下,空氣中的污染物隨氣流不斷沉降和流動,在空中沒有污染源的情況下,樓層越高,空氣相對越干凈。所謂的“臟空氣停頓”,可能是指“逆溫層”現象。通常情況下,大氣層高度越高溫度就越低,空氣易對流,使污染物擴散。
但當秋冬季節及特殊的氣候條件下,氣溫可能會隨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氣就會出現“逆溫層”。逆溫層的厚度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像厚被子蓋在城市上空,妨礙城市污染物的擴散。但逆溫層的高度是變化的,污染物在逆溫條件下的分布也在不斷變化,并不會固定地停留在一個高度上。因此,僅以層高斷定“揚灰層”不準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揚灰層
特別容易落灰塵的樓層主要是1~3樓和8~11樓。
首先1~3樓主要是那些臨街的樓棟,如果這個房子正好現在城市主干道的兩邊,周圍肯定有很多行駛的車輛,這些車輛肯定會帶來很多灰塵。
所以1~3樓的業主經常備受灰塵的煩惱。另外,大部分小區都會有綠化,綠化離不開泥土的栽培,如果遇到大風天氣的話,這些土壤中的灰塵就會被飄在半空中,而8樓和11樓就正好就處于灰塵飄在半空中的位置。
2003年,網絡中出現了一個名詞:揚灰層。據說是一個自稱地產銷售經理的人撰寫的一篇網帖中創造的。其大意是:高層樓中的九到十一樓是空氣中的揚灰層,臟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所以這些樓層空氣是很差的。
物理和建筑專家指出,一般情況下,空氣中的污染物隨氣流不斷沉降和流動,在空中沒有污染源的情況下,樓層越高,空氣相對越干凈。九到十一樓是“揚灰層”的說法是不符合大氣物理常識的。因為在離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塵是不會停頓的。灰塵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也就是說,一般普通高層樓都沒有所謂的揚灰層一說。所謂的“臟空氣停頓”,可能是指“逆溫層”現象。通常情況下,大氣層高度越高溫度就越低,空氣易對流,使污染物擴散。但當秋冬季節及特殊的氣候條件下,氣溫可能會隨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氣就會出現“逆溫層”。逆溫層的厚度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像厚被子蓋在城市上空,妨礙城市污染物的擴散。但逆溫層的高度是變化的,污染物在逆溫條件下的分布也在不斷變化,并不會固定地停留在一個高度上。
生活中的揚灰有很多種,包括了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沙石、土方、石灰、灰土等,灰塵到了九到十一樓就會停頓?這種說法實在是太不科學了。除非到了離地球表面10至52公里高的平流層(底層約為3333層樓高度),否則灰塵根本就不會停止。如果灰塵到了九到十一樓(折算約為27米至33米高度)就停頓的話,那么會有一種很直接的后果,那就是那個地區永遠不會再下雨了,因為下雨必須水汽遇上凝結核,這些凝結核就是飄浮在空中的灰塵粒子,沒有這些灰塵粒子的話,雨滴根本就不會形成,沒有雨滴的形成,自然就不會下雨了。如果灰塵到了離地27至33米的高度就停頓的話,推論起來也就是說即使下雨也很難淋到離地33米以上的樓層了。換一種說法就是,十二樓以上的樓層不會淋到雨,你信不信?
當然,如果說灰塵不會在九樓至十一樓停頓,那也是不科學的,但要灰塵在九樓至十一樓停頓需要很特殊的環境,那就是要使熱空氣和冷空氣的中和層就在九至十一樓或者是該種灰塵顆粒擁有很特殊的比重,再加上靜止的空氣狀態使其停止在九至十一樓,這也實在是太高難度了吧?揚塵究竟會在哪一個高度,我們只能說是那個高度相對集中,它不太可能是停頓的,畢竟我們是生活在大氣對流層內。而且揚塵的集中高度,與塵粒的顆粒大小、比重大小,也與該地區的空氣質量、風力、溫度、濕度等諸多因素有關。有一些灰塵會在一些高度相對集中,例如含鉛的污染空氣,它會在離地一米以內的高度相對集中,但是一米以上的高度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含量比例會急劇下降。
高層建筑9到11層是揚灰層”這個說法早已被辟謠。但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這可不大妙。有必要搞清楚這個傳言的來龍去脈。
9層至11層
灰塵層一般在9層至11層。灰塵懸浮層是指由于氣流和建筑微環境的影響,樓房在一定高度范圍內是有部分灰塵密度較大的樓層的。意思是說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及塵埃會在這個高度停留,所以高層的空氣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鮮,一般30米以上的高度是很容易集結起有害物質的。
通常情況下9-11層灰塵最大,原因就是灰塵在距離地面25-33米的地方,會形成一個“灰塵漂浮帶”,但是灰塵的高度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風速、海拔、顆粒物的大小等等。但是具體還是需要根據不同地勢和環境因素決定,并不是絕對的。
據之前相關人士調查,測算了PM2.5濃度、PM10濃度,結果顯示不論是PM2.5,還是PM10,都是樓層越低,濃度就越高,尤其是在PM10上更為明顯,29樓濃度僅為60微克/立方米,而3樓則達到了108微克/立方米。
如果選擇的是高層建筑,那么就要注意設備層了。一般來說,高層建筑會在中間層建造設備層,設備層存在噪聲污染、空氣污染等諸多問題,所以是不建議大家購買的,畢竟設備層也不適合居住,此外,設備層上下樓層往往也會受到影響,大家買房選樓層時要多加注意。
所謂的“灰塵層”純粹是個謠言,尤其是18層到頂的高層,9-11層因為處在中間,不高也不低,著實是個好樓層,房價也相對較高。
1、樓層太低了的話視野、采光不好,你想想你周圍都是高樓林立,你買個低層多憋悶,而且小區內的聲音都能聽到,比較亂,也失去了買高層的意義;太高了的話萬一電梯壞了上下不方便,而且有些人從高處往下看有眩暈感,尤其是女士和兒童。
2、物理專家指出,10層左右是“揚灰層”的說法是不符合大氣物理常識的。因為在離地面三四十米高的地方,灰塵是不會停頓的。灰塵在距離地面10公里至52公里的大氣平流層都不會停下來。也就是說,一般普通高層樓都沒有所謂的揚灰層一說。
3、揚灰層只是一種說法,并未科學測定。一般情況下,空氣中的污染物隨氣流不斷沉降和流動,在空中沒有污染源的情況下,樓層越高,空氣相對越干凈。所謂的“臟空氣停頓”,可能是指“逆溫層”現象。通常情況下,大氣層高度越高溫度就越低,空氣易對流,使污染物擴散。
4、但當秋冬季節及特殊的氣候條件下,氣溫可能會隨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氣就會出現“逆溫層”。逆溫層的厚度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像厚被子蓋在城市上空,妨礙城市污染物的擴散。但逆溫層的高度是變化的,污染物在逆溫條件下的分布也在不斷變化,并不會固定地停留在一個高度上。因此,僅以層高斷定“揚灰層”不準確。
擴展資料:
說建筑物的9至11樓是揚灰層,這是不科學的。大氣中的大顆粒物通常越靠近地面濃度越高;只有對于小顆粒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在某一高度存在一個最大濃度區。
但是由于影響因素過多,并不一定所有樓房周圍都存在這個最大濃度區;即使存在,對于不同建筑物和不同大小的顆粒,最大濃度區的高度也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不同高度間顆粒物濃度只是略有差別而已。
如果“揚灰層”真的有那么多灰,一看每個樓都像套了個游泳圈一樣,也就沒有必要討論了,絕對不會有人去那幾層住的。
名詞解釋:
空氣動力學直徑?,又稱氣體動力學當量直徑(aerodynamicequivalentdiameter)。表述粒子運動的一種假想粒子直徑。
總懸浮顆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icular,TSP),即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顆粒物。
PM10?(Particularmatterlessthan10μm),即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它們能長期飄浮存留于大氣中,影響大氣能見度。同時可以被人體吸入,沉積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從而引發疾病。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
PM2.5(Particularmatterlessthan2.5μm),即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它們被人體吸入后,可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又稱為可入肺顆粒物。
參考資料:揚灰層-百度百科
灰塵的懸浮層一般是9層-11層。灰塵懸浮層是指由于氣流和建筑微環境的影響,樓房在一定高度范圍內是有部分灰塵密度較大的樓層的。意思是說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及塵埃會在這個高度停留,所以高層的空氣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鮮,一般30米以上的高度是很容易集結起有害物質的。
關于灰塵層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