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賀泓源、陳莎報道
餐飲業肉眼可見的艱難。
8月29日,呷哺集團發布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當期,其營收21.56億元,同比下滑29.2%;凈虧損由2021年上半年4690萬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2.782億元,虧損同比擴大459.95%。
其中,呷哺呷哺餐廳營收10.64億元,同比減少43.1%;湊湊餐廳營收10.24億元,同比減少9.1%。
呷哺集團將虧損原因歸結于疫情影響,客流下降及經營中斷。7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餐飲收入20040億元,同比下降7.7%。
此種局面下,呷哺門店結構也在調整。上半年,其新開21家門店,其中呷哺呷哺6家、湊湊15家。同時,上半年關閉37家呷哺呷哺餐廳。截至2022年6月底,呷哺集團共經營1008家餐廳,其中呷哺呷哺810家、湊湊198家。
伴隨著門店調整,呷哺成本應聲降落。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呷哺的員工人數為25355人,而去年同期為30087人,1年內減少近5千人。員工成本也從去年的9.267億元降至今年的7.541億元,同比下降18.6%。
但該公司似乎依舊準備擴張。
呷哺集團方面透露,下半年將加速完成擴張計劃,計劃新增門店100家左右。其以“燒肉+酒+茶”的新品牌“趁燒”首家門店9月下旬將亮相上海。
呷哺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表示,公司目前已發展成擁有呷哺呷哺、湊湊、茶米茶、呷哺食品、趁燒等多品牌餐飲集團,隨著呷哺集團跨國總部落戶上海,集團將加速國際化轉型,多品牌齊頭并進戰略。下一步,東擴南進擴張策略逐步落實,也將向中國臺灣、中國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進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2%,降幅比1—6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
如此消費環境下,要完成新增門店,對呷哺集團是種挑戰。
8月30日,呷哺呷哺報收3.390港元,跌幅為0.29%,總市值36.82億港元。
同日,上證消費80指數報收5983.08點,跌幅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