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水馬桑的功效與作用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水馬桑根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馬桑又名毒空木、水馬桑、鴨食木、雞瘟柴、馬鞍子等,為忍冬科植物,生長于山坡或山溝中,我國南方各省多見。馬桑果豌豆大小,圓形多肉,未成熟時呈綠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鮮紅色,后漸變為紫黑色,味甜略澀,有劇毒,常被兒童當作桑葚采摘誤食而中毒,甚至引起死亡。非洲土著多用于制箭毒。
馬桑果實內含成分主要為馬桑毒素、羥基馬桑毒素、氫化馬桑毒素等,毒理與印防己毒相似,且更為強烈,它通過***大腦皮層引起興奮、痙攣、嘔吐等一系列中毒癥狀,頻繁的強直抽搐可致腦水腫、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腎等臟器亦受損害。
馬桑果中毒的潛伏期為半小時到三小時,中毒癥狀主要為頭痛、頭昏、胸悶、惡心、嘔吐、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復。嚴重者遍身發麻、心跳變慢、血壓上升、瞳孔縮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強,常突然驚叫一聲,隨即昏倒,接著出現陣發性抽搐,間隙期間病人意識可呈半清醒狀態或昏睡。如見煩躁不安、雙手***等表現,即是再發抽搐的先兆。一般于驚厥停止后意識逐漸清醒恢復,于2~3天后恢復正常。嚴重者可于多次反復發作性驚厥后終于呼吸停止。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迷走神經中樞過度興奮而致心搏驟停。
一旦發生中毒,家長應立即催吐,再取小蘇打(碳酸氫鈉)10克溶于溫開水中灌胃,也可用蛋清灌胃,中毒嚴重者應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希望有所幫助。
TIPS:與之相關的影視作品:《綠箭俠》第三集,主人公在逼問某社會渣滓時被帶此毒的步***擊中。
馬桑為落葉灌木。高可達6米。葉對生,橢圓形至廣橢圓形,基脈3出,無毛。總狀花序。花雜性,雄花序先葉***;花小,花冠紅色或稍帶綠色。瘦果5枚,漿果狀。4—5月開花,7—8月結果。分布于神農架林區各地。生長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灌木叢中。
該藥具清熱解毒、活血、祛風通絡的功效。葉用于燙傷、黃水瘡、腫毒、癰疽等;根用于風濕麻木、風火牙痛、跌打損傷等;樹皮治白口瘡。本品有毒,慎用,我認為不可以泡酒.
桑葚,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上結的一種聚合果,又叫桑果。嫩時色青,味酸;成熟時色紫紅,質油潤,味甜汁多,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黑、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月-6月果實成熟,可直接采食,也可曬干或略蒸后曬干食用。
現代研究證實,桑葚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蘿卜素、維生素、氨基酸及礦物質鈣、磷、鐵、銅、鋅等。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藥,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生津、潤腸通便的功效,還能增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還可以用桑葚做成果汁和釀酒,不但口感好,營養豐富,而且保健作用明顯,符合現代人對健康型飲料、健康型酒的要求。
我認為可以泡酒.
水馬桑枝葉,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半邊月WeigelajaponicaThunb.var.sinica(Rehd.)Bailey的枝葉。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癰疽,瘡癤。
【性味】辛;苦;寒;有毒。
【歸經】心;肺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主癰疽,腫毒;疥癬;黃水瘡;燙火傷;痔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本品有毒,小兒、孕婦、體弱者禁用。
【各家論述】
⑴《草木便方》:治風目,癰疽,腮腫風毒,涂四肢麻木不仁。
⑵《分類草藥性》:治火傷,調香油搽涂。
⑶《重慶草藥》:干葉粉,可以收黃水,止癢,治癢瘡,癩子。酸、澀、苦,涼。有劇毒。清熱明目,生肌止痛,散瘀消腫。用于風濕痹痛,牙痛,瘰疬,跌打損傷,狂犬咬傷,燒、燙傷。
【別名】烏龍須((草木便方》)
【來源】馬桑科植物馬桑的根,冬季采掘。
【性狀】干燥根肥大粗糙,附有部分殘莖,多結節皺紋。表面灰棕色,凹凸不平。斷面木質堅實。氣香,味淡而澀。
【性味】苦,涼,有毒。
①《貴陽民間藥草》:辛苦麻,有大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有小毒。
③《湖南藥物志》:甘酸澀,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風濕麻木,風火牙痛,痰飲,痞塊,瘰疬,跌撲損傷,急性結膜炎,湯火傷。
①《草木便方》:療跌撲,瘋狗毒。
②《分類草藥性》:治牙關風火作痛,散濕熱,九子爛癢(瘰疬),湯火傷。
③《昆明藥植調查報告》:治骨折。
④《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魚骨梗喉,久瘧成痞。
⑤《四川中藥志》:治風濕麻木,癲狂初起。
⑥《陜西中草藥》:清熱明目;生肌止痛,散瘀消腫。治急性結膜炎,角膜云翳,湯火傷,骨折,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刮去外層黑皮,煎湯,0.5~1.5錢;或燉肉。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瘋狗咬傷:馬桑根三錢至五錢。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風火牙痛:馬桑根、地骨皮,燉豬肉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痞塊:馬桑根一錢,仙人掌五錢。燉豬肉吃。(《貴州草藥》)
④治湯火傷:馬桑根皮,去粗皮,研粉調敷。(《陜西中草藥》)收斂口瘡。祛風除濕,鎮痛,殺蟲。根:用于淋巴結結核,跌打損傷,狂犬咬傷,風濕關節痛;葉:外用治燒燙傷,頭癬,濕疹,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1錢;外用適量,水煎或外洗、外敷。因有大毒,一般只作外用。馬桑有毒,尤以果實含有毒物質最多。其有毒成分為馬桑內酯、吐丁內酯等。有毒成分***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迷走神經中樞,增強脊髓反射,引起各種臨床癥狀。
中毒癥狀: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眩暈,驚厥,牙關緊閉,小便失禁,皮膚青紫,眼球上翻固定,瞳孔縮小。解救***:如出現驚厥可肌肉注射***鈉0.1克,10%水合氯醛灌腸,靜脈注射葡萄糖液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痙攣控制后可考慮洗胃,導瀉,服蛋清等。
馬桑中毒的最初癥狀,是在食后0.5~3小時內出現頭痛、頭昏、胸悶、口涎增多、惡心嘔吐、全身瘙癢、疼痛、灼熱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復。嚴重者遍身發麻、心跳變慢、血壓上升、瞳孔縮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強,常突然驚叫一聲,隨即昏倒,接著出現陣發性抽搐,間隙期間病人意識可呈半清醒狀態或昏睡。如見煩躁不安、雙手***等表現,即是再發抽搐的先兆。一般于驚厥停止后意識逐漸清醒恢復,于2~3天后恢復正常,亦有報道于半年內可有計算力降低、言語障礙、發呆、傻笑等精神癥狀。嚴重者可于多次反復發作性驚厥后終于呼吸停止。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迷走神經中樞過度興奮而致心搏驟停。
解救***:
⑴立即進行催吐,再用溫開水反復洗胃,然后取碳酸氫鈉10g,溶解于溫開水中灌胃。之后導瀉,并用蛋清灌胃。
⑵可服用水合氯醛、***鈉等。也可肌肉注射***鈉,或用10%水合氯醛灌腸,如未見效,可吸入少量乙醚(5~15ml),可迅速制止抽搐。另外可酌情應用***阿托品。
⑶靜脈輸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如心搏緩慢或有虛脫現象時,可用苯甲酸鈉***等。
⑷酌情應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
⑸在中毒解救過程中,禁用***類***物,因***類可提高脊髓興奮性;禁用可拉明,因可拉明可促使驚厥;禁用酊劑及其他含酒精的藥物,因其結晶性毒素極易溶解于酒精及其他溶媒中。
⑹連翹、銀花、綠豆煎服。
⑺黑豆30g,蓮蓬蒂15g,水煎即服。
⑻紫河車60g,研為細末,分6次沖服。
⑼甘草60g,水煎服。
⑽知母9g,生石膏60g,甘草24g,梗米12g,水煎分2次服,每4小時1次。
⑾鼻飼甘草、石膏水。
⑿其他對癥治療,補充維生素C、K并大量服白糖。
預防:
⑴桑果毒性劇烈,臨床不用,更要防止兒童誤食。
⑵馬桑葉僅供外用,不作內服,馬桑根刮去外皮按規定劑量煎服,不可超量。
七葉根又稱作“陸英”,性溫,味苦辛,寒。個人建議不宜長期服用。
七葉根又稱作“陸英”,也有地區稱作馬鞭三七、鐵籬笆、走馬箭、蒴藋、落得打、英雄草、苛草、臭草、秧心草、珍珠連、水馬桑、水椿皮、梭草、散血椒、接骨草、排風藤、排風草、掌落根、屎缸杖、小接骨丹、大臭草、八棱麻、烏雞腿、七爪陽姜、七葉黃香、七葉麻、七葉蓮。
中藥陸英為忍冬科植物陸英的莖葉。夏秋季采收,切段,鮮用或曬干。七葉根的功效與作用是祛風、利濕、舒筋、活血。主治風溫痹痛、腰腿痛、水腫、黃疸、跌打損傷、產后惡露不行、風疹瘙癢、丹毒、瘡腫。
希望能夠幫到您!
【藥名】:紅眼貓
【拼音】:HONGYANMAO
【來源】:為千屈菜科植物圓葉節節菜的全草。
【功效】:清熱,利尿,消腫,解毒。
【主治】:治熱痢,水臌,淋病,痛經,痔瘡,牙齦腫痛,癰腫瘡毒。
【性味歸經】:《湖南藥物志》:“苦澀,微寒。”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別名】:水泉(《陸川本草》)、水瓜子菜、紅眼貓(《南寧市藥物志》)、水馬桑(《貴陽民間藥草》)、肉矮陀陀(《貴州民間藥物》)、水指甲、水串(《四川中藥志》)、水豆瓣、紅格草(《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水莧菜《草木便方》【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區。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全年可采。
【拉丁名】:原植物圓葉節節菜Rotalarotundifolia(Buch.-Ham.)Koehne
【考證】:出自于《草木便方》。
【中藥化學成分】:含酚類、氨基酸、黃酮甙。(文章出處:神農網)
好了,水馬桑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水馬桑根的功效與作用、水馬桑的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