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以及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有什么危害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先來看看血小板平均體積是什么??
血小板平均體積(mpv)代表的是外周血中單個血小板的平均體積,也就是血液中所有血小板的體積的平均數.道理很顯然,若mpv偏大,那就是說血液中血小板的體積總體上是增大的;相反,若mpv偏小,那就是說血液中血小板的體積總體上是偏小的.
2.血液科臨床醫師是如何看待血小板平均體積這一項指標??
血液科臨床醫師通常不是孤立地去看待血小板平均體積這一項指標,常常要結合血小板數量的變化來分析.因為這兩項指標的變化常常是同時發生的.單單是出現血小板平均體積的異常,尤其是輕度的異常,在他們看來,一般不具有太大的臨床意義或者說病理意義.
3.血小板平均體積這一指標究竟有何意義??
我們知道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細胞產生的,產血小板型巨核細胞所生成的血小板起初由骨髓中釋放到外周血的時候,其體積是較大的,也就是說是大血小板(相對幼稚的細胞),以后越來越發育成熟了,體積也會隨之變小,也就成小血小板了(相對成熟的細胞).這樣一說,你應該可以領悟到兩點:其一,外周血大血小板多了(也就是mpv增大了),直接就提示這時外周血中的血小板相對偏幼稚;其二,外周血血小板相對偏幼稚(也就是mpv增大了),說明從骨髓新釋放出來的相對幼稚的血小板偏多,從而間接的提示此時的骨髓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功能偏旺盛.總的來說,mpv的大小常常是直接反映外周血血小板成熟情況和間接反應骨髓的造血活躍情況.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某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數量減少但若此時mpv是增大的,那么就反應此時其骨髓在加速產生血小板以補充外周血血小板數量的不足;相反,若某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數量減少并且mpv也同時減少,很明顯,此時骨髓應該要加速造血小板的卻事實上沒有加速,這就意味著骨髓的造血功能被某種因素或疾病或藥物所抑制了,也或許骨髓造血功能已經衰竭了.
4.最后來看你的實際情況應該如何正確分析??
你的mpv較之正常值輕度偏高,其原因我想有三:1.是否存在測量上的誤差?也就是說,本來你的是正常的,而儀器檢測結果卻稍稍偏離了正常范圍.這是因為現在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所測量的結果不一定是絕對的準確,多種因素可以影響其測量結果,這里不想多說.解決的辦法就是多測量幾次,如果每次都高或大多數結果都高,那就可以肯定是確實的增高了.只看一次的結果有時侯會被儀器所誤導.2.統計學上的誤差.我們知道,大凡正常范圍都是在從一大群人中測量并統計出來的,一般來講,95%以上的正常人都是在這一正常范圍內.這也就意味著,還有5%左右的人可能稍稍偏離了此一范圍,可能少于也可能大于此.你是不是就正好屬于這5%中的一個呢?這我也答不上來了.3.如果可以完全去除上述兩種情況,那么,我想你的mpv較之正常值輕度偏高,就只有意味著你骨髓產血小板功能相對偏活躍.但如果你的外周血中血小板本來不少,此時的造血活躍又意味著什么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你骨髓無故的增加血小板的產量呢?有一種可能要想到,就是若你的外周血中紅細胞或白細胞少了(雖然血小板正常),骨髓增加造紅細胞或白細胞以補充其不足,也會使得血小板的產生量同時也增加.但若你紅細胞或白細胞也不少呢?進一步要查下去就很麻煩了.幸好,你的mpv變化并不是太大,查下去我看也沒有多大必要了.我的建議是,你最好定期復查一下血常規,看看在一定的時間內mpv有無太大的變化,再決定下一步怎么辦好了.
平均血小板體積是血常規當中血小板系列的一個檢測指標,它是屬于血常規檢查的項目之一。通常情況下,如果是出現了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這種情況往往有可能說明病人骨髓抑制,可以見于急性白血病的患者進行化療的時候。
另外,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發生脾功能亢進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擴展資料:
平均血小板體積增加見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白血病緩解期、妊娠晚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血栓病等。平均血小板體積減少見于急性白血病化療期、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
受傷或者其他的原因引起血管破損的時候,大量血小板會馬上聚集在血管破損處,聚集成團,形成血栓,堵在血管裂口的地方;另外,血小板還會釋放出促使血管收縮和血液凝固的物質,防止血液從破損的地方流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平均血小板體積
在臨床引起該值降低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再生障礙性貧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細胞受損,巨核細胞不能正常分裂生成血小板,導致平均血小板體積降低;
第二、白血病,約有一半的白血病患者會出現平均血小板體積降低。
對于白血病的治療最常用的就是采用化療的方式,消滅骨髓中增殖的白血病細胞,當病情得到控制以后,血小板平均體積也可以恢復到正常。
擴展資料:
如果說血小板受到了破壞,就會出現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的現象,比如說一些骨髓造血系統方面的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如果出現了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建議進一步到血液科明確檢查,可以了解疾病是否嚴重,然后再選擇合理的治療方式。
血常規中,主要看的幾個指標是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正常的血小板在100-300×10^9/L之間。血小板低時,首先要查清血小板低的原因,如再障、白血病、化療、感染、藥物影響(如肝素、利福平、頭孢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
查清病因針對病因治療,再障可用環孢素或者骨髓移植,白血病病情控制后可恢復,藥物影響需要停用使血小板減少的藥物,脾亢可行脾切除等,需要完善相關檢查,專科治療。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平均血小板體積
好了,關于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和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有什么危害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通過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沒有問題,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