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羅畢8月20日電綜述:中非務實合作助力非洲發展
新華社記者
一方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方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洲。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斗歷程、一致的發展任務將中國和非洲緊緊聯系在一起。
近年來,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各項務實合作碩果累累。中國承建的鐵路、機場、港口、水電站等基礎設施項目遍布非洲,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非洲農產品輸華“綠色通道”、“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等項目穩步推進。在非洲各界人士眼中,中國言出必行,非中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為非洲國家減少貧困、提升工業化水平、促進經濟發展作出顯著貢獻。
“‘一帶一路’給非洲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因靠近布基納法索,加納北部省省會塔馬利是重要的商貿樞紐,但落后的基礎設施制約了這座城市的發展,民眾出行不便、商貿運輸受限。今年3月,一座由中資企業承建的立交橋竣工,極大改善了塔馬利市中心的交通狀況。
加納智庫非洲-中國國際關系中心董事會主席亞當?阿卜杜勒?拉哈曼對建在自己家鄉的這座立交橋贊不絕口:“立交橋竣工那天,民眾擁到橋下拍照、歡呼、慶賀。這是北部省第一座立交橋,不僅改善了當地交通、方便了大家出行,還美化了塔馬利的城市天際線”。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和中非合作框架下,更多中非合作項目在加納落地生根,拉哈曼對中非合作的內涵也有了更深體會。“‘一帶一路’給非洲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拉哈曼說。
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蒙內鐵路幾個月前剛慶祝了通車五周年。這條標軌鐵路連接東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薩和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大大縮短兩地旅行時間,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蒙內鐵路創造了效率、創造了就業,制造商、物流企業及相關從業者都受益匪淺,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肯尼亞鐵路公司總經理菲利普?馬伊恩加說。
肯尼亞智庫“跨地區經濟網絡”今年7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去15年,中國在非洲實施的路橋等基礎設施合作項目正在“真實可見地”改變非洲地貌,幫助非洲國家推進互聯互通建設和市場融合。
“‘一帶一路’建立在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為非中提供多領域合作機遇,經過實踐檢驗,已為非洲發展帶來巨大貢獻。”喀麥隆雅溫得第二大學經濟學家羅尼?恩根奎說。
“非洲可從中國借鑒減貧經驗”
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附近的大馬拉地區,一間6平方米、四壁用棕櫚葉遮陰的菇棚里擺放著兩個長2米、寬1米的畦床,其間星羅棋布地點綴著剛萌出的數十簇平菇。40歲的法蒂瑪用手撥弄著飽滿的灰白色菌蓋,臉上難掩豐收的喜悅。
法蒂瑪是中國援中非菌草技術項目的眾多受益者之一。“我們當地食用的蘑菇都是野生的,以前沒人懂人工種菇技術。如今,我們名氣有了,客戶除了當地人,還有國外的,已經供不應求。”她說。
中非共和國因受多年戰亂影響,失業率高企,貧困人口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約一半人口處于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
菌草技術由中國科學家林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