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的韓國,正面臨可能比全球老齡化最嚴重國家日本還要嚴峻的人口問題。
韓國統計廳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1日,韓國總人口為5173.8萬,比前一年減少9.1萬,降幅為0.2%。這是韓國1949年開始這項統計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據韓媒報道,韓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在1960年達到峰值,為3%,此后便持續下降,1995年起降至1%以下。
對此,首爾科學綜合研究生院大學主任教授黃菲并不意外。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韓國的老齡化、少子化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新聞媒體也經常出現類似話題,所以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也就是人口出現負增長,是早晚的事情。”
韓國統計廳推算,按當前趨勢,到2070年,韓國人口將減少到3766萬人,勞動人口則將從目前的3700萬人縮減至1700萬人。
黃菲強調,人口負增長對一個國家而言最突出的隱患就是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對經濟構成直接的沖擊。目前,韓國新***的人口政策基調已由應對低生育率向適應人口減少時代轉變。
全球最低總和生育率
此前,有韓媒預計,韓國要到2028年才會出現包括外國人在內的總人口數的下降。但是,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導致外國人入境受限,使得總人口數下降的現實提前到來。
而除去外國人口減少的因素,韓國總人口數下降的主因還是出生人口的驟降。
據韓國人口保健福祉協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7月20日聯合發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韓國總和生育率為1.1,與去年和前年的數據持平,排名全球第198位,連續三年墊底。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總和生育率指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的生育子女數,而2.1的總和生育率是維持代際更替、人口穩定的基本條件。
上述報告顯示,盡管日本的新生兒數量也在連年下降,但日本2021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28,依舊高于韓國。
韓國統計廳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韓國新生兒規模為2.0007萬,同比減少1928人(-8.8%)。該數字創1981年起進行相關統計來的新低,也是2016年4月起連續74個月減少。
此外,上述數據顯示,韓國單人家庭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去年這一數字為717萬戶,比前一年增加7.9%,占全部家庭數量的33.4%,首次超過三分之一;兩人家庭數量占比達到28.3%,比前一年增長3.6%。單人和兩人家庭數量合計占比達到61.7%。
早在2006年,英國牛津大學人口學教授科爾曼(DavidColeman)就對韓國人口問題作出預警,由于韓國生育率的持續下跌,韓國可能會成為地球上第一個“自然消失”的國家。
為緩解出生率下降帶來勞動人口減少的危機,韓國***此前試圖推進下調小學生入學年齡等教育改革,比如將小學入學年齡從6歲下調至5歲。韓國***希望通過此舉可以讓青年學生提前畢業,增加勞動力人口;同時,提前畢業就業也可能讓青年婚育年齡提前,這將有助于提高出生率,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但上述方案在征求社會意見階段就遭到韓國民眾的強烈反對。僵持多日之后,上任僅34天的韓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樸順愛引咎辭職,為這一未盡的改革畫上句號。
跑步進入“超老社會”
在人口結構的另一端,韓國已不再“年輕”。上述數據顯示,2021年韓國青少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為11.8%,比一年前下降了0.3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比重從16.0%上升到了16.8%。與2005年(青少年比重19.0%、老年人比重9.2%)相比,青少年比重減少了近一半,老年人比重則接近翻番。
此外,韓國人口平均年齡從2020年的42.9歲上升到了去年的43.5歲,老齡化指數(每100名青少年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在此期間從132.5上升到了143。每100名處于勞動年齡的人(15~64歲)需承擔的贍養老人數量從2020年的22.2上升到了去年的23.6。
按照聯合國相關標準,社會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人比率占7%以上為“老齡化”;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就意味著進入“老齡社會”,超過20%則為“超老齡社會”。
韓國勞動研究院曾在《為引進退休年金制度的最終報告書》中預測到,韓國自1999年開始呈現老齡化態勢,到23年后的2022年將徹底成為“老齡社會”。上述研究指出,法國從老齡化社會轉變為老齡社會的時間大約為115年、瑞典為85年、美國為75年、英國和德國均為45年,即便是當前全球老齡化占比第一(28.8%)的日本也用了26年進入“老齡社會”。
而現實中,韓國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更快。根據韓國***公布的數據,韓國進入“老齡社會”的速度其實用了23年不到的時間。還有韓媒認為,韓國可能在4年內“跑步”進入“超老齡社會”。
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大泉啟一郎告訴第一財經,韓國的出生率多年一直低于日本,未來老齡化速度會迅速上升,估計會在2050年超過日本。
老年人就業率和貧困率雙高
盡管韓國的老齡化速度在加快,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韓國老年人的就業率卻是全球最高。經合組織(OECD)去年末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韓國65歲以上人口的就業率為34.1%,比2019年上升1.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34.1%是OECD成員國平均水平(14.7%)的兩倍多,韓國也因此憑借這一數據在38個成員國中首次排名第一,第二名為冰島(31%),第三名是日本(25.1%)。
黃菲表示,的確在韓國可以看到還在工作的老年人非常多,有白發蒼蒼的老大爺在開出租,有奔忙在小區里的老年警衛員,路邊也隨處可見一些直不起腰的老奶奶在售賣蔬菜和年糕。
“上一任文在寅***時期就大量推動增加‘銀發就業’,讓一些身子骨還硬朗的退休老人干一些快遞分揀、垃圾分揀、社區服務等不是特別繁重的勞動,以獲取一定的生活來源收入,減輕養老的負擔。”黃菲說道。
盡管60歲以上老年人就業的人數在文在寅***時期遠遠超過青年就業的人數,但黃菲認為,這種對銀發就業的扶持僅是“治標不治本”。“一方面,***提供的職位都是屬于‘臨時工’,每個月只有3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00元)的收入,無需每天工作8小時,只是讓這些能夠自理的老年人有事可干,而且也有給他們增加晚年所得的名目,比直接發錢補貼要強得多。”她說道,“但企業可能不太買賬,盡管一些大企業也出現了返聘的個別現象(返聘在韓國大學里還是比較常見的),但企業終究是營利組織,如果退休職工不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那么也沒有余力‘養閑人’。”
有韓媒認為,韓國老年就業率高主要是因為“缺錢”,即老人缺少退休金等收入,不得不上了年紀仍要工作掙錢,不給兒女增添負擔。韓國統計廳去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半數以上(57.7%)超過60歲的老年人仍在靠自己賺取生活費,比2015年的49.7%高出8個百分點。OECD的數據顯示,韓國65歲以上人口的貧困率達43.4%,在OECD國家中最高,是成員國平均水平的近3倍。
對此,黃菲并不認同。她表示,韓國65歲退休以后“再就業”也很普遍,“有很多韓國人的觀念是‘閑著才會生毛病’,所以他們總是找事情做,也不一定是為了錢。”
目前,正面臨“人口懸崖”危機的韓國已開始針對延長或取消退休年齡制度開展社會討論。不過她認為,當前韓國的確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壓力,而且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延遲退休是注定要發生的。“如何給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老年人提供更多施展能力的空間,才是***和企業應該思考的。”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