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8月24日,廣州市發布《廣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力打造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成為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涉海資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綜合開發先行區、海洋產業集群高地和海岸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推動南沙建設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支撐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
展望2035年,廣州將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創新活躍、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顯、海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動南沙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區。
《規劃》從科技、產業、生態、文化、治理和***六個方面提出重點任務:全力打造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彰顯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提升海洋治理效能、拓展海洋***合作格局。
廣州將集聚國家面向南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我國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到2025年,新增涉海行業或部門類實驗室2家,新增涉海科技企業孵化載體1家,涉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350家,涉海有效專利數量年均增長率達到7%以上。
在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方面,廣州重點推動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海洋交通運輸、濱海旅游等海洋支柱產業形成新競爭優勢,加快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現代服務等海洋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天然氣水合物、海洋新材料等潛力產業。打造一批特色化海洋產業集群,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到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
在拓展海洋***合作格局方面,廣州將進一步提升國際航運樞紐能級,拓展藍色伙伴關系,強化涉海資源配置能力。到2025年,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不低于30萬標箱,集裝箱航線數量不少于260條,舉辦國際海洋高端展會5次。重點將南沙區打造成為海洋經濟國際化營商環境引領區。(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