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紋瓣蘭的繁殖方式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紋瓣蘭圖片欣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蘭花怕曬太陽,強光會灼傷葉片和花朵,但可以接受散射光的照射,夏季光線過強時,要進行遮陰,可以搭建遮陰棚或拿到室內采光條件好的位置進行養護,同時每天早晚為植株澆水,每次澆水時水量不宜過多,發現盆底有水流出時即可停止補水。
蘭花怕不怕曬太陽
蘭花怕曬太陽,強光會灼傷葉片和花朵,但可以接受散射光的照射,夏季光線過強時,要進行遮陰,可以搭建遮陰棚或把植株拿到室內采光條件好的位置進行養護。
蘭花的養殖***
蘭花在梅雨季節應搬回室內進行養護,或搭棚遮雨,夏季在清晨、傍晚澆水,每次澆水時水量不宜過多,發現盆底有水流出時即可停止補水,干旱季節,早晚都要為植株噴水,使葉面濕潤,增加空氣濕度。
蘭花怎么繁殖
蘭花主要采用分株的方式繁殖,一般每隔3年分株1次,在春秋兩季時,將長勢好的母株分成數叢,然后把假球莖埋入土中,澆透水后放在陰處10-15天左右即可生根。
蘭花的品種分類
蘭花品種繁多,常見的有紋瓣蘭、硬葉蘭、垂花蘭、蘇葉蘭、冬鳳蘭等,其中紋瓣蘭產自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云南東南部至南部,生長在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
蘭花(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并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1]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在中國有一千余年的栽培歷史。[1]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征,并與“梅、竹、菊”并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1]
植物學史編輯
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后,蘭花已用于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是以采集野生蘭花為主,至于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后,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并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2]
形態特征編輯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于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并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盤上。[3]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蘭花是一種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處就在于它的花結構與眾不同。蘭花結構的奇特是為了適應昆蟲傳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團和唇瓣等,加之,蘭花為兩側對稱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數目減少、子房下位、花形狀、大小和顏色多樣、多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4]
蘭花的特殊構造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圖)
蘭花也有這些結構,不同的是蘭花通常有唇瓣。蘭花有六枚花被(花萼與花瓣區分不明顯,統稱為花被),分為內外兩輪,其中內輪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蟲來傳粉并為昆蟲駐足提供平臺。(圖一)
多數蘭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轉180°。(圖二)
假設子房不扭轉,蘭花就是這樣子的。(圖三)
有花粉團:蘭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團,稱花粉團,作用是便于昆蟲傳粉時把花粉全部帶走,提高傳粉效率。當昆蟲進入下一朵花時,被帶出的花粉團可以自動調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觸到黏性柱頭上,從而完成異花授粉。(圖四)
有蕊柱:除子房外,蘭花的整個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間上分離,促進了異花授粉。(圖五)
有蕊喙:蘭花的柱關和花藥之間有一個舌狀的器官(源自柱頭上裂片),叫蕊喙,是蘭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圖五)[4]
生長習性編輯
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品種分類編輯
蘭花(29種)
圖 片
分布區域
紋瓣蘭
紋瓣蘭(學名:Cymbidiumaloifolium):
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云南東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00-1100米。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布。[5]
硬葉蘭
硬葉蘭(學名:Cymbidiumbicolor):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也有分布。[6]
垂花蘭
垂花蘭(學名:Cymbidiumcochleare):
產中國臺灣(臺北、高雄)。生于陰濕密林中樹上,海拔300-1000米。錫金、印度也有分布。[7]
莎葉蘭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cyperifolium):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巖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也有分布。
冬鳳蘭
冬鳳蘭(學名:Cymbidiumdayanum):
產福中國建南部、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300-1600米。錫金、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
落葉蘭
落葉蘭(學名:Cymbidiumdefoliatum):
產中國四川、貴州和云南。生境不詳。本種在西南諸省區常見栽培,據報告浙江也有發現。[8]
獨占春
獨占春(學名:Cymbidiumeburneum):
產中國海南(崖州、昌江)、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不詳。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莎草蘭
莎草蘭(學名:Cymbidiumelegan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9]
建蘭
建蘭(學名:Cymbidiumensifolium):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云南。生于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10]
長葉蘭
長葉蘭(學名:Cymbidiumerythraeum):
產自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波密、察隅、墨脫)。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1]
蕙蘭
蕙蘭(學名:Cymbidiumfaberi):
產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東部。生于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多花蘭
多花蘭(學名:Cymbidiumfloribundum):
產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巖石上或巖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蘭
春蘭(學名:Cymbidiumgoeringii):
產自中國陜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臺灣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現,尚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虎頭蘭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hookerianum):
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和***東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蘭
美花蘭(學名:Cymbidiuminsigne):
產中國海南(定安、瓊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叢中或巖石上或潮濕、多苔蘚巖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與泰國也有分布。
黃蟬蘭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iridioide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東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巖石上,也見于巖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寒蘭
寒蘭(學名:Cymbidiumkanran):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蘭
兔耳蘭(學名:Cymbidiumlancifolium):
產中國浙江南部、福建、臺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南部、貴州、云南和***東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巖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馬拉雅地區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
碧玉蘭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lowianum):
產中國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300-1900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大根蘭
大根蘭(學名:Cymbidiummacrorhizon):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貴州西南部(興義)和云南東北部(東川)。生于河邊林下、馬尾松林緣或開曠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蘭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mastersii):
產中國云南西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600-1800米。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珍珠矮
珍珠矮(學名:Cymbidiumnanulum):
產自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邱北冬蕙蘭
邱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qiubeiense):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蘭
墨蘭(學名:Cymbidiumsinense):
產中國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果香蘭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suavissim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詳,海拔700-1100米。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種植物民間有栽培,國內一些植物園也偶見栽培。
斑舌蘭
斑舌蘭(學名:Cymbidiumtigrinum):
產云南西部。生境不詳。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也有分布。
***虎頭蘭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tracyan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冊亨)、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和***東南部。生于林中大樹干上或樹權上,也見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200-19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文山紅柱蘭
文山紅柱蘭(學名:Cymbidiumwenshanense):
產中國云南東南部(馬關、文山)。生于林中樹上,海拔不詳。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頭蘭
滇南虎頭蘭(學名:Cymbidiumwilsonii):
此種甚近虎頭蘭(C.hookerianum),但葉較寬,蕊柱較短,萼片與花瓣上有不甚明顯的紅褐色縱脈,可以區別。但上述特征與黃蟬蘭(C.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認為本種可能是它與虎頭蘭之間的雜種。
[3]
分布范圍編輯
中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復雜,植被類型多,因而蘭花資源非常豐富,全國都有分布,但從數量分布上從南到北依次遞減。蘭花在中國分布種類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臺灣省。
中國除了華北、東北、和西北的寧夏、青海、新疆之外,各個省區都有不同種類的蘭屬植物。一般來說,地生蘭多生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如江蘇、安徽、河南等;附生蘭多生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如廣東、福建、臺灣等。[12]
繁殖方式編輯
分株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干。分株后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cm沿口,上鋪翠云草或細石子,最后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
蘭花常用分株、播種及組織培養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
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后,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后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左右,萌動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栽培技術編輯
分盆
滿盆以后進行分盆,一般2~3年1次,以3月至4月上旬(秋蘭),或10至11月中旬(夏蘭、春蘭)進行為宜。分盆時,盆土要干燥些。如是濕泥,則操作不便,容易使根折斷受傷。母株翻出后,輕輕除去泥塊,按自然株分揩,修剪敗根殘葉,注意不可觸傷葉芽和肉質根。然后用凈水將根部洗干凈,放蔭涼處,待根色發白,呈干燥狀時,才可分拆上盆。如天氣漸濕,還須先在陽光下曝曬10分鐘左右,有利蘭花生長。[13]
上盆
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須植于瓦盆,2~3年后方可換入紫砂盆或瓷盆。先在盆底孔上蓋以蚌殼、棕片等,上加粗砂、煤渣和木炭成饅頭狀,約占容量1/3。上加培養土約厚3~5厘米。一般不加基肥。然后將蘭放入盆中,將根疏密排好,加拌好的細土至距盆2~3厘米處為止,將蘭株稍稍提起,高度以假鱗莖上端與土面平齊為準,不可過淺或過深。輕壓盆土,使土與根緊密接觸,再用手指沿盆周圍壓實,以免澆水時造成空洞。最上層若敷一層青苔或碎瓦片,澆水不容易造成板結,并可減少水分蒸發。第一次澆水采用坐盆法,使盆吸足水分。最后將盆蘭放于蔭處約半月至1個月。這段時間須控制澆水,不可太濕。以后放置于半蔭半陽,透風透氣,早上能照到太陽處。盆臺要高1米左右,不能擺在平臺上,以防螞蟻和蚯蚓從盆底孔中進入,影響蘭花生長。培養土可用山上第一層山坡土,或用細沙與壤土3:7加腐殖質堆肥30%拌勻。培養土都要經過篩經消毒處理后使用。[13]
施肥
不施不行,多施、重施更不行。如新蘭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開花。如夏肥太多,則秋葉偏旺,常致明春報葉開花不佳。如秋肥太少,則影響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如平日氮肥太多,葉子太肥,使葉與花的生長營養失調,就會發生不開花或少開花的現象。一般來說,葉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幾次。春分秋分和花謝后20天左右,都是比較恰當的時節。施肥時間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同時每隔20天噴霧磷酸二氫鉀1次,促使孕蕾開花。視葉色施肥,是較妥當的辦法,葉顯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黑而葉尖發焦是肥過多,應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經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糞尿。[13]
澆水
實踐證明,蘭花八分干,二分濕最好,花期與抽生葉芽期,澆水要少些。梅雨季節應搬回室內,或搭棚遮雨。夏季于清晨或傍晚澆水,也不宜太多,秋天澆水量可以酌增。干旱季節,每天傍晚噴霧。噴時要向上噴,則霧點細勻,使葉面濕潤,地面潮濕,增加空氣濕度。有時一日最好噴數次,澆水要從盆邊澆水,不可當頭傾注,不可中午澆。冬季澆水雖可大減,但不是不澆,注意不能讓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澆水致使葉片葉鞘沿濕,待曬干后搬入室內,以免發生腐爛。總之,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為原則。用水以雨水、泉水為好,各種用水均應先取來積蓄在罐中,使水中污染物沉淀,水溫正常,使自來水中氯氣逸盡,然后再澆。[13]
光照
光照是形成花芽的重要因素。蘭花雖然喜涼,但如果常年放在隱蔽處,也很少開花。藝蘭者早就發現,山之陰蘭葉長而花稀,山之陽蘭葉短而花多。因此栽培蘭花必須注意光照問題。在春夏季節,蘭花最好用蘆簾遮蔭,或放置于室內朝東朝南通風的窗口。簾下蘭花宜每半月轉盆1次,使蘭花四面受光,有利于植株均衡生長。到了秋涼時,應將盆蘭從蔭蔽處移出,讓它曬上午半天的太陽,但要注意秋不干。冷天放室內南窗下越冬,但不必過暖,最好加蓋塑料薄膜罩,以保持葉面適當濕度。至于防治病蟲害,如發生褐銹病、白絹病,用0.5%石硫合劑治療。如有蟻巢,則可將盆浸于水中驅之。[13]
場所
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蔽蔭
蘭花多屬于半陰性植物,多數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陽光促進其生長。4月下旬以后要適當遮蔭。夏蘭、秋蘭中直立性葉的品種最好放在蔭蔽處的南面,使其適當多受陽光;垂葉性的秋蘭和春蘭,每天以受兩小時的光照為好。從6月開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如用蘆簾可以用密簾或兩層稀簾。10月以后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推遲蔽菜,但中午前后仍需注意做好蔽蔭工作。
防雨
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下雨。在霉雨季節,特別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陣雨。如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應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否則會使蘭花損傷,甚至爛根枯死。如果陣雨后接著又出太陽,需及時蔽蔭,以免地上熱氣上升影響蘭花生長。雨水多的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的階段,如盆土太溫會引起葉芽生長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時,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調節盆土濕度。
主要價值編輯
觀賞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古人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于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置幾盆蘭花,點綴室內,頓覺生意盎然,花開之日,清香陣陣,會使你感到生機勃勃,心曠神怡。[14]
食用
蘭花香氣清洌、醇正,蘭花多用于茶,也可用來熏茶;還可做湯等菜肴。[15]
藥用
據記載,蘭花全草均可入藥。其性平,味辛、甘、無毒。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應用于臨床內、婦科諸癥。根可治肺結核、肺膿腫及扭傷,也可接骨;蘭花花梗可治惡癬。[15]
建蘭根煎湯服,據說為催生勝藥,葉治百日咳、可治虛人肺氣(一作肝氣),果能止嘔吐,種子治目翳。蕙蘭全草能治婦女病;春蘭全草治神經衰弱、蛔蟲和痔瘡等病。素心蘭花瓣可以催生。蕙蘭的素心花瓣陰干亦能催生。
植物文化編輯
市花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愛蘭、養蘭、詠蘭、畫蘭,古人曾有“觀葉勝觀花”的贊嘆。人們更欣賞蘭花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蘭花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征,與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國十大名花評選中,蘭花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蘭花被中國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龍巖市、臺灣省宜蘭市、貴州省貴陽市、云南省保山市選定為市花。[16]
詩文
《孔子家語·六本》商即:孔子的學生子夏、子貢,都是孔子有名的門徒。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養將日有提高;子貢喜歡同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相處,因此他的道德修養將日見喪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舉了一系列比喻,說明交友和環境對人品性的影響作用,最后以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芷蘭之室是說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成為一個頌蕙芷的成語。他還將夫蘭(夫蘭:蕙蘭和白芷稱為一對,合名:蕙芷)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
《孔子家語·在厄》:芷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勞而改節。
《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
《周易》:同心之言,其嗅加蘭。
洞庭第一長聯中所云:沅芷南芬,澧蘭北秀。
晉陶淵明《飲酒》
梁宣帝《蘭詩》: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唐李白: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
唐崔涂《幽蘭》
唐顏師古《幽蘭賦》
宋向子湮泳石斛蘭《浣溪沙》
元余同麓《詠蘭》
明朱熹《蘭澗》
明張羽《著色蘭》
明孫克弘《蘭花》
明徐渭《蘭》
明陳汝言《蘭》
清劉灝《廣群芳譜》
清鄭板橋《折枝蘭》
清康熙《詠幽蘭》
清秋瑾《蘭花》
朱德《詠蘭》
潘天壽《題蘭石圖》詩
蘭花在中國是非常珍貴的觀花植物,大部分地生蘭都原產于中國,并且每年蘭花還在不斷的發現和培養新的品種出現。小編就為你介紹一下蘭花品種中比較主要的五種中國蘭花。
蘭花
一、春蘭:春蘭又名草蘭、山蘭。春蘭分布較廣,資源豐富。花期為一年的2-3月,時間可持續1個月左右。花朵香味濃郁純正。名貴品種有各種顏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從瓣型上來講,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二、蕙蘭:蕙蘭根粗而長,葉狹帶形,質較粗糙、堅硬,蒼綠色,葉緣鋸齒明顯,中脈顯著。花朵濃香遠溢而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三、建蘭:也叫四季蘭,包括夏季開花的夏蘭、秋蘭等。四季蘭健壯挺拔,葉綠花繁,香濃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強,易栽培。不同品種花期各異,5-12月均可見花。
四、寒蘭:寒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東以及西南的云、貴、川等地。寒蘭的葉片較四季蘭細長,尤以葉基更細,葉姿幽雅瀟灑,碧綠清秀,有大、中、細葉和鑲邊等品種。花色豐富,有黃、綠、紫紅、深紫等色,一般有雜色脈紋與斑點,也有潔凈無暇的素花。萼片與捧瓣都較狹細,別具風格,清秀可愛,香氣襲人。
五、墨蘭:墨蘭,又稱報歲蘭、拜歲蘭、豐歲蘭等,原產于我國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臺灣、海南等。我國南方各地特別是廣東、云南的養蘭人最喜栽培與觀賞。
蘭花的種類非常多,但觀賞栽培較多的是蘭屬、卡特蘭屬、石斛蝶蘭屬、蝦脊蘭屬、萬代蘭屬、兜蘭屬、貝母蘭屬、杓蘭屬、獨蒜蘭屬等當中的一些種。
蘭屬稱國蘭,常見栽培的有20多種。首先是春蘭,我國名蘭主要是春蘭栽培品種,如“宋梅”、“彩云”、“鄭同荷”、“龍字”、“翠一品”等。二是線葉春蘭,瓣型以荷瓣型居多,花色有純白、桃紅、綠色,香味清幽,常見名種有元旦蘭、大理素心蘭、蓮瓣蘭等。三為蕙蘭,花期3-4個月,常見的有“大一品”、“金岙素”、“程梅”、“上海梅”、“翠蝶”、“溫州素”等。四是建蘭,又稱四季蘭,廣東栽培較廣,常見的有彩心建蘭和素心建蘭,彩心建蘭包括“銀邊蘭”、“溫州建蘭”、“永安蘭”、“大青”、“銀邊大貢”、“青梗四季”、“龍溪建蘭”等。素心建蘭包括“金絲馬尾”、“金邊仁化”、“大鳳尾素”、“上杭素”、“十八學士”、“魷魚”、“大仁化”等。五是春劍蘭,常見有“軟葉春劍”、“通海劍蘭”。六為墨蘭,又稱報歲蘭,常見品種有“小墨”、“徽州墨”、“江南企劍”、“落山墨”等。尤以葉片邊緣有王色或白色線條的墨蘭較好。七為寒蘭,通常以花被顏色分為青寒蘭、青紫寒蘭、紫寒蘭、紅寒蘭等。
蘭屬植物其它還有套葉蘭、硬葉蘭、冬鳳蘭、多花蘭、臺蘭、象牙蘭、虎頭蘭、碧玉蘭、黃蟬蘭、莎草蘭、兔耳蘭、紋瓣蘭、大根蘭等。
另外,還有很多稱為洋蘭的蘭花,它們花色艷麗,但無香味,如***蘭、嘉德麗亞蘭、蝴蝶蘭、石斛蘭、拖鞋蘭、萬代蘭等。它們都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深受人們喜愛。
我知道的變異蘭花最難求,因而也最名貴,例如在臺灣發現的“大屯麒麟”,花瓣分3重疊連,恍如花中有花,極為新奇耐看,令人玩味不已。
一說到蘭花,總能讓人想到“高雅、清幽、暗香浮動”,總之是什么好詞都往它的臉上貼。不過,你知不知道,在全世界現存的20000多種蘭科植物中,有1/3都干著坑蒙拐騙的事情。它們從來不遵守,“我出花蜜,你傳粉”這個動物植物社會的經營規范,而是利用靚麗多姿的色彩,或是香甜誘蟲的氣味將昆蟲勾引過來。這些可憐的蟲子不僅要幫蘭花完成傳播花粉的工作,還拿不到分毫工錢。更讓人詫異的是,有些蘭花的騙術伎倆在我們看來非常簡單,甚至可以用粗劣來形容,但是它們的效果都不錯,誘使無數昆蟲為蘭花義務勞動。這樣的結果很難用一般的合作競爭來解釋,以至于我們的進化生物學鼻祖——達爾文老先生怎么都不相信蘭科植物中混有騙子。蘭科植物究竟有哪些花招能引誘病迫使昆蟲就范,這些傳粉昆蟲是不長記性的糊涂蛋嗎?進行欺騙傳粉的攬客植物,難道只是為了少給昆蟲一點點口糧?如果,昆蟲都不上當,這些欺騙性植物又該如何應對呢?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慢慢地浮出水面。食***餌“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我想這間屋子里擺放的肯定不是蕙蘭。那種濃烈的香氣不管聞多久,仍舊會重重地撞擊你的嗅覺神經。記得一次同我的導師羅毅波先生出野外去貴州考察時,剛走到一座石山的山腳,他就說,“這山上有蕙蘭在開花呢”。可是環顧四周,那里有蕙蘭的影子。結果,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果然有一叢綻放的蕙蘭,用香甜的氣味牽住我們的鼻子。不過,這種香甜的味道顯然不是為取悅人類準備的。蕙蘭的香氣中包含了乙酸乙酯等花朵香氣的常用成分,它們是中華蜜蜂尋找食物的常用路標,只是蕙蘭的。在隨后的觀察中,每每發現受到氣味引誘的中華蜜蜂像受到酒香勾引的醉漢一樣搖擺著沖向蕙蘭的花朵。不過,香味并不是一個精確的信號,怎樣讓被引誘的蜜蜂乖乖地上勾呢?蕙蘭還偽造了***的招牌。就是花瓣上那些栗紅色的斑點,在我們看來影響花朵美容的斑點卻是蜜蜂等昆蟲的最愛,因為它們就代表有食物。蕙蘭(CymbidiumfaberiRolfe)如果你覺得百合花上的斑點有礙純潔,那就錯了,毫不夸張的說,這些斑點的存在才招來了采集花蜜的蜜蜂,完成了傳播花粉的過程,促成了百合花的愛情姻緣,這么看來,叫它們愛情斑點也不過分。于是,這個通用的花蜜標志被蕙蘭盜用過來。你可能會想,這樣的盜用標志就不會被蜜蜂識破?通常工蜂的生命只有五六個月,每天還要完成高強度的花粉花蜜采集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機會去學會識別復雜的信號。迅速找到食物是蜜蜂生存的根本,連分辨真假的時間都沒有,還好大多數植物都會給傳粉蜜蜂提供一些花蜜和花粉作為回報。每每看到蜜蜂精準地降落在蕙蘭的花瓣上,然后悻悻離去,真是感慨蕙蘭手法高明,同情蜜蜂的生活不易。受騙的不只是中華蜜蜂,在貴州的喀斯特石山上你會碰見同樣吝嗇的小葉兜蘭。它只有一個手法就是顏色-亮黃色的退化雄蕊分外醒目,沒有香氣,沒有斑點,僅僅是黃色就足夠了。如同我們看到紅色廣告牌上大寫的“M”(最近被換成黑底了),就知道有吃的。紅色和黃色是人類食物的主色調,而黃色則是成年食蚜蠅(幼蟲是吃蚜蟲的)的最愛,這代表了花粉的顏色。特別是雌性食蚜蠅對黃色情有獨鐘,因為它們要從花粉中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才能生兒育女。甚至是涂成黃色的實驗圓盤對它們也有強大的吸引力。小葉兜蘭(Paphiopedilumbarbigerum)小葉兜蘭顯然深黯此道,在顏色騙術上做到了極致,只有一個碩大的黃色雄蕊,沒有多余的顏色和氣味標志了。看到了這個標志的食蚜蠅自然是執著地上前擁抱了,也就心甘情愿地為小葉兜蘭做苦力了。比起這些簡單的食物誘惑,性的誘惑似乎更加強烈,也更***細致一些,畢竟挑選伴侶要比吃喝更挑剔。眉蘭將自己的花朵偽裝成雌性胡蜂,連胡蜂身上的根根絨毛都在花瓣上偽裝了出來。不僅如此,眉蘭還在花上“抹”上雌性胡蜂的體香,更讓那些來求愛的家伙神魂顛倒,甚至不惜把***都貢獻在了花瓣上。更絕的是,成功受粉的眉蘭直接變了一種讓胡蜂不爽的氣味,從少女體香變成了老奶奶味道,閉門謝客了。角蜂眉蘭(Ophrysspeculum)把苦力騙來了,還不算完,一不小心露出馬腳,昆蟲肯定會頭也不回地飛走。騙子蘭花早就想到了這點,專門配備了強迫昆蟲苦力傳粉的裝置。在紋瓣蘭的花瓣上會有一些縱向的縱向的條紋向花內延伸。在蜜蜂看來,這些條紋就是將它們引向花蜜的路標,順著路標走準沒錯。可惜最終也嘗不到一絲甘甜,當它們悻悻離開的時候發現問題來了,本來唇瓣在它們降落時被壓下來,尋蜜通道的入口會變得很寬松,隨著蜜蜂向前拱,重心位置改變后的花瓣微微抬了起來,把蜜蜂緊緊地夾在唇瓣和蕊柱之間,這時花粉塊就會借助粘盤緊緊地貼到它們背上。在經過一番激烈的七扭八歪之后,蜜蜂終于逃出了變狹窄的通道,只是背上已經多了一件貨物。在紋瓣蘭開花的季節,我們經常能看到背著花粉塊的苦力在這騙子花朵間飛來飛去,尋找那口虛無的甘甜。只要它們執著地拱下去,紋瓣蘭就沒事偷著樂去了。紋瓣蘭(Cymbidiumaloifolium)比起紋瓣蘭,小葉兜蘭的陷阱設計得更為精致。說是陷阱一點都不過分,這個帽盔一樣的唇瓣就是為食蚜蠅量身定制的,剛剛不能展開翅膀,也剛剛好不能夠到陷阱的邊緣。還好這個陷阱里面沒有消化液。小葉兜蘭不像豬籠草那樣血口大開。它要做的只是讓食蚜蠅搬運花粉。如果是把你關在一個有天窗的屋子里,你會怎么想呢?當然是從天窗奪路而逃了。食蚜蠅也是這么想的。這個天窗就在陷阱的背面,當然小葉兜蘭是不會讓食蚜蠅白白逃走,它們在天窗通道里安裝了花粉和柱頭,每個從此處逃出的食蚜都要將在上一朵花上裝載的花粉抹在柱頭上,再從雄蕊處裝上新的才能獲得自由。有了這些機關,即使騙術略顯拙劣,騙子蘭花也能搞到傳粉的苦力。不過,拙劣的騙術總有被戳穿的時候。昆蟲都精明了,蘭花該如何應對呢?高風險,高收益?!跟很多傳粉生物學家一樣,我經常在想,這些招搖撞騙的蘭花究竟能得到什么好處呢?難道僅僅是為了省下生產花蜜所需的能量嗎?在后來的觀察中,我逐漸發現“節省”并不是一個解釋蘭花行騙的好理由,畢竟欺騙也是需要代價的。這完全是個賭徒行為,蟲子總歸會識別出那些有花蜜的植物,何況就像上文提到的,有些蘭花的騙術著實低級,昆蟲很容易被分辨出來,只要上過一次當,就會遠離蘭花,珍愛生命去了。每次看見那些,從兜蘭里鉆出來的食蚜蠅或者熊蜂都顧不上喘口氣,只是清理一下翅膀,迅速地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了。正是這個原因,干著欺騙活動的蘭科植物的結實率都很低,大部分都在10%上下,特別是杓蘭(Cypripediumcalceolus)的結實率只有2%。杓蘭(Cypripediumcalceolus)有的研究人員認為,為了彌補拙劣騙術的不足,欺騙性蘭花只能多開花,開大花了——把圈套設得密集一些、醒目一些,總歸是要有糊涂蟲撞上來的。可是開花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就拿硬葉兜蘭來說,一個山頭可能分布有上千棵植株,但是一年能開花只有百八十朵;即使是在溫室里面,好水好土伺候,隔年能開花就已經很不錯了,對植物來說開花可是要消耗大量養分的,甚至可以說是“傷筋動骨”的活動。反過來看,杓蘭為了2%的結實,讓其余98%的花朵來陪著走過場,這也過于大手筆了吧。在廣西北部見到帶葉兜蘭的密集的花朵瀑布之后,更加深了我對“節約資源說”的懷疑。為了節省花蜜,浪費如此數量的花朵,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這些騙子蘭花的身后似乎另有隱情。帶葉兜蘭(Paphiopedilumhirsutissimum)要知道,2/3的蘭科植物還是選擇了給傳粉者提供好處。云南石仙桃就是這樣的一種蘭花,它們與帶葉兜蘭和紋瓣蘭比鄰而居,當然,蜜蜂們更喜歡在云南石仙桃上面的活動很長時間,盡可能地吸掉最后一滴花蜜,它們會在一串花上(一個花序)來回尋覓。表面上看起來,“忠誠”(對花蜜的忠誠)忙碌的蜜蜂能更多地為植物傳遞花粉,傳宗接代,云南石仙桃的花蜜也沒有白出。然而,事情也并非總是那么愉快。這些在一個花序上來回吮吸的蜜蜂很可能只是把一朵花的花粉從一朵搬到同一花序另一朵上,結果就是造成了石仙桃的“近親結婚”。如同人類近親結婚會提高生育畸形后代的風險一樣,近親授粉的花朵產生的后代大多也是孱弱的。而騙子蘭花在這點上似乎更加精明。云南石仙桃(Pholidotayunnanensis)如果你能仔細觀察到一只從從兜蘭里鉆出來的食蚜蠅或者熊蜂只是清理一下翅膀,迅速地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了,就能體會到這些蘭花比省去花蜜更遠大的謀略。那些帶著花粉慌張逃離的昆蟲恐怕要飛出不短的距離,才能“捂著胸口”安下心來歇歇腳。如果還有下一次被騙的可能,只能把花粉貢獻給距離第一次上當很遠很遠地方的那株蘭花了。于是,狡黠的蘭花得到了莫大的好處,長距離的遠緣雜交獲得了高質量后代。雖然,雜交種子的適應性和生活力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目前已經有證據顯示,同提供好處的蘭花相比,欺騙性蘭花的種群之間確實存在更強的基因交流,而那些添加了花蜜的欺騙性蘭花則面臨著更多地同株授粉,這至少可以比那些在一個花序上自交的蘭花有更多地組合的機會。更多的組合意味著更多地選擇希望。看到這里,肯定有讀者會問,雜交是好,可是面對2%的結實率,騙子蘭花也需要有個艱難的抉擇吧,稍有閃失不就全軍覆沒了。為了提高后代的質量而冒斷子絕孫的風險,那可就劃不來了。這個不用擔心,蘭科植物之所以能選擇騙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有特殊的生殖構造,首先是花粉被打包成塊,這樣被騙的昆蟲在花朵上活動的時候,就會帶走大量的花粉,里面的***足夠同相當卵子約會。更讓人叫絕的是,蘭花會利用黏液、粘盤之類的東西把花粉牢牢地固定在傳粉昆蟲的背上、頭上等“無法撓到的后背處”,這些傳粉昆蟲想打這些花粉的主意根本沒門。當然,等待這些***的是子房中數量相當的胚珠,兩者結合自然會產生海量的種子,一般來說每個成熟的蘭花果實里都有上萬粒種子。看到這,你大概明白了吧了,騙子蘭花就是在進行一場場豪賭,這中間失敗很多,但是一旦中彩,開出的往往就是“五百萬大獎”了。進化:騙術升級還是選擇“從良”從傳粉者的角度看,同欺騙性蘭花打交道可是個高危行為。在野外觀察中,我經常看到那些誤入帶葉兜蘭和小葉兜蘭陷阱食蚜蠅被活生生地卡死在出口處。也許,它們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也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眼前飄蕩著噴香的花粉和甘甜的花蜜吧。自然界的生存是殘酷的,不能精準地識別陷阱,可是有性命之憂的。于是,笨的蟲被卡死,從而被自然選擇的力量清除了,昆蟲群體的識別能力的提高。騙子蘭花又該如何應對呢?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從良,回過頭來給傳粉者提供花蜜。在進化歷史上,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比如南非Disa屬植物中就有很多這樣搖擺的成員。通過分子系統學研究發現,在進化歷程中既有從有花蜜變成無花蜜的種類,也有從無花蜜再度提供花蜜的種類。也有研究者認為,蘭花拙劣的騙術,本身就是一種對自身的保護。那些數量有限的幾次欺騙,不會讓那些呆瓜傳粉者滅絕,并且只要能成功騙幾次就足夠了。于是,像春蘭、蕙蘭、硬葉兜蘭這樣的蘭花都選擇在早春或者冬季開花,先來跟那些無花可采的年輕昆蟲親熱一下,也不至于影響呆瓜昆蟲的繁殖。從這點來看,這些騙子蘭花也算得上是張弛有度了。當然,也有些騙子蘭花要一門心思走到黑了。我們再把目光投向兜蘭。像硬葉兜蘭和小葉兜蘭這樣依靠食物信號來欺騙昆蟲的種類,得手的機會畢竟有限,結實一般都不會超過20%。于是乎,有些兜蘭開發出了更強的損招,那些一個個貌似蚜蟲的黑色突起,甚至連根根黑毛都長全了。食蚜蠅媽媽可以拒絕花粉花蜜的誘惑,但是它們卻無法抗拒下一代的食物對它們的吸引,每個食蚜蠅媽媽都想為孩子準備好足夠的蚜蟲,讓它們一孵化出來就有足夠的蚜蟲大吃大嚼。結果就是,很多食蚜蠅媽媽都中了長瓣兜蘭的圈套。而長瓣兜蘭以90%的結實率傲視由同種食蚜蠅傳粉的小葉兜蘭。至此,蟲和花沒有和解,它們的爭斗依然要繼續下去。長瓣兜蘭(Paphiopedilumdianthum)如果把欺騙性蘭科植物發到進化的歷史上進行評論,我真不知道該說它是先進,還是落后。畢竟,它們的風險和收益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當然,我也不是說那些老實本分的蘭花就是低等的懦夫,它們的生存技能一樣強悍。可以肯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在這個自然界中,并沒有十全十美的生存方案,只有適應環境的制勝妙招。(史軍)
北方好養的蘭花品種
北方好養的蘭花品種,蘭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植物,蘭花的養殖一般是在南方比較多,所以對于蘭花的養殖在北方也是有相應的品種的,那么以下分享北方好養的蘭花品種。
北方好養的蘭花品種1
北方好養的蘭花品種有小桃紅、鐵骨素、紅一品、綠云以及金絲馬尾,其中小桃紅、鐵骨素和紅一品、金絲馬尾屬于建蘭品種,可以四季開花,花香清淡,而綠云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可以適應北方寒冷的天氣,所以比較適合北方養殖。
北方哪些蘭花好養
1、小桃紅
北方小桃紅蘭花好養。小桃紅蘭花屬于建蘭品種,其葉片顏色為淺綠色,花朵較小,花瓣上帶有細小的斑點,花香清淡。而且小桃紅開花時,花量較大,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比較適合養殖在園林或者庭院中。
2、鐵骨素
北方鐵骨素蘭花好養。鐵骨素蘭花也是建蘭中一類品種,其葉片質地較硬,且顏色為深綠色,花開為白色,花量少,但花香濃郁。而且鐵骨素蘭花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容易養活。
3、紅一品
北方紅一品蘭花好養。紅一品蘭花也是建蘭中的一種,其葉片較厚,顏色為深綠色,開花時花朵顏色為紅黃漸變色,花量較少。在養護紅一品蘭花時,可以為其提供無污染的天然水,保持土壤處于濕潤狀態。
4、綠云
北方綠云蘭花好養。綠云蘭花又稱為春蘭皇后,其花朵在每年的春季***,花色呈現綠色,一朵花上含有八片花瓣,觀賞性較強,但是耐寒性較差,所以在冬季需要將其放入室內養護,以免綠云凍傷死亡。
北方好養的蘭花品種2
蘭花不僅花色豐富多樣,它的品種也比較多,在生活中常見的蘭花品種主要有蕙蘭、多花蘭、春蘭、寒蘭、墨蘭、龍舌蘭、建蘭、豆瓣蘭、蝴蝶蘭、果香蘭,不僅在開花時候帶有濃郁的香味,其觀賞性也是較高的。
1、蕙蘭
惠蘭是蘭花品種中的名品,自古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花期在9~10月,惠蘭最大的亮點就是脈絡清晰透明的葉片,在強光下可進行反射作用,還有對強光吸收的功效。
2、多花蘭
蘭花的花色多樣,它的品種也較多,多花蘭是常見的蘭花品種大全之一,它屬附生植物,花色多為紅黑色,花型纖長,呈橢圓形,花期一般在3~4月,耐旱且防寒,管理得當可越冬,是花卉市場上較為常見的蘭花品種,受到很多愛花人士的偏愛。
3、春蘭
春蘭是中國花卉種植史上最悠久的.一種蘭花,它的植株小巧纖嫩,花姿高潔素雅,花期在秋季,古時候開始就是詩人畫家筆下常見之物,被賦予了深厚的中華文化精神,也是很多美好德行的象征。
4、寒蘭
寒蘭枝葉修長,花色艷麗而又多變,香味清幽,是我國的名品蘭花,多生長在海拔在200~2000米的林中,花期在8~12月,耐寒性不強,入冬以后要放在室內種植,否則易發生凍害。
5、墨蘭
墨蘭的花色艷麗奪目,花型多姿優雅,有香氣且醇濃,是愛蘭之人的首選,花期多在秋季,多生長在海拔較高的灌木林中,喜愛溫暖濕潤的生長環境,在我國南方城市分布范圍較廣。
6、龍舌蘭
龍舌蘭的株形比較高大,它的花序為頂生狀態,在開花時候花形美麗十分壯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我國庭院主栽的植物之一,并且它的莖葉可以食用,也是用來***麻袋或者繩索的主要材料之一。
7、建蘭
建蘭也是蘭花的常見品種,屬于地生植物,它的花苞藏于葉片基部之內,葉形明亮且有光澤,花瓣主要為橢圓形或者卵狀橢圓形,一般是在每年的6~10月份開花,不僅觀賞性強,它的藥用價值也很高。
8、豆瓣蘭
豆瓣蘭是蘭花的優良品種,同時它也是春蘭的一個變種,株形和春蘭比較相像,花朵上的花瓣較厚,葉莖挺立且生長健壯,在開花時候沒有什么香味,一般是在11月底開花,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結束。
9、蝴蝶蘭
蝴蝶蘭是典型的附生性蘭花,在生長的時候其白色的氣根會露在外面,它的莖部很短,葉片為肉質,每個花苞上有3~4玫葉片,表面為綠色,呈橢圓形、長圓形或者鐮刀形,一般在新春季節開花,被很多人稱為“洋蘭王后”。
10、果香蘭
果香蘭是常見的蘭花品種,它的葉片通常為5~6片,花苞比較小,在開花的時候花朵分布的比較密集,帶有水果的清香味道,一般是在每年夏季的7~8月份開花,花色豐富典雅,在我國多個地區都有栽培。
除了以上10種外,常見的還有翡翠蘭、石斛蘭、紋瓣蘭、莎草蘭、硬葉蘭、黃蟬蘭、垂花蘭、莎葉蘭、鬼蘭、冬鳳蘭、落葉蘭、邱北冬蕙蘭、獨占春、長葉蘭、多花蘭、素冠荷鼎、虎頭蘭、美花蘭、兔耳蘭、蓮瓣蘭、碧玉蘭、大根蘭、大雪蘭、珍珠矮、斑舌蘭等,各自有著不同的欣賞價值。
好了,關于紋瓣蘭的繁殖方式和紋瓣蘭圖片欣賞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通過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沒有問題,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