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支外觀普通的簽字筆牽出黑色產業鏈
來源:法治日報
插座、充電寶、水杯、手表、打火機……這些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用品,卻有可能是經過偽裝改造后的***設備,隨時隨地***你的隱私。
今年1月,一支黑色的按壓式簽字筆“走入”***機關的偵查視野——山東省棗莊市***局近日按照***部“凈網2022”專項行動統一部署,對涉嫌非法生產、銷售竊聽專用器材的張某進行偵查。
“這款筆外觀上和普通的簽字筆沒有什么區別,也可以正常地進行書寫、換筆芯等。”棗莊市***局網安支隊副大隊長楊陽說,張某制售的簽字筆雖然對***偷錄功能進行了“巧妙”的偽裝,但經鑒定確屬竊聽、竊照專用器材。
在掌握了張某的犯罪事實后,***機關立即對其實施抓捕。經審訊,張某對其通過互聯網非法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本著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的打擊目標和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的偵辦要求,棗莊市***局網安支隊聯合臺兒莊***分局成立專案組,全力攻堅此案。專案民警在順線追蹤中,逐漸確定了其他嫌疑人的身份信息,一個以司某、龔某為首,輻射全國的非法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網絡犯罪團伙漸漸浮出水面。
今年2月專案組組織20余名警力,分別赴廣東汕頭、湖北襄陽等地,抓獲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銷售團伙犯罪嫌疑人司某、龔某等6人,打掉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非法生產窩點2個、銷售窩點2個,現場扣押偽裝成充電寶、打火機、插座、燈泡、手表、眼鏡、車鑰匙、充電器、紐扣、數據線、掛衣鉤、紙巾盒等物品的竊聽、竊照專用器材20余種、1000余件。
隨著嫌疑人相繼到案,專案組繼續深入追查相關器材零部件來源。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梳理出一個涉及全國多個省份的特大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犯罪團伙的基本框架脈絡。
該團伙呈網狀分布,其生產窩點集中在深圳、東莞等地的工廠,銷售則以深圳市某電子數碼市場為集散點,線下在市場內設置攤位,以安防器材的名義銷售,線上則在一些電商平臺開設店鋪進行銷售。專案組成員精心研判,抽絲剝繭,進一步梳理出涉及非法生產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上線及廠家共10余個,銷售商、代理商200余人。4月下旬,在鎖定各環節犯罪嫌疑人后,專案組決定再次開展集中抓捕行動。時值全國疫情多點散發,棗莊、臺兒莊兩級***機關抽調80余名警力,克服困難,分赴深圳、東莞集中開展收網行動。到達深圳后,專案民警馬不停蹄、兵不卸甲立即展開工作。在廣東***機關的密切協作下,一舉打掉了以李某一、馬某為首的非法生產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犯罪團伙,打掉以李某二、趙某為首的非法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45名。專案組現場扣押竊聽、竊照器材2萬余件,各種組裝原件、工具4萬余件,一舉搗毀生產、存儲、銷售窩點12個、涉案價值5000余萬元,取得重大戰果。據棗莊市***局網安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黃曉巖介紹,經進一步深挖查明:近年來,犯罪嫌疑人李某一等人為非法牟利,成立多家公司,大肆招攬員工,從技術開發、電路板生產、組裝焊接、銷售發貨等環節流水作業、公司化運作,形成了一個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特大犯罪網絡。這些公司勾連緊密,生產銷售的非法產品外觀涵蓋了充電寶、插排、煙霧報警器、水杯、紙巾盒、掛鐘等20余種日常生活用品,銷往全國多個地市。經審查,這些公司通過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非法獲利達1400余萬元。
目前,52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棗莊***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提醒
廣大網民切勿購買竊聽竊照專用器材,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后果的,涉嫌構成違法犯罪。***器材可能被偽裝成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個人隱私的保護,出行住宿要注意對周邊環境的觀察,如果發現個人隱私被偷窺傳播,要第一時間報警,以便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董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