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文竹毫發無傷變2盆和文竹不長新葉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文竹毫發無傷變2盆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竹是從生株,會源源不斷在花盆中長出新株文竹,一直長長得多了,種文竹的花盆就裝不下了,這個時候那就需要分盆,讓文竹一株變成多株。
那文竹怎么一株變多株呢
第一:把花盆中的文竹輕輕拿出來,注意要請拔輕放千萬不要傷到文竹的根和系。
注意不要傷到文竹的根
第二:把文竹根部的泥土要用水洗干凈。
去掉根部泥土
第三:我們通過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文竹的根系有一些分生的節點,在這里用手慢慢一掰就能分開,假如掰不開,千萬不要用大力氣去掰開,那可能是找錯了。
注意仔細進行觀察
第四:在文竹掰開的的傷口處涂抹一些多菌靈,然后就放在陰涼通風位置進行晾干。
注意在傷口涂抹多菌靈,利于傷口恢復,再生根
第五:晾干之后呢,每株文竹都要分開進行盆栽。
以上五點就是文竹怎么一株變多株的解決辦法,養文竹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文竹分盆的***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上盆前的準備:綠葉營養土、陶顆粒或小石子兒、園林珍珠巖、粗沙。
2、將盆底放上4,5厘米高的陶顆粒,沒有陶顆粒就放小石子兒,能有效防止盆底積水造成爛根,顆粒之間的見隙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呼吸;盆底必需要有出水孔。
3、將營養土,珍珠巖,粗沙按6:2:2的比例混合。文竹不喜大肥,不需要放底肥。
4、將文竹根坨帶原土壤放入盆中,在加土的同時輕輕拍盆身。不建議洗根裸根上盆。
5、上好盆后,澆透水(定根水,讓氣泡放出,根系和土壤結合好),放通風蔭涼處緩盆。澆水見干見濕,不要經常換位置。
6、緩盆期不能施肥曬太陽。
文竹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的環境,對水分的吸收輸送緩慢,如遇干熱空氣或太陽直射,幼嫩枝梢里的水分便會迅速蒸發,而根部卻不能及時補充,造成葉面變黃或枝梢干枯(干尖)。另外,長期蔭蔽、澆水過多或生長瘦弱的文竹,一旦遇到嚴重干旱,也會很快發生干尖現象。
防治文竹干尖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澆水,及環境保濕,為文竹創造一個濕潤的環境。澆水時不僅要澆枝葉及盆土,周圍地面也要噴灑一下,但也不要澆水過多,否則土壤過于濕潤,及易引起爛根。澆水最好用細孔噴壺。
2、注意適當遮蔭,一般以半陰為宜。在夏季要避免陽光直射,如果沒有遮陰條件,可以在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5點乘陽光斜射或光線較弱時移出室外,其他時間放在室內。
文竹經過2~3年的培養,即可以進行分根繁殖.分根時,可根據植株的大小,把一盆分為兩盆或三盆.分根的操作很簡便,用手將文竹的根掰開,只要不傷根太多,將分出的植株栽于事先裝好培土的花盆內,澆一次透水即能成活.分根時,應在盆內施3~4片馬蹄片作基肥.最好在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分株.
整形***: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品味也越來越高,由于文竹葉形秀麗,雅麗脫俗,常以盆栽置于書架、案頭、茶幾上,美化居室。但由于它生長迅速,小巧秀麗的外形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必須加以整形?,F將整形***介紹如下:
1、盆控法:花盆與植株的大小比例應為1:3,這樣可限制根系的生長,保持株型大小不變。
2、摘去生長點:在新生芽長到2--3厘米時,摘去生長點,可促進莖上再生分枝和葉片,并能控制其不長蔓,使枝葉平出,株形不斷豐滿。
3、利用文竹的趨光性:適時轉動花盆的方向,可以修正枝葉生長形狀,保持株型不變。
4、物遮法:即用硬紙片壓住枝葉或遮住陽光,使枝葉在生長時,碰到物體遮擋便莖轉或彎曲生長,從而達到造型的目的。
5、幾種造型法的綜合運用:
(1)塔式:選2--3枝高而挺拔秀麗的莖干為主峰,摘去莖上各個生長點,定株高為30--35厘米。余下的枝干和新生的莖干不要高于主峰。對新生芽,可視其莖的粗細來決定是否摘去生長點。若其莖比主峰的莖粗,應摘去,若比主峰的細,則不必摘,任其生長。與此同時,還需利用物遮法和其本身的趨光性不斷調整株形。
(2)雙叢式:在盆中栽植一高一低兩株文竹,高者30厘米左右,低者18厘米左右,生長期間再象塔式文竹那樣造型即可。
(3)自然式:以文竹自然生長的株型為主,仍采用摘去生長點,物遮和利用其趨光性等基本***,使枝葉舒展,給人以自然的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對文竹的整形必須與控制肥水結合進行。即在室溫15--18℃時,每周澆一次透水,使盆土保持濕潤(以手指可按下為宜)。不施肥或少施肥。
繁殖***:
文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種子白12月至翌年4月陸續成熟,成熟漿果為紫紅色。當果實變色時及時采收種子,并將種皮除去、種子曬干,然后播于河沙和腐葉土等量混合的基質上,覆上土(不宜太厚),澆透水,保持濕潤。在溫度20-30℃時一個月左右即可發芽。當苗高5厘米以上時即可移栽入小盆。-般3-5年生的植株生長較茂密,可進行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春季進行,用利刀順勢將叢生的莖和根分成2-3叢,使每叢含有3-5枝芽,然后分別種植上盆。分株時盡量少傷根系,分株后注意保濕和遮陰。
1.播種繁殖文竹的漿果于冬季陸續成熟。當漿果變成紫黑色時,即可采收。漿果采收后,搓去外果皮取出種子。漂洗干凈后即可播種。如室溫低于15C,則應等到春暖后再行播種,其間應沙藏、播種,以室內盆播為主,一般點播于淺盆,粒距二厘米,覆土不宜過深,浸水后用玻璃或薄膜蓋上,以減少水分蒸發,保持盆土濕潤,放置于陽光充足處。播種后溫度保持20C左右,25~30天即可發芽,在15C~18C時則需30~40天才能發芽,幼苗長到3厘米~4厘米高時,便可分苗移栽。
2.分株繁殖在春季換盆時進行,將根扒開,不要傷根太多,根據植株大小,選盆栽植或地栽。分栽后澆透水,放到半陰處或行遮陽。以后澆水要適當控制,否則容易引起黃葉。
栽培管理:
文竹盆栽常用腐葉土1份、園土2份和河沙1份混合作為基質,種植時加少量腐熟畜糞作基肥,其栽培管理中最關鍵的是澆水問題。如澆水過多,容易引起根部腐爛,葉黃脫落;如澆水過少,盆土太干,則容易導致葉尖發黃,葉片脫落。所以,平時要適當掌握澆水量,做到不干不澆、澆則即透,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炎熱天氣除盆土澆水外,還須經常向葉面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入冬后可適當減少澆水量。在生長期,每月迫施稀薄液肥1-2次,忌施濃肥,否則會引起枝葉發黃。當植株定型后可減少施肥量,以免徒長而影響株形美觀,并注意適量修剪整形。它適于在半陰、通風環境下生長,要注意適當遮陰,尤其夏秋季要避免烈日直射,以免葉片枯黃。在室內栽培置于有一定漫射光處較佳。
栽培技術:
文竹管理的關鍵是澆水。澆水過勤過多,枝葉容易發黃,生長不良,易引起爛根。澆水量應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和季節來調節。冬、春、秋三季,澆水要適當控制,一般是盆土表面見干再澆,如果感到水量難于掌握,也可以采取大小水交替進行。即經3~5次小水后,澆1次透水,使盆土上下保持濕潤而含水不多。夏季早晚都應澆水,水量稍大些也無妨礙。
盆土宜見干才澆水。在生長期間要充分灌水,但不可澆水過多,否則容易爛根,應掌握以水分很快滲入土中而土面不積水為度。秋末后應減少澆水。在生長期間,每隔20天可追施一次有機肥料,如腐熟的餅肥水。冬季應置于室內比較暖和的地方。
文竹雖不十分喜肥,但盆栽時,尤其是準備留種的植株,應補充較多的養料。文竹的施肥,宜薄肥勤施,忌用濃肥。生長季節一般每15~20天施腐熟的有機液肥~次。文竹喜微酸性土。所以可結合施肥,適當施一些礬肥水,以改善土壤酸堿度。
文竹應于室內越冬,冬季室溫應保持10C左右為好,并給予充足的光照,來年4月以后即可移至室外養護。
地栽文竹,枝葉繁茂,新蔓生長迅速,必須及時搭架,以利通風透光。對枯枝老蔓適當修剪,促使萌發新蔓。開花前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以提高結實率。
作為切枝用文竹,在采收時選擇長度達到上市要求的枝條壓根剪取,每20枝一束包扎上市,一般冬季價格高于夏秋季價格20%以上。
1.栽植春季栽植或翻盆換土。多采用盆栽。肉質須根,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要求嚴格,盆栽采用腐葉土與少量細沙充分混合的培養土,要求土壤通氣、排水良好。每年換1次盆土。待根系長滿盆時再更換大盆。換盆時把外圍的須根剪掉,并去除一部分舊盆土,添加新肥土。隨著植株的生長、高大,應插設支架。
2.溫度與光照文竹冬季應入室養護,室溫保持10℃以上,5℃以下容易出現凍害,我國南方可以室外越冬。生長適溫為15-25℃,高丁32℃使會停止生長,葉片發黃。若太陽直射,除造成葉片發黃外,還會出現焦灼狀。通風不良不僅會大量落葉,而且不能結實。因此,文竹應在室內或蔭棚下陳設,但也不能長期遮蔭,應放在室內明亮處。秋末和冬季應靠近南窗擺放,可多見些陽光。
3.澆水與施肥文竹生長期要充分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澆水不能過多,更不能積水,否則易爛根,落葉,降低觀賞價值.秋后應減少澆水。生長期每月要追施1-2次含有氨、磷的薄肥,促使枝繁葉茂,其他液肥亦可。需要注意的是,開花期施肥不要太多,在5-6月和9~10月分別追施液肥2次即可。澆水量應根據植株大小靈活掌握,以見于見濕為原則。植株枝條長長時,應及時搭架綁縛,并適當整形修剪,保持植株整齊美觀。
養護注意:
一是防止日光過強,宜放在半蔭處。文竹雖然喜溫暖,但在強光下,葉梢突易枯萎。
二是防止澆水過多或太少。文竹雖喜濕潤,但忌過濕。如果盆土過濕,排水不暢,會使根部漚爛。澆水太少或不澆水,會因文竹蒸發大、吸收小,造成葉焦梢脫。
三是防止有害氣體的污染。文竹喜愛清潔和空氣流通的環境,如果受煙塵、煤氣、農藥等有害氣體的***,葉子便會發黃、卷縮以至枯死。
矮化***:
文竹的莖具有攀緣性,倘若任其生長,高可達數米,則失去輕盈之態。使文竹矮化的措施是:
1.對于幼株,在春、夏生長旺盛季節不可多施肥,一般一月施一次肥即可。肥量也不能過大,要掌握清淡的原則。對于老株來說,最好少施肥或不施肥,只需在換盆時,利用換盆機會,在盆底填裝新鮮土壤,或少量施肥。這樣,不管幼株還是老株,都能保持穩定的生長勢。
2.注意經常修剪。文竹生長較快,要隨時疏剪老枝、枯莖,保持底矮姿態。同時,及時剪去蔓生的枝條,保持挺拔秀麗,疏密有致而青翠。
3.選用矮生文竹品種。矮生文竹莖無蔓性,能保持小巧玲瓏之態。
4.采用化學矮化法。當新苗長到10厘米高時,用稀釋1000倍液的多效唑,進行葉面噴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生長高度,以增
加其觀賞價值和觀賞時間。
5。當文竹到成品苗期后,還可以用適量的矮壯素或三西,必久等進行葉面噴霧處理,也有較好的觀賞效果。
病蟲防治:
文竹是一種多年生蔓性常駐綠草本花卉,有些地方稱其為云竹、松山草和云竹山草。文竹雖然具有多年常綠的特性,但如果養護不當,常會出現枝葉發黃的癥狀,影響觀賞效果。
為什么文竹葉會產生發黃的癥狀呢?根據筆者養護文竹的實踐,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一是文竹長時間置放在火附近,不但整枝羽葉發黃脫落,而且莖稈也會干枯。二是文竹置放與電視相鄰,葉尖會逐步干枯。三是在強光下暴曬過長時間,植株先是滯長,后是葉片黃落。四是忽視澆水,或者只澆表層盆土,根系未吸足水分,莖葉慢慢轉黃。五是澆水過量,致使根系潰爛,繼而莖葉枯萎。六是施肥不當,濃度過大或者施用了尚未腐熟的肥料易出現燒苗機時干枯,長期不追肥,也會脫肥發黃。七是長期置放于蔭蔽的環境之中,植株長勢纖弱進而轉黃。八是遭受凍害,引發枝葉枯黃。
為了使文竹保持清新、秀美的姿態,在防莖葉發黃的措施上,主要應抓好以下護養:
一、調控肥水。文竹生長期間施肥不必過勤,一般只宜春秋追肥,每隔10天至15天施一次稀薄的腐熟糞尿或低濃度的復合肥溶液,或施淘米水、豆汁水。夏季高溫、冬季低溫不宜施肥。施肥應掌握不過量,不過時。澆水應是不干不澆,干時一次澆透,盆面不留漬水。對葉面塵土要定期噴水除塵。
二、恰當置放。文竹喜歡半陰半陽稍帶濕潤的環境。一要避免暴曬,但能見陽光的地方;二要能感受空氣流通;三要遠離火爐屯電視機;四要保溫,歸低室溫不能低于5℃。若室溫在0℃至4℃時,要用塑料罩御寒。
三、及時整形。文竹易于叢生,一是要結合換盆添土時修剪老殘須根,疏理多余的莖葉,避免養分過度消耗,起到養根護葉的作用;二是剪除局部發黃葉片;三是對莖葉同時枯黃的要一起剪除。
文竹葉片發黃的原因:
(1)光照過強陽光直射,易導致葉片發黃。
(2)澆水不當文竹喜濕潤但怕澇,應以透氣透水的沙質土壤培殖。
(3)施肥不足文竹不喜肥,肥多易抽條,但如長期不施肥,也會造成養分不足。應每半月澆一次極稀的腐熟肥,并注意施肥后及時澆水、松。
(4)施肥不當如施用了生肥或施肥過濃,會使葉片發把脫落。此時應及時用水沖洗盆土稀釋,或立即換土挽救。
(5)冬管不善冬季應置于室內向陽處,室溫保持在8-12度范圍內。長期背陰,室溫低于8度以下,會導致葉片變黃。
(6)煙塵污染文竹最怕煙塵和有害氣體,養護應放于空氣流通處,以避免污染。還應多向葉面噴水,沖洗塵灰。
補充:
文竹蔥蘢蒼翠,似碧云重疊,文靜優美。武竹本名天冬,柔枝嫩綠,引蔓長伸,如行云流水。文竹和武竹同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花卉,來自非洲南部,到我國已近百年,為國人珍愛,進入千家萬戶,擺放居室案頭。兩竹還是重要的插花材料,襟花、花籃、花束廣泛應用,襯托藝術插花,更顯優美意境。
文竹根半肉質,細莖攀緣長達2至3米。葉退化成抱莖的鱗片狀,先端刺狀;通常稱為葉的部分實則為變態枝。每片側枝呈羽狀平展,形成翩翩云片?;O小,白色,小漿果球形,種子黑色。主要變種有矮型文竹,莖叢生矮小直立,蔓性弱或不伸蔓,葉狀枝密而較短。
文竹性喜氣候溫和,不耐寒冷、酷熱,忌干旱,盆土需保潤,環境宜保濕。切忌水澇。春、夏、秋怕烈日,冬季室內宜散射光照。盆土要求富含腐殖質、排水透氣性強的沙質培養土。通常播種繁殖。分株繁殖,大株不易變壯成活。種子12月至翌年4月陸續成熟,采下即可用苗盆裝面沙點播,間距1至2厘米,覆土相當于1個種子厚。播后澆透水,蓋上玻璃,再罩一張報紙,放室內光照充足、空氣流通、20℃左右處。待30至40天苗出齊后,去掉遮蓋物,放漫射光處。當幼苗長滿盆,即可分植。將苗整坨磕出掰開,用普通培養土或素面沙土加二成腐熟糞肥,上2號筒盆或3號筒盆。每盆一株,栽后噴水保苗,第二天再澆透水,晚春以后隨氣溫升高,宜在室外陰棚下養護。注意保持環境清爽濕潤,每10天可施一次稀薄液肥。早播的7月份即可成形,也可在8月倒換頭號筒盆,下墊20克蹄片作基肥,10月上旬入室,到元旦養成豐滿大株。
采籽文竹母株,需將二年生健壯大株脫盆,選溫室一角地畦定植,土質要疏松肥沃,可用蹄片作基肥,立支架使枝莖伸展攀緣。管理要精細,水肥要適度,7月開始見花?;ㄆ谧⒁饪諝馇逍铝魍?,控制水量適度,防止落花。高溫季節溫室上面要張簾網遮陰,前后門窗全部打開降溫,確保種子成熟采收
從盆里把文竹倒出,用刀把文竹分為兩半就行了。要小盆的話就少切點。
關于文竹毫發無傷變2盆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