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劉某因尋釁滋事被處社區矯正。解除矯正回到家鄉后,他流轉了1000多畝閑置土地,種養結合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帶動本村10多人就業。
劉某說:“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是葉局長諄諄教誨、耐心指導,讓我重新對人生樹立了信心,也讓我學會了一些在社會立足的本領。”
這位被劉某心心念念的葉局長,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勇于拓荒
拓出社區矯正工作新天地
劉某口中的葉局長名叫葉冠西,現任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市司法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四級調研員。他曾先后7次榮立三等功,16次獲嘉獎。2020年,他被評選為“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今年年初,他入選“雙百政法英模”。
諸多榮譽的背后,是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率隊成功創建了全國第一批部級“智慧矯正中心”,其工作經驗獲全國推廣。
社區矯正,是將符合條件的罪犯放置于社區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既有助于克服監獄服刑可能導致的罪犯間的交叉感染,又能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一種人性化的非監禁性刑罰方式。
社區矯正在我國的試點始于2003年,2009年起開始在全國全面試行,并得到迅速發展。也正是那一年,剛剛上任冷水江市司法局副局長的葉冠西接手了本市的社區矯正工作。
為了解決機構、人員、經費、場所等難題,他帶領團隊學政策、抓協調、搞動員,磨破了嘴皮,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讓冷水江市的社區矯正工作實現了從無到有。
葉冠西。受訪者供圖
敢于創新
創建“智慧矯正”新模式
“能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重塑人格、重塑信心、重塑新生,是我從事這項工作的初心。”葉冠西說。此后數年,他不斷探索,持續開展社區矯正執法體制改革和工作機制創新。
2016年,葉冠西帶隊在全國率先開展社區矯正對象行為規范教育訓練,對社區矯正對象矯心正行、規范管理,這一教育矯治***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2019年,他帶隊在全省率先試點開展社區矯正“隊建制”改革和“智慧矯正”建設。設立了全省首個經編辦批準的具有獨立執法主體資格的機構,同時,在全省率先建成“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管理系統,構建了集自動化數據采集與共享、精準化大數據分析與研判、智能化管理與決策于一體的智慧化工作模式,從而推動了社區矯正從人工管理到智能化管理,從粗獷管理到精準化管理,從單一管理到集約化管理的轉變。
2021年7月,冷水江市社區矯正中心通過司法部第一批考核驗收并被命名為“智慧矯正中心”。
用心幫扶
溫暖社區矯正對象的心靈
高墻之外,社區矯正體現了刑法的人性化,社區矯正其中一項重要職能即為“社會適應性幫扶”,體現了矯正工作多樣化的一面,既有刑罰執行的剛性,也有教育教化的柔情。
社區矯正對象張某,22歲,因尋釁滋事被判緩刑。社區矯正期間不思悔改、不服管教。張某的狀態讓葉冠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組織工作人員對張某開展談心談話,找準癥結,科學制定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采取人性化的執法手段和親情化的暖心幫扶,教育、感化、挽救張某,指導他創業就業。經過教育,張某有了極大轉變,積極遵守監管規定,還做起了水果生意。解除矯正那天,他送來一面錦旗,并對葉冠西連連道謝。
“每當看到一個個社區矯正對象像張某一樣順利解除矯正,我就無比欣慰,覺得再多的艱辛、再長的堅守都是值得的。”葉冠西說。
用真誠換真心,用愛心化堅冰。葉冠西對社區矯正對象真心關懷和幫扶,讓法治光芒溫暖每位社區矯正對象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