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一片冰心在玉壺上一句和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上一句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一片冰心在玉壺上一句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上一句是:洛陽親友如相問
【出處】《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到了洛陽,如果洛陽親友問起我來,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那樣晶瑩純潔!
擴展資料
1、《芙蓉樓送辛漸》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首詩為在江邊離別時所寫。
2、《芙蓉樓送辛漸》鑒賞
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蘊景中,本是盛唐詩的共同特點,而深厚有余、優(yōu)柔舒緩。此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毅的性格。
“一片冰心在玉壺”的上一句是“洛陽親友如相問”。
該句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全文: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p>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者簡介:王昌齡是唐代詩人。字少伯。曾與孟浩然交游,"二人數(shù)年同筆硯"孟浩然。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jīng)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jīng)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shù)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注釋:1.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的西北角。
2.辛漸:王昌齡的朋友。這首詩是王昌齡送別辛漸時所作。
3.寒雨:秋雨。
4.連江:滿江。
5.“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意思說::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譯文: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的秋雨寫起,為送別營造了凄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孤獨寂寞的心情。三、四句,雖寫的是自己,卻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凹亦l(xiāng)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xiàn)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北砻髯约翰粸樵赓H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jié)操。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一名句出自于唐朝王昌齡的七絕〈芙蓉樓送辛漸〉,原詩是: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大意是說,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如果遠在洛陽的親友問起我,請你把我冰清玉潔、清廉正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自《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原詩如下: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白話文: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白話文: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擴展資料
賞析:
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片冰心在玉壺
一片冰心在玉壺的上句是洛陽親友如相問。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白話譯文:
寒冷的冰水與江水連成一片,友人離去隱隱的孤獨在我心中。
如果洛陽的親友問起我的近況,就說我依然像玉壺一樣清潔。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chuàng)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為江寧縣丞時所寫。此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首兩句寫景,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后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與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nóng)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一片冰心在玉壺上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zhèn)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譯文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一片冰心在玉壺上一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于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上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上一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