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8月12日,寧德時代公告稱,公司將投資73.4億歐元(約509億元人民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建設歐洲第二座工廠,規劃動力電池產能100GWh。對比來看,此次投資遠超2019年公司在德國投建的工廠(18億歐元,14GWh)。
“歐洲可能是未來影響動力電池企業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排名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歐洲正成為動力電池國際競爭的重要戰場。除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包括日本、韓國以及歐洲本土的動力電池企業,也在加快布局歐洲。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巨頭,比亞迪、小鵬等國內新能源車企,均在爭相布局歐洲市場。而廣汽旗下的廣汽埃安,此前也對“出海”表達了相關意向。這意味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正在加速“出海”。
寧德時代加碼歐洲市場
對比德國工廠,寧德時代此次在匈牙利工廠的投資額、規劃產能均翻了數倍。寧德時代表示,經股東大會等程序批準后,首棟廠房預計于今年開工建設,總體建設期預計不超過64個月。
匈牙利工廠將為歐洲的汽車制造商生產電芯及模組產品。關于生產的電池種類,一位寧德時代內部人士向上海證券報介紹:“如此大的體量下都有可能,應該會根據客戶需求而定。”
寧德時代認為,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廠靠近奔馳、寶馬、Stellantis、大眾等整車廠,有利于寧德時代更好地響應歐洲市場需求,進一步完善全球戰略布局,加速歐洲電動化與能源轉型。
除了電池產線,寧德時代正在積極與當地合作伙伴探討共同開發太陽能項目,以及建立電池材料工廠。
梅賽德斯-奔馳是上述工廠在初始產能和規模下的首位客戶,且是最大客戶。
目前,寧德時代在全球有十大生產基地,在外海僅有一家,即2019年在德國投建的工廠。該工廠目前已獲8GWh電芯生產許可,第一批電芯將在2022年底前下線。
海外市場對寧德時代正變得越發重要。2019年至2021年,海外收入占寧德時代營收的比重,由4.37%增至21.38%。去年,寧德海外市場增速252.47%,遠高于國內141.64%的增速。
比亞迪出海加速
在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均有一定的話語權,其“出海”步伐也非常快。
在動力電池領域,2021年3月,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有限公司(下稱“弗迪電池”)發布一份內部招聘信息顯示,弗迪電池新工廠籌建處(歐洲組)正在籌建海外第一個電池工廠,主要負責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生產、包裝以及儲運等業務,招聘職位包括高級項目經理、主任工藝工程師、高級品質工程師、高級設備工程師等。
彼時,上海證券報記者從相關方確認,弗迪電池正在籌建海外第一個電池工廠。知情人士向記者證實稱:“工廠籌建是為歐洲汽車客戶供應配套及比亞迪海外業務的進一步拓展配套準備。”
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近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介紹,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足跡,已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0個城市,累計交付突破220萬輛。
比亞迪8月10日發布消息稱,8月8日,比亞迪與泰國新能源汽車經銷商RêVERAutomotive簽署合作協議,宣布正式進入泰國乘用車市場,并計劃參加第39屆泰國國際車展,為當地展示更多車型。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比亞迪除了進入泰國乘用車市場,此前還宣布進入德國、瑞典、挪威、日本等地。
8月1日,比亞迪宣布與歐洲經銷商集團HedinMobility合作,為瑞典和德國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產品,并將參加2022年10月舉行的巴黎車展,首批車輛預計在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
7月21日,比亞迪宣布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元PLUS、海豚、海豹等車型亮相日本東京發布會,預計2023年發售。
更早的是在去年,比亞迪布局挪威,交付1000輛新能源乘用車,邁出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一步。
比亞迪此前披露7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當月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4026輛。這是比亞迪首次披露相關海外銷售的月度數據。
“未來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會加大力度。”王傳福此前表示,公司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有較大壓力,但還是拿出了一些緊缺資源來推進全球電動車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因捐贈部分比亞迪股份,而被市場關注的比亞迪高管李柯,此前為比亞迪的海外業務出力甚多。資料顯示,目前比亞迪在北美的電動大巴業務以及電池業務,都與李柯有關。
如今,比亞迪為了加速推進包括“出海”在內的戰略,實施“0元購”的員工持股計劃,作為激勵。比亞迪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方案顯示,激勵對象包括職工監事王珍、唐梅及高級管理人員李柯、廉玉波、何龍等14人,以及其他員工不超過11986人,持股計劃的受讓價格為0元/股。
國內新能源車企競相“出海”
比亞迪加速“出海”,凸顯了中國車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20.2萬輛,占汽車出口總量的16.6%,同比增長1.3倍。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車企均有出海動作,并且目標市場均看上了歐洲。2月,小鵬汽車宣布與歐洲頭部經銷商集團——荷蘭EmilFreyNV集團以及瑞典Bilia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推動小鵬汽車快速導入當地,支持加速節能減排、推進電動化進程而加快在歐洲市場布局。
3月,小鵬汽車宣布旗下P5車型在丹麥、荷蘭、挪威和瑞典等歐洲國家開啟預訂。同時,小鵬汽車在荷蘭首家品牌直營體驗店正式開業。
3月14日,小鵬汽車成為歐洲電動出行協會(AVERE)、荷蘭汽車工業協會(RAIVereniging)和瑞典汽車工業協會(BILSweden)的成員。此舉標志著,小鵬汽車長期致力于為加速歐洲電動化進程與堅持可持續戰略的決心,更是致力于與歐洲汽車生態系統深度整合的重要里程碑。
而廣汽集團旗下自主新能源品牌廣汽埃安,也在規劃新能源汽車出海。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此前對外介紹,目前,廣汽埃安需要面向海外市場研發新的車系,而大批量的出海將在未來兩年時間左右。
不過,古惠南提到,雖然現在海外市場很吸引人,但廣汽埃安不會走得過快,需要先打牢基礎。到2024年,埃安希望打造全新的高端車型,并以高質、高價的路線走向海外市場。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國內車企,國際化是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因為相比大眾、豐田等巨頭,國內眾多車企的仍有較大追趕空間。
張翔認為,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國內車企,現在加速推進“出海”戰略,優勢在于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本、技術等方面,而國外巨頭在該領域的發展有一定的滯后性。加上當前美國、歐洲等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較高,也是比亞迪等國內車企開拓海外市場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