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歐洲港口擁堵問題尚未解決之際,歐洲的萊茵河又遇到了斷航危機。
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更是歐洲的運輸大動脈,每年有數千萬噸貨物通過萊茵河在各國之間運輸。
近段時間,隨著萊茵河關鍵河段的水位降至極低水平,主要駁船運營商對萊茵河的駁船實施了貨物裝載限制并征收低水位附加費。全球第四大航運公司赫伯羅特的發言人上周五時便對外表示,萊茵河上的船舶載貨量只能達到50%,從而影響了該公司的內陸物流服務。
此外,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口杜伊斯堡的發言人也表示,船舶只能轉載更少的貨物,將進一步加劇當前供應鏈的問題。
今年夏天,歐洲或遭遇500年來最嚴重干旱。世界氣象組織近日指出,今年7月入列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7月的前三位,全球多地打破高溫記錄。歐洲更是迎來了歐洲大陸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天之一,歐洲干旱觀測站(EDO)的最新數據也顯示,7月中下旬,歐洲47%的地區處于“警告”狀態,17%的土地干旱進入最高等級的“警戒”狀態。
隨著干旱趨勢的進一步發展,至本周末,原本已經持續下降的萊茵河水位將進一步下降,且遠低于斷航水位。據德國聯邦水路和航運管理局的數據,位于萊茵河中游的考布河段水位將在8月15日下降到33厘米。通常而言,只要水位降至40厘米以下,大多數運輸貨物(從柴油到煤炭)的駁船都將無法通過這條河。
另據央視財經援引英國《衛報》的報道,近日,受今年入夏以來持續高溫干旱的影響,英國第二大河——泰晤士河源頭附近的河床目前已完全干涸。
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赫伯羅特等航運公司不得不選擇替代方案,將內河運輸轉換為通過貨車或公司將貨物運往上游。不過,當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成為普遍的替代方案時,公路和鐵路上的運力也會更少,價格亦會隨之增加。
此外,對德國來說,萊茵河的重要性更為凸顯。萊茵河是連接阿姆斯特丹到歐洲內陸的重要的汽油/柴油供應路線,數據顯示,德國內河航運中80%的運輸量都在萊茵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