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重疾險銷售難度的確增加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營銷員的拜訪量和***程度沒有跟上市場變化。”
“單純靠產品本身形態的變化來***市場,已經跟市場需求越來越不匹配了。目前重疾險新單保費下滑,應該是一種證明。”
2021年3月以來,重疾險新單增長面臨較大壓力,進入了一個持續低迷期。保險營銷員以銷售保單獲取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而重疾險一直是他們獲得長期穩定收入的險種。可以說,保險營銷員最接近市場,最能深刻感受市場變化。
那么,這一年多以來,保險營銷員如何看待重疾險市場呢?
#
忘不了的第一單
今年40歲的佘佳,現就職于中國平安人壽廣東分公司。她是法學碩士,曾擔任某公證處秘書一職長達8年。“保險的保障功能和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打動了我。”2016年初,佘佳加入平安,目前已從業6年多。佘佳的重疾險第一單是銷售給自己丈夫的。她認為,既然認可保險的價值,就應該為自己的家庭優先做好保障配置,如果自己都不相信保險,如何讓客戶接受?所以,她的第一單是為丈夫做重疾險保障配置。
“我們是潮汕人家庭,長期以來對保險不理解、不認同甚至有些排斥,所以即使家人的單也需要認真講解溝通,并非單純為出單而出單。”佘佳表示,雖然是給丈夫做保險規劃,但是該講到的都會認真講。
46歲的邢榮泉,是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保險營銷員,從業5年半。他的第一份重疾險保單是給自己買的。“入職后,經過銷售和產品的培訓,我特別認可重疾險的保障作用。我認為自己當時最需要的就是重疾險。我怕自己萬一得了大病會拖累家里人。買了重疾險,我就心安了。”邢榮泉說。
平安人壽昆明分公司的彭佳,從業已經6年多了。她本科畢業后在外企工作,后來做了一段時間全職媽媽,2016年1月1日進入平安。她的第一單是銷售給了一位網友。“那時我3個月都沒出單,快被公司清退了。”彭佳說,“這時候忽然一位網友聯系我,說看到我在微信朋友圈發的保險廣告了,想找我買保險。我簡直不敢相信,因為我們從來沒見過面。”彭佳到了客戶那里,在聊天中發現,兩人居然曾經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過,只不過在不同時期,因此沒有見過面。
第一單的成交,彭佳并不全靠運氣。這位客戶在找她之前,已經在網上了解了很多重疾險的資料,也見過幾位保險營銷員。她對保險營銷員的第一要求就是誠實,不對產品過分夸大。客戶說,彭佳是唯一一個完全按照建議書給她介紹保險產品的。
彭佳在見客戶之前,做了好幾份建議書,其中一份是她做給自己的。客戶看了這份建議書,眼睛放光。“我是第一次見到客戶眼中有光,覺得這事兒成了,果然客戶決定按照這個建議書購買重疾險。”彭佳說。
#
理賠二三事
34歲的武小偉,2012年開始在甘肅慶陽太平洋保險公司從事保險營銷,今年4月來到北京開拓市場。他是在2019年6月第一次為客戶辦理重疾險理賠的。
“我一位40歲的女性客戶,在第二年繳費之前發現罹患了乳腺癌,幸虧是一期。我幫她辦理賠,從提交資料到理賠款到賬用了兩天時間。”武小偉說,理賠款20萬元到賬時,客戶跑到銀行把錢取出來才信。“第二天我去看客戶,她一看到我啥都沒說就哭了。”事后武小偉了解到,這位客戶當時都準備放棄治療了,20萬元保險理賠金給了她治療下去的底氣。“客戶哭夠了,指著自己老公說,‘給你哥規劃一份保險吧!’”
恒安標準人壽天津分公司第一支公司的趙義,39歲,從業3.5年。他的第一單重疾險理賠,是同學。這位同學在趙義做保險之前已經有了重疾險,趙義給她的孩子做重疾規劃時附加了投保人豁免。
“萬萬沒想到,孩子要繳納第二年保費的前1個月,我同學確診了乳腺癌。同學的保單理賠了,在我這里,豁免了孩子未來19年的保費。”趙義說,重疾年輕化,不是嘴上說說的事兒,同學36歲確診重疾,真難以接受。這也讓趙義發覺身上的責任重大。
新疆烏魯木齊的姚紅霞,2019年12月加盟太平洋壽險。早在2008年,她就投保了這家公司的重疾險,是一名老客戶。從業后,她經歷的第一次理賠發生在今年,一位只有一歲半的小客戶罹患了惡性骨肉瘤。
之前,父母為孩子投保了5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并且附加了短期住院醫療險。理賠資料上傳后,公司很快就將55萬余元理賠款打到客戶賬上。除了幫客戶辦理賠,姚紅霞還用重疾綠通服務為孩子預約了專家。今年5月,父母帶孩子到北京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做了手術,目前正在化療。
#
見證市場變遷
“從2016年到2022年,我見證著重疾險的發展和市場變化,作為一線營銷人員,感觸頗深。”佘佳說,2016年到2019年,隨著保險代理人數量爆發,結合重疾險產品高件均與高傭金,重疾險保障需求在供給端的推動下被激發,呈現穩定發展態勢。
“然而,伴隨互聯網重疾險銷售的發展,部分客戶尤其年輕一代客戶選擇網上投保,這加劇了保險業的競爭。保險營銷員必須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獲取客戶的青睞。”佘佳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百萬醫療險等其他健康險產品更新升級,重疾銷售的難度更大了。
佘佳坦承,目前正處于重疾險銷售的淡季。但她同時表示,這不會動搖她對保險行業的認可和堅持。她認為,重疾險市場上,需求是大量的。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重疾險是家庭財務風險管控的重要手段,也不理解重疾險是醫療險以外一種必要的經濟補償方式。重疾險是對收入減少的補償,可以保證后期康復費用支出,還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必要的支出。
作為一名基層的保險營銷員,彭佳認為,近兩年重疾險銷售難度的確增加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營銷員的拜訪量和***程度沒有跟上市場變化。她舉例說,她身邊有的營銷員一個月連一訪都沒做到;有的營銷員的銷售模式是和一群朋友吃吃飯、打打牌,以為隨便聊一聊客戶就投保了,這種銷售模式沒有***度,越來越不被客戶認可。
平安人壽山西分公司施麗嘉從業4年多,她感覺從產品上講,市場上的重疾險越來越強調保障功能,并且逐漸把服務滲透到保障的全生命周期。在重疾險營銷中,她認為自己拜訪量還是太少,并且對熟人難以開口。
2021年初,重疾險銷售借助老定義產品停售火爆一時,保險公司對客戶開發相對粗放。由于客戶接受了“舊定義重疾險更好”的信息,在新定義時代很難再次挖掘和開拓。
邢榮泉認為,單純靠產品本身形態的變化來***市場,已經跟市場需求越來越不匹配了。目前重疾險新單保費下滑,應該是一種證明。
#
重疾風險管理師時代開啟
在采訪中,很多保險營銷員表示,依靠以前的營銷模式很難適應目前的市場要求。在重疾險市場中,重疾風險管理師將成為未來個人及家庭非常重要的配置。
佘佳認為,重疾風險管理師兼具健康醫學管理、財務風險管控和相關保險***知識。
“重疾風險管理師要協助客戶關注自身健康變化。同時,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做好相關重疾險、醫療險的配置。堅持進行持續有效健康跟蹤,如遇客戶出險,及時為其提供專科醫院就醫途徑,做好協助理賠工作等。”佘佳表示。
友邦保險公司上海事業部營銷員胡天驕,之前在一家世界500強互聯網企業做內容運營工作。雖然從業只有1年,但他認為,客戶對重疾險的需求,已經不在于價格和保障,而是更希望不得重大疾病,健康到老。武小偉認為,重疾風險管理師就是幫助客戶提前預防重大疾病,幫助客戶在疾病早期發現,盡早治療,幫客戶減少經濟損失,減少疼痛折磨,延長壽命。
邢榮泉表示,會重疾風險管理是市場的需求,是發展趨勢。不僅是保險營銷員在學,銀行的理財經理也在學。“作為保險營銷員,我認為,如果想要***高效銷售重疾險,必須要轉型成為重疾風險管理師,而不能僅僅是只懂保險產品本身。”從平均情況看,已買過重疾險的客戶保額與自身實際需求還存在空間。保險營銷員只有會重疾風險管理,并能執行落地,讓客戶親身體會到這樣的風險管理,重疾險市場才會重新欣欣向榮。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