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蘇州產絲綢嗎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蘇州絲綢制品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我國絲綢的主要產地有:浙江,江蘇,四川,山東,廣西。
絲綢消費遍及全球,中國和巴西是世界絲綢市場蠶繭和生絲主要出口供應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泰國是世界絲織物主要出口供應國,中國、日本和韓國還是世界絲綢市場絲綢服飾的主要出口供應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等主要通過進口生絲和綢緞等原料經深加工后供應國內外消費。
中國絲綢行發展勢頭迅猛,絲綢產量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繭絲和綢緞可以主導國際市場生產和價格走勢。產業主要分布在江浙、兩廣、山東、安徽、四川,不同區域產業之間協同作用有待提升。
擴展資料
絲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已出現羅、綺、錦、繡等品種。秦漢以后,絲綢生產形成了完備的技術體系。唐宋之際,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經濟重心的南移,絲綢工藝技術和生產區域都產生了重大變化。明清兩代,絲綢生產趨于***化,織物品種更為豐富。
春秋至中唐的二千多年是我國絲綢生產古典體系的成熟時期。此時,生產重心位于黃河中下游,絹帛成為***賦稅的重要內容。斜織機和提花機廣泛應用于絲織生產,各種織物應運而生,印花技術臻于完備,圖案主題神秘并富有裝飾性。
唐中葉至明清近一千年間,我國絲綢生產在融匯了西方紡織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技術體系。束綜提花機被廣泛應用,緞、絨織物的出現使絲織品種更為豐富,圖案風格趨于寫實并富有吉祥寓意。絲綢業中心逐漸移至江南地區,生產呈現***化趨勢。海上絲綢之路成為絲綢貿易主要通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絲綢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絲綢的起源與發展
蘇州是中國三大絲綢生產中心之一,盛產絲綢已有3000多年歷史,被譽為“絲綢之鄉”。
春秋時期,吳楚兩國曾為爭桑而戰。吳綾早就與楚絹、蜀錦、齊紈、魯縞齊名。三國時期的東吳,絲綢已被視作“贍軍足國”的重要物資。唐代的方丈綾和宋代的織綿,都被列為蘇州的貢品。據《姑蘇志?田賦》說“姑蘇絲綢繁多,吳中歲貢經絲絹、綾絹、烏銀綾、衫緞、羅?布、折皂布”,隨著宋代經濟中心南移,蘇州成為中國絲綢業的中心城市,呈現出“繭薄山立,繅車之聲,連甍[méng盟]相聞”的繁榮景象,所產“繚綾”和“織錦”光彩奪目。元明清時期,蘇州還設立了應奉局、織造局、織造府等機構專管絲綢織造,為皇室督造、采辦絲綢?!恶R可?波羅游記》中記述元代:“蘇州產絲甚為豐饒,居民中有巨量生絲……蘇州制成之綢緞,除供自己消費外,并遠銷其他市場?!泵髑鍍纱K州絲綢形成產銷相聯經營方式,“萬戶機聲”的蘇州城,產品有30多種,年產絲綢達10萬匹左右,行銷全國及世界各地。
新中國成立后,蘇州絲綢業獲得新發展,產品門類繁多,有綢、緞、綾、羅、錦、葛、綈、縐等160多個品種,并創制出享譽中外的塔夫花、素二綢、伊人絹、條子花絹等名牌產品。其中塔夫綢質地好,柔軟透氣又滑爽,為國際市場上中國的獨家產品。蘇州各種絲綢以色澤艷麗,平整光亮,柔潤光滑,輕松耐穿為特色,深受世人愛戴,產品行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猜很多人會想當然的說蘇杭——沒錯,蘇杭在歷史上的確盛產絲綢。
但是進入21世紀,蘇杭、特別是蘇州,全面進入了高新技術產業行業,已經徹底將絲綢這種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放棄了。
杭州雖然保留了不少品牌,但是事實上真正的生產基地都不在杭州了,而在桐鄉、海寧、湖州一帶。
盛產絲綢、絲綢產量最大的省份不是浙江、不是江蘇,而是四川。特別是蠶繭和生絲產量,四川絕對第一。
綢布的產量,四川和浙江不相上下,但是印染綢和絲綢服裝的產量,肯定是浙江第一的。
除了浙江和四川,排在其后的省份大致是江蘇(蘇北的揚州、南通、鹽城、淮陰等地區)、山東、廣西、安徽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