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RBC正常值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血細胞分析rbc正常值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紅細胞計數(RBC)(單位:10^12/L)正常值范圍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
RBC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
擴展資料:
RBC的生成
要生成紅細胞,需要一些重要的物質,其中包括了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鐵(iron)和生長因子:葉酸(folicacid)與維生素B12(VitaminB12)。
鐵是使氧氣連結在血紅素上的重要元素。其來源于含鐵食物中(如肉類、蛋黃、肝臟、豆類、谷物、貝類等),不過當我們排出尿液、汗水、糞便,或是有表皮細胞的脫落時,都會造成少量鐵份的喪失,性成熟的女性更會因為月經而使鐵份流失。
為了要保持鐵的平衡,必需食用含鐵的食物,例如肉類、肝臟、甲魚、蛋黃、豆類、堅果以及帶殼的五谷類。如果鐵原子不足,就會出現鐵缺乏(irondeficiency)的現象,血紅素的制造量會不足。降低氧氣運輸的效率。
導致紅細胞形狀會變小,顏色較白,數目也會減少,臉色會呈現蒼白,舌頭會腫大、疼痛、手指甲易碎、出現隆起線條,都顯示缺鐵的征兆。若鐵原子太多,則會引起嚴重的中毒。
當衰老的血紅素于脾臟和肝臟中分解后,它們的鐵離子會被釋放到血漿中并與鐵傳遞蛋白(transferrin)結合,大部分的鐵便是由此蛋白質被送回骨髓,以作為合成新紅細胞的原料。
鐵在人體中的代謝平衡主要由小腸上皮控制,它們會積極地從食物中吸收鐵質。在攝入的食物中,只有一小部分鐵質被吸收,不過更重要的是,身體鐵平衡會影響鐵質的吸收,有時候吸收較多,有時候吸收較少。
小腸上皮的鐵含量多少就決定了鐵原子吸收量。身體鐵原子越多,小腸上皮鐵原子含量就越高,于是吸收鐵原子的能力就越差。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血常規正常值
紅細胞(RBC)即紅細胞計數,紅細胞(RBC)248表示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紅細胞數目為248。
紅細胞(RBC)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紅細胞計數,是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紅細胞數目,對于提示累及紅細胞系統的疾病有重要意義。
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處于動態平衡,因而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及質量保持相對穩定。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紅細胞生成與破壞的失常,都會引起紅細胞在數量上或質量上的改變,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相關疾病:
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嗜酸性筋膜炎,先天性紅細胞膜病,急性失血所致貧血,肝損傷,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高黏滯度綜合征,小兒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地中海貧血。
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5.5×10^12/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5.0×10^12/L(350萬-500萬個/mm3)。
新生兒:6.0~7.0×10^12/L(600萬-700萬個/mm3)。
WBC:
成人為(4.0-10.0)×10^9個/L(4000~10000/mm3)
新生兒為(15-20)×10^9個/L(15000~20000/mm3)
嬰兒6個月到2歲為(11-12)×10^9個/L
⑷兒童4到14歲為(5.0~12.0)×10^9/L
Hb:
1、男
120~165g/L(12.0~16.5g/dl)
2、女
110~150g/L(11.0~15.0g/dl)
3、新生兒
180~190g/L(18~19g/dl)
4、兒童
120~140g/L(12~14g/dl)
新生兒的血紅蛋白量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降低而接近于成年人。
血小板正常值:
(100~300)×10^9個/L
擴展資料:
紅細胞減少:
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壞增多: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
③合成障礙: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于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
白細胞低說明免疫低下,極易感染各種病毒和細菌。
白細胞稍微高了一點點,最常見原因是細菌感染.
Hb病理性增加: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各種原因導致的脫水、先天性心臟病、肺心病等。
Hb減少:
各種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等)、大量失血(如外傷大出血、手術大出血、產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潰瘍所致的慢性失血等)、白血病、產后、化療、鉤蟲病等。
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于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出血);
和手術后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癥不會像繼發于凝血性疾病,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plt
百度百科-血紅蛋白
百度百科-WBC
百度百科-血細胞
紅細胞(RBC)正常值:女:3.5~5.0×10e12/L
男:4.0~5.5×10e12/L
新生兒:6.0~7.0×10e12/L
白細胞(WBC)正常值:3.50∽5.80×10e9/L
血紅蛋白(HGB)正常值:女:110~150g/L
男:120~160g/L
新生兒:170~200g/L
血小板(PLT)
正常值:100~300×10e9/L
注意:1.“10e9/L”的意思為10的9次方每升。
2.
括號內的為英文縮寫。
3.
這些是理論范圍值,實際會因不同機器不同質控條件而導致范圍值會有稍微不同,但不可能差太遠。
(1)男性
380萬-600萬個/mm3;正常指標:4.0-5.5X10的12次方個/每升。
(2)女性
380萬-550萬個/mm3;正常指標:3.5-5.0X10的12次方個/每升。
紅細胞非常小,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里含有500萬個紅細胞,人體內的紅細胞數可達250億個。
紅細胞數目可隨外界條件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高原居民和新生兒可達600萬/mm3以上。從事體育運動或經常鍛煉的人紅細胞數量也較多。血紅蛋白含量,男性為12~15g/100ml,女性為11~13g/100ml。
擴展資料:
血液中大部分成分為紅細胞,紅細胞會將肺部的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組織細胞,并將二氧化碳帶出。紅細胞數量減少時,氧氣的搬運能力會降低,變成缺氧狀態,產生貧血;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增加過多,血液會變濃,不易流動,血管容易阻塞。
紅細胞無細胞核,有細胞膜和細胞質(主要是血紅蛋白)構成,細胞質中的血紅蛋白是晶體,且為液晶,因此紅細胞的變形主要取決于細胞膜的力學性質。紅細胞的尺寸約5-8um,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2-3um,但紅細胞能夠通過毛細血管,就是因為紅細胞易變形。
在紅細胞內,存在有碳酸脫氫酶,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氫根離子的可逆反應中起觸媒作用。因此紅細胞運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紅細胞
好了,RBC正常值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血細胞分析rbc正常值、RBC正常值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